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直接细针腰麻穿刺与皮针引导细针腰麻穿刺技术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0例,采用直接细针腰麻穿刺技术;对照组40例,采用皮针引导细针腰麻穿刺技术。限制试穿2次、失败即改用"针内针"腰硬联合麻醉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细针腰麻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测定Bromage评分达到1、2分时的感觉阻滞平面及时间、术中最高阻滞平面、术中仰卧体位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在剖宫产手术中,试验组(细针直接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50.0%vs.80.0%,P<0.05)和总成功率(72.5%vs.90.0%,P<0.05)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Bromage评分达到1分与2分的时间及麻醉阻滞平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最高阻滞平面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直接细针腰麻穿刺,脊麻穿刺成功率有待提高。皮针引导细针腰麻穿刺技术,具有较高的脊麻穿刺一次成功率,能够有效辨识突破硬脊膜,减少术后头痛及腰背疼痛,达到微创的目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5G脊麻针单穿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腰麻组(SA组)50例采用25G脊麻针单穿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5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麻醉平面、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SEA组比较, SA组穿刺时间及术后腰背痛、头痛发生率均显著减少(P〈0.05);2组穿刺成功率、麻醉效果、麻醉平面及术中低血压、呼吸困难、寒战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G脊麻针单穿腰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均能满足急诊剖宫产术的要求,25G脊麻针单穿腰麻操作简单、耗时少、术后腰背痛及头痛发生率低,且不需去枕平卧6 h,便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以"腰麻,髋关节置换"为中文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03相关文章.纳入与腰麻与髋关节置换相关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以11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并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作为临床验证.采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维持患者侧卧位至术毕,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5,15,3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率的变化,观察两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平面,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术中不良反应,患肢有效的镇痛时间及有效的阻滞时间.结果:目前老年髋关节置换常用的麻醉方法有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等方法,研究表明联合麻醉效果好于单纯用药.经临床验证结果,采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麻醉后各时间的血流动力学及心率的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阻滞平面,Bormage 运动阻滞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术中呕吐1例,低血压6例,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及有效阻滞时间分别为(5.5±2.2) h和(2.5±0.5) h.结论: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对全身生理干扰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轻比重布比卡因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和观察组(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各5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显效时间、镇痛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麻醉平面维持时间组明显长于观察组,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和对呼吸循环功能抑制程度对照组明显强于观察组。结论0.1%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施行剖宫产术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观察剖腹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的病人,分为CSEA组和CEA组各4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麻针刺破蛛网膜下麻醉,并硬膜外置入导管;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血液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CSEA组的首次局麻药用量(0.75%罗哌卡因)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CSE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限制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首次后胸段平均最高阻滞平面下降一个节段的时间无明显差异;CSEA组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液动力学较平稳等优点。腰硬联合麻醉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剖腹产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麻醉主要为全麻,腰麻,硬膜外麻醉.单纯腰麻容易造成麻醉平面和麻醉时间的局限.目的:对比观察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从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侧腰丛阻滞复合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两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平面,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术中不良反应,患肢有效的镇痛时间及有效的阻滞时间.结果与结论:采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5),患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阻滞平面,Bormage运动阻滞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阻滞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及有效阻滞时间均长于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提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阻滞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起效快、不改变麻醉体位、循环稳定,减少了腰麻用药量,麻醉平面更易控制,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17-1118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针内针单纯腰麻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术前麻醉,观察分析2组产妇的麻醉有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VAS评分等麻醉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术后的寒颤、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内针单纯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起效时间等麻醉效果水平相当,差异在于2种麻醉方式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剖宫产术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房勇  胡静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79-1081
目的 :临床观察小剂量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年龄 2 2~ 35岁单胎孕妇 6 0例 ,随机分为硬膜外组 (Y组 )腰—硬联合组 (L组 )及单纯腰麻组 (D组 ) ,每组 2 0例。分别注入 0 .75 %布比卡因 2ml+5 %葡萄糖 1ml混和液 1.2ml(L组 )或 2ml(D组 ) ,当L组平面不理想时硬膜外给 2 %利多卡因 5~ 15ml。Y组在L2~ 3 间隙硬膜外穿刺 ,给 2 %利多卡因10ml。用针刺法测感觉平面。运动阻滞的程度用改良的Bromage评分法 ,观察恶心、呕吐和会阴牵拉感及需给麻黄素发生率。结果 :Y组和L组在BP、HR、ECG、SPO2 上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与其他两组比较 ,D组有血压下降 ,部分孕妇出现恶心、呕吐和需要给麻黄素的机率明显升高 (P <0 .0 5 )。感觉阻滞上平面 :Y组T8与L组T7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D组T5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阻滞下平面 :L组与D组S5无显著差异 ;Y组有个别为S3 孕妇有牵拉感觉。运动阻滞 :按Bromage评分法 3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Y组和L组明显优于D组。恶心、呕吐和需要给麻黄素发生率L组明显优于D组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在剖宫产手术中较单纯硬膜外和单纯腰麻更加优越的麻醉方法 ,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9.
腰-硬联合麻醉两种穿刺针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新型专利的腰-硬穿刺套针与传统的腰-硬联合穿刺针在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方面的优劣情况与麻醉效果。方法:60例下肢、下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分为两组,Ⅰ组为自制腰-硬穿刺套针,Ⅱ组为B—D公司生产的腰一硬联合穿刺针,两组分别记录腰麻完成后翻身平卧的时间,腰麻及硬膜外阻滞的效果。结果:Ⅰ组腰麻完成后翻身平卧时间为(3±0.3)min,麻醉效果综合评价,优93%,良7%。Ⅱ组腰麻完成后翻身平卧时间为(5±0.8)min,麻醉效果综合评价,优67%,良33%。结论:自制新型专利腰-硬穿刺套针在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的优越性及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的腰-硬联合穿刺针  相似文献   

10.
腰硬联合麻醉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腰麻-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与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腰麻-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每组20例。穿刺部位均选择L2-3椎间隙,A组采用腰麻-硬脊膜外阻滞麻醉,B组采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观察2组术中麻醉平面达T10阻滞时间、麻醉效果、局部麻醉药用量(盐酸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头痛、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麻醉平面达到T10阻滞时间及盐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用量均少于B组(P〈0.01),A组麻醉效果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麻醉后5minMAP、HR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头痛、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腰麻-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有效、安全,麻醉效果优于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用于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重度妊高症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连续腰麻组(CSA),每组40例。CSA组首剂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7.5 mg,5 min后测试感觉阻滞平面,若低于T8,追加罗哌卡因每次2.5 mg,CSEA组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0 mg。观察罗哌卡因用量、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感觉阻滞平面、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黄碱用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①两组的感觉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SA组(P<0.01)。③CSEA组罗哌卡因用量和静脉使用麻黄碱的剂量明显高于CS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④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连续腰麻用于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高位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阻滞(EA)组各60例。CSEA组采用头高15&#176;左侧卧位,于L2~3穿刺蛛网膜注入等比重布比卡因7.5 mg行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其后置钢丝硬膜外导管于硬膜外腔行EA。EA组只行EA。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3 min麻醉平面、切皮时麻醉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出现时间均快于EA组(P<0.01),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麻醉后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神经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高位等比重CSEA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麻醉起效快,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母婴安全,比单用EA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硬膜外预充液预防剖宫产术患者硬膜外导管致硬膜外血管损伤及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产妇均取左侧卧位,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脊麻针穿过硬膜外针内腔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左布比卡因2.0 mL,拔出腰麻针.Ⅰ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Ⅱ组产妇硬膜外置管前在硬膜外腔注入含麻黄素15 mg的生理盐水5 mL;Ⅲ组产妇硬膜外腔直接置入导管.记录3组产妇血管损伤发生率,观察麻醉注药前(T0),经穿刺针注药液后2 min(T1),5 min(T2)HR、SBP、DBP的变化,以及采用针刺法测定注药后5、10 min时的感觉阻滞平面.结果 Ⅰ、Ⅱ、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1.6%及13.3%,Ⅲ组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均P<0.05),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T1及T2的SBP较T0有明显的下降(均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平面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Ⅰ、Ⅱ组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在硬膜外预充少许液体,可以预防硬膜外导管置入时损伤血管,提高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同时还可改善腰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鞍麻用于老年人鞍区手术的效果。方法将60例鞍区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鞍麻组(A组)和腰麻组(B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的MAP、HR,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鞍区痛觉消失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能充分屈髋、膝、踝关节时间)、最高平面节段,记录麻醉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MAP、HR在T1、T2、T3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7、8.59、7.70、11.63、10.27、13.27,P均<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P>0.05);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最高平面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A组和B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中尿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5)。结论鞍麻完全能满足老年人鞍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易针内针脊麻技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拟行脐以下部位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简易针内针穿刺组(SS组)和腰硬联合穿刺组(CS组)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分别以8号注射针和硬膜外穿刺针作引导针进行脊麻穿刺,将退针并调整方向再进针视作再次穿刺,若三次不能成功即更换引导针。记录两组穿刺时间,分别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以及更换引导针的比例;记录穿刺过程中神经异感及硬膜外血管损伤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有无脊麻针折断、变形情况;随访患者腰痛及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穿刺时间CS组明显长于SS组[(25.21±7.11)svs(33.71±11.52)s,(t=6.28,P<0.05)];两组一次、二次、三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6、0.93、0.29,P均>0.05);SS组更换引导针的比例高于CS组(15.00%vs.3.00%,χ2=7.39,P<0.05);两组穿刺过程中神经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穿刺过程中无一例发生脊麻针折断、变形情况;穿刺过程中有酸胀不适感及术后腰痛患者CS组明显高于SS组(χ2分别=83.63、30.52,P均<0.05);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简易针内针脊麻技术与腰硬联合穿刺技术具有相近穿刺成功率,且更简便快捷、损伤更小、安全性好;但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或初学者,仍以硬膜外穿刺针引导穿刺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选择性偏侧法置管在单侧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II组。两组患者均取患侧卧位行直入法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I组按常规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3.5 cm,II组将穿刺针口斜面向术侧旋转25~30°,向头侧置入导管3~3.5 cm。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麻醉平面不对称例数、麻醉效果、需要辅助用药的例数以及术后头痛、腰背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同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I组的术侧感觉阻滞平面高的例数显著多于I组( P<0.05);Ⅱ组麻醉效果(镇痛和肌松满意情况)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腔偏侧法置管用于单侧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常规法置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镇痛在急诊下肢骨折手术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股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摆放体位前30S内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1mg/kg、瑞芬太尼1ug/kg,然后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1;对照组(B组):摆放体位前不给任何镇痛药物,每组30例。记录入室后15min(T1)、摆放体位前(T2)、摆放体位后即刻(T3)及穿刺结束时(T4)MAP、HR、SpO2;每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体位摆放过程中VAS评分;评估患者满意率。结果:与T1时比较,A组T2~3时MAP、HR均下降(P〈0.05),B组T3~4时MAP、HR均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3~4时MAP、HR均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SpOz未见明显变化;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体位摆放过程中VAS评分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能有效缓解股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前体位摆放时的疼痛,提高麻醉穿刺成功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18.
马行军 《临床医学》2014,34(10):27-28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A组)及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全身麻醉用药量及麻醉恢复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B组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少于A组(P〈0.05);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少、促进术后恢复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 ml复合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A组)、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5 ml(B组)、2 ml(C组)、2.5 ml(D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每组40例。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麻醉前(T0)及麻醉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观察并记录给药后的麻醉效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B、C、D组与A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3时,C、D组HR、MAP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MAP在T2、T3时,C、D组MAP、HR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术中四组产妇的SpO2除D组在T2、T3时有所降低外,均维持在98%以上,四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均>8分。A组与B、C、D组比较,患者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追加2%利多卡因例数、麻黄碱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行0.5%左布比卡因1.0 ml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最小,并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成两组(n=30).L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 5%左旋布比卡因15 mg+10%葡萄糖1 mL配成重比重液,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布比卡因15 mg+10%葡萄糖1 mL配成重比重液,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界、感觉阻滞开始消退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界、感觉阻滞开始消退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阻滞程度2~3分者,L组低于B组(P〈0.05).L组感觉阻滞开始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B组在麻醉后30 min时收缩压(SBP)较L组有明显降低(P〈0.05),而心率(HR)和舒张压(DBP)无明显改变.[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时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且手术后运动阻滞恢复更快,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是临床上布比卡因的良好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