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感染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消毒供应室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清洗消毒的10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清洗先后顺序来进行分组,清洗在前且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50件作为对照组,清洗在后且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50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及院内感染率。评估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护理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掌握状况。结果 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98.00%vs. 82.00%,P <0.001)、消毒合格率(96.00%vs.80.00%,P=0.001)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0 vs. 12.00%,P=0.001);观察组的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93.21±3.12 vs. 82.75±3.02,P <0.001);观察组的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95.41±1.36 vs. 85.82±2.18,P <0.001)。结论 对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可保证供应室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状况,优化工作质量,保证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可能,能够更好地保...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237-23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供应室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供应室内镜器械采用常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作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320件清洗、消毒及包装后内镜器械,比较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及抽样合格率,同时比较两组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分别为98.44%、99.06%、98.75%,高于对照组的91.88%、90.63%、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清洗后、包装后无菌合格率及无菌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7.50%、98.13%、97.81%,高于对照组的90.94%、90.31%、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工作质量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供应室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其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对减少医源性感染、提高工作质量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于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后对器械合格及院内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消毒供应室2022年度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2023年度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研究组)。分别在每个年度随机选出4300件器械(器械包共计100包),对比合格率(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在年度收治使用器械的患者中各选取100例,对比院内感染率。以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10名),比较护理质量。比较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更高(P <0.05)。研究组院内感染率比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比对照组护理质量好(P <0.05)。护理满意度两组更高的是研究组(P <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可以提高器械合格率,预防院内感染,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精准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2018年1-12月应用的腔镜设备56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台。研究组采用精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对比2组腔镜设备器械消毒合格率、完好率、所致手术感染发生率;评价医护人员、患者对腔镜器械设备管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腔镜设备器械消毒合格率及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腔镜设备所致手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及患者对研究组管理腔镜器械设备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手术室腔镜设备管理中应用精准管理,可有效提高腔镜设备器械消毒合格率、完好率,降低腔镜设备所致院内感染发生率,还能全面提高相关人员对腔镜器械管理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陈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2,(34):237-239
目的探讨口腔专科诊疗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处理与保养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将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口腔诊疗器械120件作为对照组,口腔诊疗器械在口腔科内处理。120件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后口腔诊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将口腔诊疗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对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和灭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90.83%,显著高于对照组清洁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灭菌效果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1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腔诊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的模式,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和灭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240-243
目的分析全程质控管理改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化护理管理,这一阶段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控管理,这一阶段作为研究组,对照分析全程质控管理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物品发放准确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效率以及流程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消毒供应室消毒质量生物监测结果来看,研究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消毒供应室消毒质量B-D试验结果来看,研究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院内感染发生率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消毒供应室来说,实施全程质控管理,不仅可以使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满意消毒供应室工作,保证消毒质量,另外还可以有效避免医院感染问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镜器械灭菌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13年200件腔镜器械釆用不同的灭菌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件戊二醛浸泡组;观察组:100件等离子灭菌机组。戊二醛浸泡10 h,等离子灭菌机60 min。观察两种灭菌方法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灭菌合格率为100%远大于对照组的91%,(P〈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戊二醛浸泡须要10 h,等离子灭菌机只要60 min,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机灭菌快捷并效果满意,给手术室的工作提高了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操作要求对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研究采用回顾性及现场临床观察方法,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2.63%、93.75%、88.57%,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96%、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6.41%,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4%、6.22%、11.34%,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57%,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9%、2.21%、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内空气、设备、器械等灭菌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模式,保证其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规范化管理,通过规范器械相关交接程序,熟悉器械的内部结构,掌握拆卸、装配方法,改进清洗程序等措施加以落实。结果实施集中管理后,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由原来的92.7%提高至98.2%;包装合格率由原来的95.0%提高至98.7%;无菌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97.0%提高至100.0%。结论腔镜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后,清洗、包装、灭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器械保养良好,受到手术相关人员肯定。  相似文献   

10.
唐素英 《北方药学》2014,(5):185-185
目的:观察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2年9~12月未实施优质护理以及2013年1~4月实施优质护理的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工作人员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疗器械消毒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护理满意度,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服务水平,增强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追溯系统负责追踪,研究探讨手术器械集中管理后的清洗效果。方法将手术室器械由回收前手术室自己清洗和集中管理后由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手术器械为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对照组由手术室自行处理;比较两组的清洗质量。结果试验组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清洗,合格率3个月后为79%;对照组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清洗,合格率为34%;试验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手术器械是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使用手术器械是目前消毒供应中心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李松福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21-122
目的 探讨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进行规范清洗消毒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 1年6月~2012年6月手术室使用的外来手术器械包100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件手术器械在手术室进行清洗、包装后统一送到消毒供应室进行灭菌;研究组50件手术器械直接纳入消毒供应室管理,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都在消毒供应室按规范流程进行.观察两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结果 研究组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4.0%,包装质量合格率为98.0%,灭菌质量合格率为100.0%,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64%、9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其清洗、灭菌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通过对比改进后医院手术室器械清洗制度和流程,和改进之前手术室内镜器械灭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医院手术室腔镜器械的清洗以及消毒方式。方法:实验组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器STERRAD100S实施灭菌,灭菌时间为1个小时,对照组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灭菌10h,灭菌时间为1天。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灭菌效果,发现对照组灭菌需要的时间明显比实验组短,且灭菌后的有效时间明显比实验组长。经过统计学进行处理,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的灭菌方式有效快速且有效延长灭菌时间,此种方式作为提高灭菌质量的重要手段,值得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兰芳 《黑龙江医药》2014,(6):1404-140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需清洗处理手术室器械3600件,随机分为2组,每组1800件,分别由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观察组)和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自行对所有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后再送消毒供应室予以消毒灭菌(对照组),比较2组处理后各种器械合格数目以及手术医生对于器械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9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器械包布清洁合格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71.1%,器械功能完好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器械数量准确性99.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包外标签完好率9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8%,包内指示卡完好率99.4%明显高于对照组74.4%,手术医生对于器械满意率99%明显高于对照组8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实行,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和使用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支出,同时手术医生满意度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干预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日间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妇科接诊70例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以护理方案作为分组标准,研究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每组35例,分析两组心理情绪、睡眠质量、恢复情况、疼痛情况、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后睡眠质量更高,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机体疼痛情况较对照组疼痛情况较轻,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0.00%)(P <0.05)。结论 在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治疗期间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能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缓解机体疼痛情况,提高术后恢复效果,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三维质量控制(以下简称三维质控)管理在优化腔镜器械清洗与除锈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手术室50件腔镜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回收的50件腔镜器械作为观察组,实施三维质控管理。对比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复锈率、湿包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科室对器械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科室对器械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复锈率、湿包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质控管理可提高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各科室对器械满意度,降低器械复锈率、湿包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科室工作医护人员30例,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对照组未进行PDCA循环法,共计15例,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共计15例,统计对比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情况。结果进行PDCA循环法的观察组其消毒液浓度、灭菌物品、除锈、管道清洗、手卫生以及器械消毒清洗合格率均高于未进行PDCA循环法的观察组,以上数据在进行对比时均以P <0.05呈现;②进行PDCA循环法的观察组满意度计算比例为93.33%,未进行PDCA循环法的对照组满意度计算比例为73.33%,上数据在进行对比时均以P <0.05呈现。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将医院整体质量提升,保证水平,促进科室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18年7月1日起,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派遣专人到手术室参与清洗、消毒和包装等工作,要求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清洗消毒工作。随机抽取实施前(2018年1~6月)、实施后(2018年7~12月)1000件手术医疗器械,比较实施前后6月内包装、器械功能、无菌性、包外标签及放大镜检测等合格率差异,并统计实施前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医院感染和Ⅰ类切口感染率。结果实施后,1000件抽样器械中,包装合格率为95.0%、器械功能完好率为98.9%、无菌合格率为100.0%、包外标签合格率99.5%、放大镜检测合格率为99.8%,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03、63.441、79.098、82.296、78.636,P 0.05)。实施前1000例手术中,合并院内感染率为0.7%、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4%,发生率为1.1%,高于实施后的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P 0.05)。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非常满意15例,满意率为100.00%,高于实施前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5,P 0.05)。结论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对控制医患纠纷、加强院内医护人员合作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已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某院消毒供应中心2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消毒供应物品15300件;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未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某院消毒供应中心20名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消毒供应物品15280件。结果:研究组消毒供应物品的合格率99.98%,高于对照组99.92%(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0.01%,低于对照组0.06%(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52-955
目的:研究分析对腔镜器械清洗不彻底所致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系统循环取消的原因,探讨改进对策,降低灭菌循环次数及取消率,降低每锅平均灭菌时间。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强生STERRAD 100S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100锅次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实施改进对策后采用本灭菌器灭菌100锅次为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灭菌循环次数、灭菌循环取消率以及每锅平均灭菌时间等。结果:灭菌循环取消次数及循环取消率研究组为7次,7.0%,对照组为18次,18.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锅灭菌时间研究组为(68.3±5.2)min,对照组为(73.2±6.9)min,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物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计出现25次循环取消,其中发生于真空期4~6 min者9次(36.0%),造成原因为腔镜器械清洗不彻底,器械包装袋内形成血污;潮湿5次(20.0%);装载过量4次(16.0%);已装内含不兼容材料3次(12.0%);管腔类物品过度聚集2次(8.0%);喷射口堵塞2次(8.0%)。结论:科学安排手术室手术台次,强化清洁器械清洗工作,有效减少灭菌循环次数,降低灭菌循环率,缩短每锅平均灭菌时间,降低医院感染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