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风险、护理需求,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输液外渗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的门诊输液小儿,总计30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监护人知情同意,按照1∶1法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护理。对照组(n=150)患儿采取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n=150)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门诊小儿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输液外渗等静脉输液风险。结果 小儿输液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总依从率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静脉输液风险方面,观察组患儿的输液外渗、针头脱落、重复穿刺等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 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针头脱落等风险较高,具有可预防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输液外渗,提高小儿的输液依从性、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门诊儿童输液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17日~2017年3月2日输液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36例,对比两组输液患儿的依从性、家属满意度、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一次性穿刺成功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观察组护理人员热情评分、耐心解答评分、形象评分、就诊秩序管理评分、健康宣教评分、环境管理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液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与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儿童输液患儿当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个体化护理减少儿科门诊输液护理投诉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抽选本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80例进行观察,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配合率、疼痛情况、家属满意度以及投诉、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配合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疼痛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投诉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在减少投诉方面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过程中,采取舒适输液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小儿月至2018年1月期间门诊静脉输液室收治的患儿120例视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行静脉穿刺的小儿进行随机分组,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数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输液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小儿输液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1.67%(观察组)、71.67%(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对比:P<0.05。而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同样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室患儿在静脉穿刺时实施舒适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效果,降低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06例,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输液采取程序化管理,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输液室护士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时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渗漏、拔针出血、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液室护士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评分均在良好水平,除恐怖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管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室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液体渗漏等发生率显著降低,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付晓娟  苏芳  贾金侠 《贵州医药》2023,(12):1979-1980
目的 探究小儿门诊输液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作用及其对依从性、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门诊输液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舒适度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针头脱落、液体外渗、反复穿刺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时间段舒适度评分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提高输液患儿依从性及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邓玉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5,(1):163-164,16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100例门诊小儿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患儿依从率、扎针一次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儿依从性、扎针一次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依次为90.9%、94.5%、100%,显著高于对照的71.1%、66.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时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输液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输液小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将其依据信封式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发生率、输液残留量、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经临床护理干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67%,静脉炎发生率为3.33%,疼痛评分为(2.32±0.64)分,输液残留量为(10.21±3.63)mL,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55±6.97)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小儿输液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采用输液治疗的各类疾病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依从性84.62%高于对照组的64.10%,护理满意度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呼吸急促、皮疹、腹痛、头晕发生率(0、2.56%、0、5.13%)均低于对照组(15.38%、20.21%、17.95%、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输液患儿中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儿依从性,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的88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的依从性及家长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的依从性及家长满意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依从性及家长满意率,故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对小儿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患儿输液部位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门诊1~3岁的输液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漏肿胀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发生渗漏肿胀为34例,观察组为18例,观察组发生渗漏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满意度为76.50%,观察组为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门诊患儿输液部位渗漏肿胀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进行静脉输液的100例儿童,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措施以及进行心理沟通,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输液操作。分别运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及FLACC量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输液的依从性。结果通过上述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检测,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对静脉输液的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讨其临床的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静脉输液小儿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的病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沟通。通过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对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计量结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可有效地改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门诊输液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将144例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治疗结束后行重注率和家属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重注人数为5人,占6.94%,对照组重注人数为18例,占25%,家长满意度,观察组满意人数为70人,占97.22%对照组满意人数为45人,占62.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0例静脉输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好所占比例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输液中童趣化护理的应用对遵医行为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输液治疗的12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6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童趣化护理,对两组遵医行为、心理状态、自护能力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0.05);两组干预后儿童焦虑自评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童趣化护理在小儿输液患者中的应用能够促进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的提高,改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患儿的输液表现、护理需求,评价人文关怀、综合护理干预辅助实施对患儿疼痛、心理状况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门诊输液患儿(n=200),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每组各100例患儿。监护人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而且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予以对照组输液患儿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输液患儿人文关怀联合综合护理干预。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文版儿童疼痛行为量表(The 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Tool,FLACC)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与疼痛状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SAS、SDS、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留置针脱出、留置针堵塞、静脉炎、护理纠纷等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患儿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FLACC评分、Wang-Baker评分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FLACC、Wang-Baker评分和患儿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减轻患儿不适感,避免患儿哭闹和抗拒等情况从而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得到许多患儿及监护人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接受静脉输液的小儿均分为2组,观察组5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程度及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结果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总满意程度(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87.04%)(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96.30%)明显比对照组(87.04%)高(P<0.05)。结论通过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高效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帮助患者减少痛苦,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具有较显著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闫凤兰 《北方药学》2014,(2):151-151
目的:分析输液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60例儿童输液患儿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随机分成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加施优质护理。结果:试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对输液患儿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几率,提高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