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于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胆囊小隆起性病变,其中胆囊息肉24例,腺瘤6例,腺肌增生症5例,胆囊癌(小结节型)2例,观察病灶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分布,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胆囊息肉常多发,基底窄或有蒂,CDFI阴性为主或呈点状、线状;腺瘤单发为主,基底较宽或有蒂,CDFI以点状或线状为主;腺肌增生症单发,基底较宽,CDFI阴性;胆囊癌(小结节型)单发,基底宽,CDFI以分枝状或杂乱型为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胆囊小隆起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结果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多数是胆固醇性息肉,无血流信号、〈10mm、多发;在胆囊腺肌样增生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阿罗间隙;腺瘤一般为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有蒂、单发;胆囊腺癌为单发、〉10mm、蒂较宽、有血流信号。结论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数目、回声、大小、血供、能否移动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贤 《药物与人》2014,(6):67-67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样病变B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56例早期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探讨B超对早期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结果:56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被诊断为胆囊息肉,其中女性20例(80%),平均年龄(45.1±13.2)岁;患者胆囊腺瘤13例,女性患者9例(69.2%),平均年龄(54.1±13.5)岁;胆囊癌18例,女性患者13例(72.2%),平均年龄〈62.1±6.9)岁。结论:B超在早期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样病变B超的鉴别诊断中灵敏度较好、特异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5月—2021年4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接受手术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行比较性诊断研究,手术病理诊断前,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组行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效果、分型诊断效果及超声成像指征分析。结果 观察组胆囊息肉样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临床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诊断中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综合分析两组患者超声成像后发现,胆囊息肉样良性病变超声成像中病灶形态以团状、乳头状多见,桑葚状少见,且病灶基底多较宽;病灶回声信号以高回声、强回声信号为主,稍高回声及等回声信号较少见;多发性息肉及单发性均有一定发病比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多数患者病灶内无血流信号,存在血流信号者主要为条状、点状信号,RI指数均≤0.75。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诊断中采取多模式超声联合诊断模式,可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结果]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5.9%。胆固醇性息肉及腺肌瘤样增生病灶直径多〈10mm,腺瘤及早期胆囊癌直径多〉10mm。若以阻力指数(RI)〉0.60作为恶性病变标准,则RI在鉴别良、恶性息肉样病变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施培健 《现代医院》2009,9(9):56-57
目的通过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分析,以探讨不同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为早期分类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超声图像与手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胆囊息肉52例,腺瘤18例,腺肌增生症(局限型)10例,胆囊癌(小结型)6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结论应用超声图像分析息肉大小、数目、蒂宽窄、彩色血流分布等情况,可以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及病理分型的鉴别诊断率,特别是对胆囊癌前病变及早期胆囊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康医生:最近我们单位体检,超声检查发现我的胆囊有一颗3×4毫米大小的赘生物,医师要我定期复查。请问:胆囊赘生物会不会癌变?我应该多长时间复查?若赘生物长大怎么办?王虹(湖南)王虹读者:胆囊赘生物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统称,包括(1)胆固醇性息肉,占大多数,大小一般在10毫米以下,常为多发,高回声一强回声多见,基底部较窄或带细丝状蒂,表面呈桑葚状。(2)腺瘤性息肉,大小可超过10毫米,以单发和等回声多见,基底部较宽也可带蒂。(3)炎性息肉,多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需要与胆囊腺瘤以及息肉型胆囊癌鉴别。腺瘤多孤立存在,小的病灶…  相似文献   

8.
张瑛 《现代保健》2009,(13):62-63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最佳诊断方法。方法仔细观察62例患者胆囊大小、形态、厚度,隆起性病变的大小、数目、基底情况及与胆囊壁的关系。结果术后经病理诊断,胆固醇性息肉51例(占82.2%),胆囊腺瘤7例(11.2%),局限性肌腺增生2例(3.2%),炎性息肉2例(3.2%)。结论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还很困难,但依据病变的大小、数目、基底情况及与胆囊壁的关系等对病变性质可作出初步推测,是胆囊息肉样病变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旨在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方法对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彩色普勒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良性肿块24例,恶性肿块18例,其中多发1例,共21个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1)良性肿块:形态规则,肿块为椭圆形或分叶状,过界清楚或有明确包膜,内部回声均匀,纵横比小于1,后方回声无衰减,规则血流,按Adler的半定量法,血流情况0-1级(96.2%)。(2)典型乳腺癌。形态不规则,有小分叶,边缘不光滑,出现边缘成角或毛刺征。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有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或等于1(81%)后方回声衰减,导管内结构紊乱。血流情况2—3级(80.6%)。结论(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乳腺肿物准确简便,对乳腺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综合分析和评价CDFI血流Adler分级,肿物内血流速度,PI、RI指标:有助于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从而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灰阶超声分为3种类型:不规则低回声肿块、低回声结节、混合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信号检出率为78.6%,均为低速血流,阻力指数(RI)范围较宽。结论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特征性声像图,对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高频联合低频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共计6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将其作为诊断金标准,患者同时进行高频超声诊断(HFUS)以及低频超声诊断(LFUS)。观察比较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HFUS、LFUS以及HFUS联合LFUS诊断准确率。结果 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良性53例(胆囊息肉45例、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胆囊腺瘤3例)、恶性7例(均为小结节性胆囊癌),其中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共计4例。HFUS诊断准确率为96.67%,LFUS诊断准确率为98.33%,HFUS联合LFUS诊断准确率为100.00%,HFUS联合LFUS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HFUS与LFUS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FUS与LFUS诊断准确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US联合LFUS可明显提升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近,可较好诊断疾病的类型,可作为诊断胆囊息肉样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占同期胆囊切除的4.22%。术前B超诊断率为91.58%,其中合并结石率27.37%,合并胆囊炎45.26%;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性息肉最多,占45.26%。腺瘤恶变率为14.29%。结论 腺瘤性息肉易恶变,尤其是合并结石的息肉,临床诊断以B超为首选。治疗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杨维秀 《工企医刊》2002,15(4):11-12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55例肝实质占位病变86个病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肝癌肿块周边血流信号显率CDFI为85%,CDE为96%。病灶内血流显示率CDFI为57%,CDE为82%。肝血管瘤周边血流信号显示率CDFI为56%,CDE为84%。病灶内CDFI为24%,CDE为65%。CDE明显优于CDFI。联合脉冲多普勒及动脉阻力指数(RI),结合二维图像诊断肝癌24例,肝血管瘤31例。后经CT和/或MRI及临床证实肝癌23例,肝血管瘤32例。CDE是一种新的彩色血流成像技术,对肝实质占位病变能提高血流显示敏感性,血流信号丰富,血管有连续性,不受声束角度和血管方位的影响,不会发生混叠,尤其是对低速血流量的肝血管瘤血流信号显示,CDE较CDF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探讨甲状腺声像图及血流显示特征。结果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根据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内部回声大致可分为以下五型:1)回声增粗,分布不均;2)小片状低回声斑弥漫分布型(斑片状);3)大小不等片状低回声散在分布型;4)结节性桥本;5)弥漫性回声减低,可见高回声带分布。CDFI提示血流丰富者56例(28%),稍丰富者75例(37.5%),无明显改变者69例(34.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CDFI能清晰地显示出病灶内血流情况,成为桥本甲状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 4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通过症状或超声诊断确诊。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39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胆固醇息肉18例,腺瘤样增生6例,炎性息肉4例,乳头状增生2例,腺瘤6例,腺癌3例。10例良性息肉患者和2例恶性息肉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合并胆囊结石18例(占40.0%),其中有2例为腺癌患者。结论 恶性息肉的危险因索是患者的年龄(大于50岁)、并存胆囊结石、息肉的大小(直径大于10mm)和数量。治疗时对无症状的患者,如果证实有恶性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随访,可用超声动态检查。小于10mm的病变通常不会为恶性或出现其他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囊癌发生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胆囊结石34例,胭囊息肉5例,胰胆管汇合异常1例。结果 48例患者中行胆囊单纯切除术27例,占56.25%;胆囊癌根治术12例,占25.00%;扩大根治术4例,占8.33%;姑息性切除及引流术2例,占4.17%;肿瘤活检术3例,占6.25%。1、3、5年生存率早期组(Ⅰ+Ⅱ期)分别为55.6%(15/27)、11.1%(3/27)、7.4%(2/27),中晚期组(Ⅲ+Ⅳ+Ⅴ期)分别为10,5%(2/19)、0、0;两组间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5.40%、0.06%、0.04%;术后随访46例,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7年。结论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胰胆管汇合异常是原发性胆囊癌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聂天姝 《现代保健》2011,(14):125-12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If缶床应用。方法选择115例于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析其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共139个甲状腺结节病灶,良性病变93个,恶性病变46例。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中,低等回声占87.0%,钙化率占82.6%,有晕环占67.4%,形态多不规则(76.1%),且边界模糊(73.9%);而Adler分级Ⅱ级与Ⅲ级占67.4%,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的26.9%(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应用于临床可为甲状腺癌的预防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8.
孙若晶 《现代保健》2014,(10):53-55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68例的超声资料,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中共84个结节,3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共32个结节。30例甲状腺癌中包括滤泡性癌2例,低分化癌1例,乳头状癌26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腺瘤Vmax=(26.3±2.7)cm/s,RI=(0.53±0.28)。甲状腺癌Vmax=(50.8±3.1)cm/s,RI=(0.72±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具有简便,廉价,准确并重复性好的优点,能较为精确的显示甲状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及淋巴结情况,可以用于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王素萍  刘伟 《现代保健》2011,(24):116-11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炎性淋巴结与恶性淋巴结的声像图特征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因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40个浅表淋巴结的纵径/横径值(L/S)、内部回声、CDFI及PWD频谱特征。结果炎性淋巴结呈椭圆形,L/S值≥2,皮髓质结构清晰,门部居中,几乎无淋巴融合,血流信号呈现向门部集中的放射状分布或沿髓质走形,淋巴门处髓质主干动脉血流速度(Vmax)较低,阻力指数(RI)为(0.60±0.13)。恶性淋巴结呈圆形或分叶状,L/S值〈2,内部回声结构失常,髓质消失,皮质呈不均质的低回声,并可有非均匀增宽,门部偏心,淋巴结之间多有融合,结内血流信号分布不规则,无一定排列方向,淋巴门处髓质主干动脉血流速度(Vmax)较高,阻力指数(RI)为(0.77±0.11)。结论通过对淋巴结超声测量的L/S值分析,结合淋巴结内部回声、CDFI和频谱分析,对炎性淋巴结与恶性淋巴结鉴别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淋巴结诊断的首选方法,并为进一步穿刺活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FUS)联合低频超声(LFUS)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就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入院后均行HFUS、LFUS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FUS、LFUS检查单独、联合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LFUS参数。结果: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胆囊息肉17例,胆囊腺肌增生症13例,胆囊腺瘤6例,小结节型胆囊癌24例;经LFUS诊断显示,阳性14例,阴性46例,经HFUS诊断显示,阳性15例,阴性45例,经联合诊断显示,阳性23例,阴性37例;与LFUS、HFUS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7.50%(21/24)、准确度为91.67%(55/60)较高,漏诊率12.50%(3/24)较低(P<0.05);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比较,小结节型胆囊癌DPV、QPV较大,VPV较小(P<0.05)。结论:LFUS联合HFUS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中,提高准确度及诊断效能的同时,降低了漏诊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