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茶之境     
王吴军 《现代养生》2014,(15):70-70
茶是人间佳品,有许多人喜欢品茶,尤其是许多文人都喜欢品茶。文人在品茶之余还用灵动鲜活的文字写出了品茶的心境,而且写得极为精妙,这实在也是品茶的一种妙境。闲暇时,愉悦地赏读着这些和茶事有关的美丽文字,不禁思绪如歌,心灵如同一片沉浸于清清水中的茶叶,轻轻地舞动了起来。对于渴望轻松和自由的我来说,面对和茶有关的文字细细品赏,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品茶与文人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品茶中文人萌发文思灵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茶诗、茶朕、茶回文、茶画、茶健等。这些诗、朕是我国茶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就象品茶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冯硕 《健康天地》2010,(2):64-64
<正>心静之时最爱品茶,闲来泡上一杯清茶,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都已停止。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对于我来说,不敢以文人  相似文献   

4.
茶事丰盈     
正红尘中,有许多文人喜欢品茶,而且还用灵动鲜活的文字写出了品茶的心境,真是精妙。愉悦地赏读着这些和茶事有关的美丽文字,不禁思绪如歌,心灵如同一片沉浸于清泉中的茶叶,轻轻舞动起来。对于渴望轻松和自由的我来说,这真是一种幸福的舒展和释放。茶事之中,心境十分重要。一位深得茶中三昧的文人曾经说过:"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陈梦。"作家黄裳也在他的《过去的足迹》一文中说到,他曾经  相似文献   

5.
品茶与吟诗     
品茶与吟诗,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并没有直接联系,品茶是图消遣,吟诗是做学问.在中国古代,品茶必吟诗,吟诗必有茶,二者常相随相伴,不仅文人贤士有此儒雅生活,就连普通百姓也愿享其中.今天我们品茶,只是当成追风流行的时尚,吟诗的人却少之又少,但古人就不同了,如遇到节日、寿诞等喜庆聚会,邀上好友,或师徒或同乡,或商人或农夫,大家会边品茶,边情不自禁的吟诗,从中感受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闽南人把茶叶称为‘茶心’,可见茶在闽南人中占据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居家过日子的‘柴油盐米酱醋茶’,文人雅仕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唯茶是缘,更是不在话下了。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而茶则是水中至情之味。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也";茶则是:"品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以呢茶可以修身养性一点也不假。所谓茶心,茶可清心也!一曲悠扬琴音,一屡芬芳茶香。在这浮华的世界里,一切皆是过往浮云。品茶犹如品人生。  相似文献   

7.
崇尚书香     
文人喜读书,职业使然,习惯使然。既不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想“半部论语治天下”,乃寄其心也,取其乐也。纵观历史,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书呆子气;陶渊明“有书读,不做官也罢”的回肠浩气……把一阵阵书香从历史的隧道吹来,清香扑鼻,书气袭人。熏染着一代代文人。 什么叫书香?有人概括为三味:“增知、获趣、致雅”。本人啃了大半辈子书,对“书香”二字的真谛虽然领略不深,但书能陶情养性,淡化俗念,却感知良深。愚以为:一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回文,是指可以按照原文的字序倒过来读、反过来读的句子。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回文趣事。茶回文当然是指与茶相关的回文了。有一些茶杯的杯身或杯盖上有四个字:"清心明目",这是最简单的、也是很有名的茶回文,随便从哪个字读皆可成句:  相似文献   

9.
<正>宋代欧阳修《尝新茶》诗说:"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这首诗中描绘了新茶、甘泉、洁器以及好天气,再有二三佳客,这已是具备品茶的上好时机。而苏东坡的西塔寺品茶诗"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这是品茶的好环境,在花木幽深的禅房,外面是风和日丽的艳阳天,既有好茶、洁器、甘洌的井水,又有"可人"佳伴相陪,这就是品茶的好空间。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方言等原因,造就了很多的通借字(也叫做通假字)。这些通借字,给后人阅读古典医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准确理解通借字的词义,对于顺利阅读古代医学文献,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通借字是古人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本字(也叫正字)。古书注解通借字一般用“通”或“读为”、“读日”来表示。“通”或“读为”、“读日”前的字是通借字,后边的字是本字(又叫正字)。本文借用“通”字体例,选择医古文中的部分通借字加以例解。  相似文献   

11.
袁朗 《健康天地》2009,(3):24-26
<正>人生就像品茶,细细品味就会有所收获。——陈忠和品茶,是许多中国人的生活内容之一,它既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很有益的修身养性方式。品茶作为社交方面的生活礼仪,人们可以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而在修身养性方面,品茶能够使饮者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相似文献   

12.
<正>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大家,诗、词、散文、书法都造诣极深。在北宋文坛上,与茶结缘的文人墨客有很多,但没有一人能像苏轼那样忘我地醉心于品茶、烹茶、种茶,怡情自乐,得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会喝茶、品茶的人,常常给人以雅的感觉,家也一样。给家选一张合适的茶台,让居室和身心都享受悠闲时光。一个普通的家,若是主人具有品茶的习惯,或者说在家居装饰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便无形中让家也生动雅致起来。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茶台这种家居用品来装点生活。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偶遇一位雅士茶人,遂上前请教如何品茶?答日,先喝吧,喝出人生的滋味后自晓品茶。言下之意,喝茶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品茶则是一种人生修为。及后,我在与茶结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喝茶是一种需要,而品茶是一种心境。在广州走访荔湾湖某茶居的经历,让我不仅喝到了好茶,也体味了茶客及园主的茶意人生。此次品茗之行,收获甚丰。  相似文献   

15.
李健 《健康天地》2010,(5):42-43
<正>品茗时欣赏茶叶的外形美,是品茶艺术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赏心乐事之一。"茶有千万状",茶叶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构成了一个形态美的大千世界,或似珠、或似花、或似针、或似矛,或似眉、或似碗、或似螺、或似片、或似饼、或似方……这精美的不同艺术造型,给品茶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正>名闻遐迩的福建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武夷山旅游区的御茶园、九龙窠、武夷宫都可以享受到品茶之乐。御茶园是隋代生产贡品茶的基地,后来荒废,近年修复茶园,并且建造了园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茶艺馆。这里环境幽雅,设施讲究,台椅均为钜木树椿  相似文献   

17.
爨庐珠林     
旧报载,名伶谭鑫培及刘鸿声均嗜北京臭豆腐,几乎每饭必备,时人称“臭味相投”。其实“臭”字有两个读音。若读chou指的就是难闻的气味、惹人厌恶的臭架子之类意思;若读xiu,则是指气味的总称,也同嗅字一样看待、使用。  相似文献   

18.
品茶八字     
品茶种种,说道甚多,但大体而言,所谓品茶就是感觉。如果非要给"品茶"定出一套程序,可用八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9.
清心茶     
<正>水用来解渴,而茶则用来清心,清心泡的茶,茶才会清心。水是喝的,而茶却需要品。品茶,这一个"品"字,就可见茶不是一口吞下去的,要一饮三口入。啜一小口,漫过齿间,洇润舌下,哪怕流向咽喉的只有一缕,那味道也会沁入齿颊:似苦若甘,口舌生津。喝茶心需静,而且要慢下来,心急很难悟到茶的哲思;品茶心需清,而且要淡下来,心杂很难品出茶的味道。安坐一隅,暖一壶茶,让筝曲萦绕出《春江花月夜》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余峰 《健康天地》2010,(4):74-75
<正>中国的茶叶和法国的葡萄酒堪称世界两绝,中国的茶文化和法国的酒文化虽然各自有着自己的渊源,但中国人品茶与法国人品酒,却有着颇多相似的情趣。其一,中国人对品茶的茶具与法国人对品酒的酒具都颇为讲究。中国人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