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女阴腺癌临床少见,其中腺样囊性癌未见报道。现报告2例。1病例报告例1,55岁,因外阴肿物2年余就诊。妇科检查:于左侧大阴唇中段触及一卫.ocmX0.6cmX0,6cm大小肿物,边界尚清楚,活动,触痛明显。于尿道口左侧触及2个0.scmX0.scmX06cm肿物,左穹窿顶部肿物为4c。X3cmXZcm。宫颈光滑,白带色、量正常,子宫萎缩,双侧附件无异常。临床诊断:神经纤维瘤。予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包膜不完整,灰白色,胶冻状,质脆。快速冷冻病理报告:女阴转移性腺样囊性癌,考虑唾液腺源性。行局部切除术。术后全身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l年后,局…  相似文献   

2.
颌下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口腔涎腺组织中最常发生的肿瘤。但颌下腺混合瘤术后瘤细胞播散种植则极少见。我科于1976年~1987年收治2例。 [例1] 患者李某,女,22岁,住院号76—2645。于1971年发现左颌下一无痛性肿物至1974年如鸡卵大,曾在当地医院手术摘除,摘除肿物剖开为豆渣样。1976年再次复发,肿物如鸡卵大,经抗炎治疗无效。于1976年5月以左颌下腺混合瘤,不除外恶变收入院。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口腔颌面部检查:左颌下偏后可见一肿物约4×3×3Cm,质硬,分叶状,无压痛,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左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9岁。入院前三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由于病情进行性加重,入院前5天出现双上肢麻木,脱水及营养神经药治疗无效,放于1996年5月13日入院。体检检查:双上肢肌力IV级。CT示:(1)有领叶多发性脑膜瘤;(2)右须枕叶转移瘤待排。其他系统检查未见原发灶。临床初步诊断:右额枕叶多发性脑膜瘤。术中见硬脑膜张力高;枕区纵形切开脑皮层2.scm,深O.scm达瘤质.该肿物有包膜及边界。在周边分离时发现有与天幕相连,蒂直径3.Ocm。切除肿物体积:6ocmX5·scmX4.Ocm。在右颈部亦有一相似形态肿物;约2.scm…  相似文献   

4.
乳腺多形性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形性腺癌又名混合瘤或复合性脉瘤,是一种常见肿瘤,但发生于乳腺者罕见。我们这有1例发生于乳腺的多形性腺瘤,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9岁,以左乳房无病性肿物1年人院。查体:身体一般状况佳。局部检查见左乳房有一肿物,如鸽卵大小,活动度良好,表面皮肤无充血水肿。手术所见:肿物位于左乳房外上象限,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界限清楚。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癌,行肿瘤切除术。病理检查:肉眼见一灰白椭圆形肿块,体积4cmX2cmXIcm,包股完整。行冠状面剖开,剖面半囊半实,囊腔直径约0.5cm,内合少量灰白半透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5岁。因咯血二月.咳嗽胸闷加重半月入院。体检:胸廓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触诊左侧语颤稍减弱,叩诊左下肺浊音,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实验室检查:血沉38mm儿.血尿便常现均正常,包虫三项试验均阴性。X线检查:左肺下叶下见一大小12.scmX9.scmX9.scm之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块影.紧贴侧后壁并与Z密不可分,与后胸壁呈“锐角”相交,肿块分叶不明显,呈“膨胀性生长”,周围无浸润及卫星灶,左脑门影略增大,纵隔劳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右肺清晰。诊断:左肺下叶良性占位.考虑1.对肿可能性大.包虫不…  相似文献   

6.
肺隔离症1例     
病人,男,49岁。2周前体检时发现左下肺肿物。胸部X线检查示:左下肺叶后基底段肿物。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下叶低密度肿物。肺功能检查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肺容量。术前诊断:左肺下叶隔离肺。在全麻双腔插管麻醉下,经左后外侧第6肋间切口进胸,病变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约8.5cm×8.1cm×6.0cm,质中,色粉红,与膈肌粘连,异常动脉体循环枝发源于肋膈角处,约5mm直径。行左肺下叶切除。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63岁,2020年11月无意发现左耳下肿物,大小约20 mm×20 mm,质地中等,界清,可活动,无压痛。渐增大就诊我院完善相关检查,2021年1月18日腮腺CT平扫+增强示:左侧腮腺内占位。2021年1月22日行“左腮腺全切+左颈部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皮瓣修复”手术,术中冰冻切片会诊单报告:(左腮腺肿物)淋巴结7枚,4枚见癌转移(4+/7)。2021年1月28日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报告:(左腮腺肿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侵袭性);癌肿总大小约30 mm×23 mm×10mm;癌组织为涎腺导管癌,癌组织侵及瘤体外约10 mm;神经见癌侵犯,脉管内未见癌栓;标本边缘电灼处见癌累及;找见淋巴结(1+/3);(左颈大块)涎腺组织,找见淋巴结(9+/22),见图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细胞CAM5.2 (+),  相似文献   

8.
李永舸 《吉林医学》2009,30(13):1370-1370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1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房下方有一直径约1.0cm大小的肿物,自诉逐渐增大并有灼热感。查体:左乳房外下象限触及一活动性良好的肿块,无触痛,局部皮肤结节状隆起。在门诊处置室行肿物切除并送实验室病量检查。巨检示无包膜灰红色肿物,体积2.0cm×1.5cm×1.5cm,切面实性,质中等,呈灰白黄色。光镜检查示瘤细胞呈梭形,似纤维母细胞,大小及形态基本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5岁,因左眼视力下降,有幕状物遮挡感,偶有眼痛2周入院就诊。患者于6月前因左肺下叶肿物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肺下叶肺癌,术后辅助化疗。2周前出现视力下降等感觉。患者一般情况差,消瘦乏力,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胸壁见手术疤痕,左下肺呼吸音消失,心脏检查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见肿大,肠鸣音正常。视力:右眼5.0,左眼4.0;双眼前节无异常;右眼底正常,左眼散瞳检查,发现黄斑颞上方视网膜灰黄色隆起,约4PD大小,视网膜表面张力高,未见裂孔及皱褶。B超检查示左眼颞上方见5.5mm隆起回声,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诊断为左眼内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左眼球内颞侧肿物。眼底荧光造影检查:造影早期病变区荧光遮蔽,动静脉期可见视网膜血管爬行于隆起的病灶之上,静脉早期病灶内开始出现深层斑点状不规则荧光,逐渐扩大形成呈圆形班驳状强荧光灶,其边缘围绕以细点组成的强荧光环带,晚期病灶持续强荧光,周围荧光贮留。眼科诊断为:脉络膜转移癌,渗出性视网膜脱落。考虑为肺癌脉络膜转移。给予辅助放疗及化疗,视力未再下降,5月后死于肝脏转移。  相似文献   

10.
王洁  王兆元  钟鸣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11-811
患者男,57岁,5个月前下颌后牙区麻木,3个月前已达正中,牙齿松动。专科检查:口内颏孔区膨隆,边界不清,质地中等,左半侧唇红及皮肤麻木感,开口度正常。肿瘤质硬,触痛明显,表面无破溃,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双侧颌下淋巴结不大。CT所示:下颌骨体部偏左侧可见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物,边界不清,其内密度不均,最大层约4.7cm×2.4cm,邻近下颌骨骨质结构明显破坏。细胞学检查(穿刺):见大量成团成片排列的梭形细胞、柱状细胞、多形性上皮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集。术式:左下颌骨肿物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例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右侧耳下无痛性包块30余年入院,查体:右侧耳下可触及大小约9cm×6cm肿物,向上达外耳道及颧弓水平,向下达下颌角,达胸锁乳突肌内侧,活动度尚可,边界清晰,无疼痛。手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回示:右侧腮腺多形性腺瘤。预后良好,暂未见复发。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临床上罕见,最好的手术方式是保留面神经的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性,2个月,出生时即发现右肩部皮下一肿物约2.scm。2.scm大小。有逐渐增大趋势。二个月后入院治疗。检查:右肩背部触及一肿物3.scmx3cm,活动尚可。行肿物切除送病检。病理检查带梭形皮肤的肿物一块,其肿物大小为}*onx}0。mx3.肌m,2.SCmx2.ocm。切面暗红色,质软,无包膜。光镜下示肿瘤位于皮下,无包膜。痛组织血管丰富,大小形态不一,由一般的毛细血管至较大的裂隙状血窦构成,管壁薄,内腔均有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被覆,有的管腔呈树枝状、鹿角状。血管间有大片的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及梭形,细胞境界不清,呈合…  相似文献   

13.
某女,56岁,以左乳肿物来院就诊。自述左乳头旁有一肿物5年,开始黄豆粒大小,无红肿等感染征象,无疼痛等任何症状,近两年肿物增大,自觉有轻度疼痛,除此外无任何症状。查体:全身状态良好,无消瘦,心肝肺无明显阳性体征。专科检查:左乳头外测乳晕区可及1.ocmXI.Zcm肿物。表面皮肤无红肿,无压病,界线较清,质韧,活动尚可,表面欠光滑。决定行病灶楔形切除。病理报告乳腺平滑肌瘤,切口一期愈合。乳腺平滑肌瘤一例@阎长福$内蒙古甘河林业公司医院!022465  相似文献   

14.
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大唾液腺和口内小液唾腺组织,而发生于鼻腔,且恶变者罕见。作者于1987年遇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52岁。因左鼻阻,鼻出血伴头痛9个月于1987年9月18日入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左鼻背饱满。左鼻腔见一板粟样大,表面光滑,色黑红、质软、无活动之肿物。X线副鼻窦片示:左鼻上颌处有一软组织阴影、副鼻窦未见异常。术前肿物活检示鼻腔鳞状细胞癌Ⅰ级。同月26日在局麻下行左鼻侧切开术,术中见肿物约3×4×6cm大小,无包膜,有溃烂。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部肿物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5例颈部肿块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根据颈部分区对误诊病例进行总结。结果误诊的颈部肿物分布于颏下区1例,颌下区2例,颈前区4例,颈动脉三角区7例,咽旁间隙1例。误诊疾病包括:神经鞘瘤,血管瘤,颌下腺多形性腺瘤,鳃裂囊肿,甲状腺肿瘤及异位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等。结论惯性思维模式、过度依靠特殊检查、查体不仔细是导致临床误诊的主观原因。认真的专科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对颈部肿物变畀的全面考虑对于减少临床误诊、提高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涎腺多形性腺瘤中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bcl-2,p5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涎腺多样性腺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39例多形性腺瘤和34例恶性多形性腺瘤中bcl-2和p53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bcl-2,p53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相关性。结果:bcl-2,p53在恶笥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bcl-2与p53基因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性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表达异常也是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表面糖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赖均鹏  潘昱  刘应时 《河北医学》2009,15(5):505-508
目的:研究E—cadherein、CD44v3、CD44v6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旨在探讨细胞表面糖蛋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E—cadherein、CD44v3、CD44v6的表达。结果:E—cadherein在涎腺多形性腺瘤阳性(63.3%)表达,CDd4v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阳性(73.3%)表达,CD44v6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呈强阳性表达(86.7%)。结论:细胞表面糖蛋白表达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呈阳性表达,提示瘤细胞同质粘附力较强,可能是涎腺多形性腺瘤不易发生浸润、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 ,2 7岁。因鼻右侧肿物 7年 ,伴鼻塞逐渐加重 2年入院。鼻右侧可触及 3cm× 4cm的肿物 ,质韧 ,基底广 ,活动差 ,边界不清 ,表面不光滑 ,右侧下鼻甲内移 ,质韧 ,与中隔相接 ,收敛效果差。 CT检查见鼻窦均正常 ,右鼻旁软组织肿物无包膜 ,浸润整个下鼻甲 ,全麻下行右鼻侧切开术 ,术中见肿物呈实质性 ,质韧 ,无包膜 ,与下鼻甲一体 ,鼻骨下端压迫吸收约 0 .5 cm,肿物约 3cm× 3cm× 2 cm。病理报告为多形性腺瘤 ,包膜不清。术后 2年逐渐出现右侧鼻塞 ,鼻右侧疼痛、麻木、有针刺感 ,逐渐隆起 ,口服抗生素治疗无效。CT检查示鼻骨侵蚀样改变…  相似文献   

19.
混合瘤一般发生在涎腺组织 ,又叫多形性腺瘤。涎腺组织发生混合瘤以腮腺最多 ,颌下腺次之 ,发生在小涎腺的混合瘤腭部最多见。舌根部发生混合瘤临床极少见 ,去年我们曾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韩某某 ,男 ,35岁。住院号 36 94 6 6。以“左舌根肿物”收入院。在全麻下见肿物位于左舌根 ,舌腭弓内侧 ,舌根人字沟侧后方 ,呈 2 5cm× 1 5cm大小 ,突出舌背表面 ,质地硬 ,表面不光滑 ,在肿瘤边界外切除肿物后创缘拉拢缝合。术后病理报告“左舌根部多形性腺瘤”。病理号 0 1135 4 1。2 讨论涎腺混合瘤是由肿瘤性上皮组织和粘液样或…  相似文献   

20.
患,男,1990年10月7日2时10分出生,为第1胎,足月顺产。体重3540g。9时发现左股部畸形,左下肢比右下肢短2.5cm,触之左股骨中段有一梭形肿物,股骨干不连续,诊断为新生儿左股骨骨折。摄片检查:左股骨中段呈斜形骨折,无对位,远端向外后方移位,断端前后分离约4mm,正位上重迭约0.8cm,周围已有大量骨痂生长(见附图)。根据骨痂生长情况,估计并推测骨折约10~15d左右,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左股骨已经骨折。追问其母,自述在9月27日雨天滑倒,腹部担在直径约12cm木棒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