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父母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定。结果1心理状况方面:心理干预前与国内常模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应对方式方面: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母亲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父亲高,经心理干预后,其父母退避及自责消极应对方式减少,求助及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改变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小儿癫痫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年收治的200例癫痫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803,-9.977;P0.05);观察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3.140,-22.588,-13.945;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4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372,3.679,4.424,4.470;P0.05);观察组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χ~2=14.198,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癫痫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改善疾病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入组48例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定期进行心理干预,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其父母之间SCL-90总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独生子女儿童癫痫患者父母存在较多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2所特殊学校的教师各36、48名,分别接受12个月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干预组)和支持性团体活动(对照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基线和干预6月、12月共3次测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干预前后比较。结果:CD-RISC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GSES总分、SCSQ的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得分在测量时间与组别上均存在交互效应(均P0.001)。基线期两组的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月,干预组的CD-RISC总分及力量维度得分、GSES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干预12月后,干预组的CD-RISC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GSES总分、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01),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01)。结论: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武警新兵适应性的影响。方法:将武警某部新兵随机分为干预组86人,接受8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136人,不接受心理干预。使用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Q)、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在干预前、后测量新兵的适应情况。结果: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适应不良总分、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分及负性情绪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干预组适应不良总分,人际关系、环境适应不良因子分及负性情绪分显著下降(P<0.01,P<0.05)。2在军人适应不良总分[F(时间*组别)=7.20,P=0.008]和环境适应不良因子[F(时间*组别)=3.97,P=0.047]上,测量前后和是否干预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新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某军医大学184名学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学习生活,实验组在与对照组同样学习生活的基础上,给予5周的团体心理训练.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信赖他人量表,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和信赖他人水平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躯体化(t=2.414,P<0.05)、强迫(t=2.414,P<0.05)、人际关系敏感(t=2.119,P<0.05)、抑郁(t=2.236,P<0.05)、敌意(t=2.117,P<0.05)5个因子得分比训练前降低;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全部9个因子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的降低:躯体化(t =-4.435,P<0.01);强迫(t=-2.762,P<0.05);人际关系敏感(t=-2.411,P<0.05);抑郁(t=-3.344,P<0.01);焦虑(t=-3.465,P<0.01);敌意(t=-3.117,P<0.01);恐怖(t=-3.990,P<0.01);妄想(t=-3.554,P<0.01);精神病性(t=-3.969,P<0.01);实验组干预后信赖他人量表得分比训练前降低(t=2.609,P<0.05).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信赖他人量表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降低(t=-2.847,P<0.01).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对他人的信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一所重点高中随机抽取3个年级6个班级的244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结果:男女生SCL-90量表结果比较:躯体化因子、恐怖因子均分有非常显著差异(t=2.905,3.186;P0.01),焦虑因子均分有显著差异(t=1.992,P0.05);躯体化因子阳性人数(χ2=5.844,P0.05)有显著差异,焦虑因子阳性人数(χ2=8.479,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全体学生SCL-90量表异常为111人(45.49%)。心理异常与学生消极的应对方式、父母亲消极的教养方式成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成正相关。结论:改变学生的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失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据心理弹性保护性因子的干预理念,借鉴多种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面谈和量表筛选出24名失恋大学生,按照配对原则分为无显著差异的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对实验组进行7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和焦虑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评估。结果:(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弹性量表、SCL-90分量表(抑郁、焦虑)和自动思维问卷得分差异显著(t=2.46,P0.05;t=-3.38,P0.01;t=-2.27,P0.05;t=-2.84,P0.01;);(2)组内比较,实验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增强失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改善其情绪困扰和负性自动思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北警院新警院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决策支撑。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组织河北公安警察学院普招班学员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1)警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21.17%。河北警院学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分数都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并且有显著差异(t=5.16~11.86,P0.001);(2)不同专业学员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及总均分上得分差异显著(F=2.64~4.32,P0.05);(3)警校学员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4)积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各因子分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184~-0.290;P0.05)。消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214~0.468;P0.05)。合理化这一混合型应付方式与除人际关系敏感外的其他因子均相关显著(r=0.220~0.348;P0.05);(5)应对方式的自责、问题解决、退避、幻想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警校新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大多学员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预测作用,且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煤炭企业高管的知觉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对238名国有煤炭企业高管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知觉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煤炭企业高管的SCL-90总分、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和偏执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4~-7.654,P0.001);(2)高管知觉压力状况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59,P0.001)。高管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t=9.758,P0.001);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20,P0.001);(3)高管知觉压力和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304~0.502,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和饮食睡眠障碍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059~-0.190,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151~0.255,P0.05)。知觉压力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267,P0.01);(4)知觉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对煤炭企业高管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和较好的预测作用(F=28.224,P0.001)。结论:煤炭企业高管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与其知觉压力水平低及良好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煤矿井下特种作业员工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某煤炭企业集团所属10个矿区井下作业1013人为被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进行测量。结果:(1)井下特种作业员工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焦虑以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3,5.28,7.53,2.19,2.82;P0.05)。人际关系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其中人际关系因子得分具有显著差异(t=-6.70,-0.75;P0.05);(2)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使用状况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t=-2.12,-3.38;P0.05);(3)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井下特种作业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全国一般人群;压力状态下,使用应对方式的情况显著少于全国一般人群;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特种作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父、母母及首发患者父母心理健康、应对方式。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186例,按患者首发与复发分为父父、母母和首发父母3组,分别测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首发父亲组SCL-90除抑郁、敌对、偏执及其他与复发父亲组无差异外(P0.05),其余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复发组(t=1.884~5.613,P0.05或0.01),消极应对高于复发组(t=4.154,P0.01);首发母亲组SCL-90除敌对、恐怖与复发母亲组无差异外(P0.05),其余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复发组(t=2.011~5.942,P0.05或0.01),积极无差异(P0.05),消极应对高于复发组(t=4.672,P0.01);首发父、母组间SCL-90除恐怖、其他无差异外(P0.05),其余各因子及总分父亲低于母亲(t=-1.774~-5.120,P0.05或0.01),积极应对无差异(P0.05),消极应对父亲低于母亲(t=-1.783,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水平低,应对方式简单消极,母亲的心理健康更需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家庭教养模式及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模式、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他评家庭教养模式量表、中学生应对问卷和SCL-90对133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性别和年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小:家庭教养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在控制性别、年级以及家庭教养模式的情况下,中学生应对方式则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更大一些。结论:中学生心理状况的3个因子性别和年级差异较小,家庭教养模式和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52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CL - 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等工具对 5 2 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是 :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丧失因子、受惩罚因子、对支持的利用度。 (2 )负性生活事件与SCL - 90总分间有显著正相关 ;消极应对与SCL - 90总分间相关极其显著 ;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SCL - 90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小组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51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试,将检测出的64名有心理问题的分为两组,A组(31人)为小组心理干预,B组(33人)为对照组。在集体讲授心理卫生课的基础上,对A组采取小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4周小组心理干预后,A组有效率为61.29%,B组有效率为3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CL-90结果:干预后A组中除恐怖因子分没有变化外,其它各项因子得分明显下降(P<0.01)。A组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与B组相比较有明显低(P<0.05-0.01)。TCSQ结果:A组中的消极应对得分明显降低(P<0.01),而B组消极应对得分没有变化。结论:小组心理干预在短期内不仅能有效改善新兵的躯体化、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常见心理问题,还能促进成功应对方式的形成,掌握自我调节方法,对提高新兵的心身健康水平及我军整体素质提高大有裨益,可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幼儿园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研究。方法:通过对山西省某市3所幼儿园中,大班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发现幼儿园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基线测查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把3所幼儿园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被试的均衡性较好对干预组幼儿的保教人员和家长进行了一学期的干预实验。干预后复测。结果:干预组中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大班幼儿的得分也有所增高。结论:要促进  相似文献   

19.
广西高师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高师学生在不同情境下通常采用的应对策略,以及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00名高师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应对方式的选择与症状各因子呈选择性相关。结论:高师学生已基本形成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但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不够,消极应对方式使用频率还较高,应对方式的选择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目的 :探讨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 6 10 7名深圳警察进行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五因素人格量表 (NEO -PI)的调查。结果 :警察在SCSQ中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与SCL -90中的所有 10个因子以及NEO -PI的中的神经质维度的得分存在明显负相关 ,并与NEO -PI中的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顺同性维度得分存在正相关 ;消极应对维度得分则与SCL -90中的所有 10个因子以及NEO -PI中的神经质维度的得分存在明显正相关 ,并与NEO -PI中的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顺同性维度得分存在负相关。结论 :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征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并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