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4~6岁幼儿分享行为与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120名4~6岁幼儿,随机等分为中性情绪启动组(n=60)和快乐情绪启动组(n=60),采用情绪启动视频来启动被试的中性情绪和快乐情绪,使用独裁者游戏(DG)比较两组被试在分享物品数量上的差异,使用面部情感量表(FAS)比较两组被试分享前后的情绪变化差异。结果:幼儿在中性和快乐情绪启动条件下平均分享物品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0.85) vs.(2.68±0.89),P>0.05];在中性情绪启动条件下,幼儿分享后测情绪得分高于分享前测情绪得分(P<0.001);在快乐情绪启动条件下,幼儿分享后测情绪得分与分享前测情绪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中性情绪,快乐情绪并未提高4~6岁幼儿分享物品的数量;在中性情绪条件下,幼儿分享后比分享前更加快乐;在快乐情绪条件下,幼儿分享前后都快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观点采择类型下,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3(观点采择类型;认知观点采择、情感观点采择、控制组)×2(重叠程度:高重叠、低重叠)两因素混合设计,考察120名大学生在不同的观点采择类型下助人意愿受自我—他人重叠影响的情况。结果:重叠程度主效应显著,被试对高重叠对象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低重叠组;观点采择类型主效应显著,观点采择后的被试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控制组,观点采择类型与重叠程度交互效应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低自我—他人重叠条件下的助人意愿受观点采择类型的影响,而高自我—他人重叠条件下的助人意愿不受观点采择类型的影响。结论:与认知观点采择相比,情感观点采择显著提高了低自我—他人重叠条件下的助人意愿。  相似文献   

3.
6~11岁肥胖儿童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6~11岁肥胖儿章行为问题。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安徽省安庆市与铜陵市111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6.94%,男、女分别为40.38%和33.9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6岁正常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总发生率为12.97%(男童13.44%、女童12.52%),肥胖儿童整体及按性别比较,行为问题发生率均较高(u分别为7.52、5.70和4.96,P均〈0.01)。男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行为34.62%、分裂焦虑23.08%、抑郁19.23%、体诉15.39%、交往不良13.46%、社交退缩9.62%、多动9.62%、攻击性9.62%和违纪表现5.77%,各因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5,P〈0.05);女童行为问题各因子发生率依次为:分裂强迫23.73%、抑郁11.86%、多动10.17%、性问题10.17%、体诉848%、攻击性8.48%、社交退缩6.78%、残忍表现6.78%和违纪表现5.0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5.59,P〈0.05)。男、女童共有的6个行为问题因子:社交退缩、多动、体诉、违纪表现、攻击性、抑郁,无性别差异(P均〉0.05)。结论: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远远高于全国4~16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男童主要表现在强迫行为、分裂焦虑、抑郁、体诉、交件不良,女童主要表现在分裂强迫、抑郁、多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区4-6岁学龄前儿童Conners行为量表(CBCL)的得分特征,方法 编制儿童行为状况父母问卷调查表。通过随机抽样对463名男童和432名女童进行调查。结果 男童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童;单项得分中,男童有16项显著高于女童,6项显著低于女童。结论 Conners量表得分在性别间有明显差异,其中差异表现为男童以外向性行为为主,女童以内向性行为为主,深圳市区得分高于常模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5.
3—7岁儿童进食行为与气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为了探讨3-7岁儿童气质与进食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CPTS(China preschool-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问卷方式对410名3-7岁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家长填表评定(parent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PTQ),然后按国内常模结合评定,并对其进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其进食行为有显著差异,进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以D型和I-D型气质儿童为最高,S型气质儿童次之,E型发生率最低。D与I-D型偏食、加餐的发生率最高;D与S型气质儿童进餐速度最慢,E型最快;D型气质儿童进餐情绪最差,E型最好。结论 儿童的进食行为与气质类型有密切相关性。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进食行为表现。抚育者必须注意气质特性对儿童进食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焦作市 3~ 6岁儿童行为问题及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情况 ,本文采用 Conners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及奇德儿3~ 6岁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核对表 ,对焦作市城区 379名 3~ 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1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 32 .1 9% ,男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 ( P<0 .0 1 ) ,以心身障碍占第一位 ,其次男童为学习问题 ,女童为品行问题。 2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 4 0 .1 1 % ,男童与女童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3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 4 9.34 %。结论  13~ 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应引起重视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2 3~ 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感觉统合失调密切相关 ,从小注重感觉统合的训练 ,及早发现感觉统合失调 ,早期矫治 ,可大大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895名4~6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深圳市4-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状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编制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父母问卷调查卷,通过随机抽样对463例男童和432名女童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7.91%,其中男童为21.9%,女童为12.96%,影响因素中居住环境、家庭类型、教育方式,家庭经济收入,主要带养人等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方式,态度常常是儿童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应向家长宣传、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减少和消除不良因素,使儿童的发展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6岁儿童动作发展和情绪理解的关系,以及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幼儿园3~6岁儿童851名(男468名,女383名),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二版(TGMD-2)、Beads任务、灵活项目选择任务(FIST)、情绪理解测验(TEC)测试动作发展、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情绪理解。结果:男童TGMD-2得分高于女童(P<0.05),而FIST得分低于女童(P<0.01);TGMD-2、工作记忆、FIST与TEC总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34~0.46,均P<0.01);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链式中介作用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2、0.04、0.01,各占总效应的12.1%、20.3%、3.3%。结论:儿童动作发展与情绪理解密切相关,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可能在儿童动作发展与情绪理解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障碍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在长沙市5个区随机抽取854名3~5岁儿童,对受试儿童的家长进行睡眠状况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调查.结果:854名儿童中睡眠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3.4%、20.4%,筛查出多动症的发生率为3.6%.睡眠障碍组行为异常及多动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9.5%、7.7%,高于非睡眠障碍组的16.0%、1.6%(P<0.01);PSQ各因子得分大多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1).睡眠障碍评分等级最高的五级组,其行为异常和多动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0%、9.0%,明显高于其它等级组的6.3%~20.4%、0.6%~2.8%(P<0.01或P<0.05).打鼾频繁组多动症的发生率为8.8%,高于偶然与从不打鼾组的2.7%~3.6%(P<0.01或P<0.05).结论:儿童睡眠障碍与行为问题及儿童多动症相关.对行为问题儿童,有必要关注其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学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4种亲社会行为(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安慰行为)的评价状况。方法采用儿童亲社会行为调查问誊,对衡水市358名4~6年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儿童对自己亲社会行为的评价高于对同伴的评价。②各年级儿童对4种亲社会行为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级是亲社会行为评价的一个转折点。③总体上,女生评价自己和同伴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高于男生,特别是在分享和安慰行为上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儿童对自己亲社会行为的评价高于对他人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6岁幼儿社交地位特点及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测量法和问卷法对100名3~6岁幼儿的社交地位与问题行为进行评定。结果:3~6岁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可以明确区分出受欢迎型、受拒绝型、一般型、矛盾型四种类型,27%的幼儿社交地位还不确定;受欢迎型幼儿的品行问题得分(0.34±0.26)显著低于受拒绝型(0.91±0.55)和其它型幼儿,受拒绝型幼儿的多动指数得分(1.07±0.52)显著高于受欢迎型幼儿(0.51±0.38),不同社交地位幼儿在多动行为和不注意.被动方面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3~6岁幼儿社交地位的社交地位具有初步的典型性;在幼儿阶段也同样存在着社交地位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1~6岁儿童进行交互式干预,评价干预后体格生长指标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上海市长宁区、卢湾区和虹口区1~6岁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常住户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基线(T0)调查后给予交互式干预,并于入组后的1、3、6和9个月(T1~T4)分别进行随访评估,测量身高和体重;对照组T0调查后不予交互式干预,于T4时点随访。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量[△(T4-T0)],评价干预组体重/身高的改变趋势。结果共纳入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490例,失访25例(5.1%)。465例完成随访,其中干预组248例,对照组217例。两组基线水平具可比性。①至T4时点干预组1~4岁亚组体重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2~3岁亚组男、女性体重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至T4时点干预组和对照组身高增长量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干预组2~3岁亚组身高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2岁亚组男性及2~3岁亚组女性身高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③T0~T4时点干预组男、女性的体重/身高增长均呈现赶超P50曲线的趋势,对照组T0及T4时点均在P50曲线以下,干预组男性体重/身高增长幅度低于女性。结论交互式干预对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体格生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观点采择特点及其关联因素。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ASD诊断标准的儿童100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100例。采用社会观点采择测验(SPT)评估入组儿童的认知和情感观点采择能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社交反应量表(SRS)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分别测评儿童的智力、社交反应能力及执行功能。Pearson偏相关分析观点采择能力与社交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孤独症组SPT中认知及情感观点采择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均P<0.001)。不同性别、年龄的孤独症组儿童观点采择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0)。孤独症组认知观点采择得分与总智商正相关(r=0.26,P=0.011),与社交反应量表得分负相关(r=-0.20,P<0.05);情感观点采择能力与总智商正相关(r=0.33,P<0.01),与社交反应量表得分及执行功能评定量表得分负相关(r=-0.32、-0.03,P<0.05)。结论:ASD儿童认知及情感观点采择均存在缺陷,其观点采择能力与智力水平、社交反应能力和执行功...  相似文献   

14.
6—11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6~11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陶维娜徐相蕊李焕娣本文采用美国“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对焦作市6~11岁儿童进行了行为调查,为我市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分层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3-7岁麻烦型气质儿童的餐桌行为的作用。方法:用CTPS(China Preschool-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问卷方式对410名3-7岁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出5个气质类型;对其中50名麻烦型气质儿童的餐桌行为问题进行了3个月的心理干预治疗。并对其餐桌行为做干预前后的偏挑食行为,改善进餐情绪,提高进餐速度有效。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纠正儿童的餐桌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6~8岁儿童对童年早期出现的权威人物与权威形象的认知特点。方法采用质的研究法,通过结构式访谈访问26名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结果发现儿童对父母的权威管教基本都报以理解的态度,儿童对教师的管教也表示支持,另外,知识、能力与外形会影响儿童对教师权威的认知。结论儿童对父母权威式教育认知可分为目的导向、责任导向以及否认3类,并影响他们对父母的情感认知,教师权威对儿童伙伴意识有潜在的影响,父母权威相对于教师权威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太原市7月~4岁以下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太原市4个社区7月~4岁儿童336名,由调查员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情况:检出问题7项,主要是进餐时间长(〉25min)、进餐分心、进餐地点不固定等;正常组儿童120人(占35.71%),问题组儿童216人(占64.29%);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长允许孩子进餐时到处闲逛、强迫进食等行为相关(P〈0.05)。结论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令人担忧,儿科医生应切实做好儿童饮食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中小城市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报道较少,本文调查山东省青州市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试图为预防及干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津市1.5~3岁孤独症患者早期行为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天津市9个区县抽取1.5~3岁儿童8006名,采用儿童行为发育调查表进行筛查。用DSM-IV诊断标准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对筛出的432名可疑孤独症儿童进行诊断并评估症状程度,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分析其行为障碍特征。运用上述量表对21例已确诊的孤独症儿童、84名可疑阳性儿童、84名正常儿童的早期行为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孤独症儿童和可疑性儿童在语言能力异常、无食指指灯、无假扮游戏行为、不会正常玩玩具、孩子与人无目光接触等9个项目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儿童(如,无食指指灯,71.4%、54.8%vs.14.3%,P0.05);孤独症儿童在对所指物品无注意、孩子与人无目光接触、语言能力异常、不能接受简单指令、不用语言表达需要5个项目检出率高于可疑阳性组(如,对所指物品无注意,38.1%vs.2.4%,P0.05)。ABC量表评定结果表明重度孤独症儿童(CARS总分≥36分)在感觉和躯体功能上得分均高于轻中度孤独症儿童[(8.00±3.30)vs.(5.15±2.58),(12.00±6.12)vs.(6.15±3.26);均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在婴幼儿期即出现明显发育、行为障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长沙市儿童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状况,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来自长沙市幼儿园、中小学的1657名儿童少年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进行评定。结果:依据困难总分,儿童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13.5%。男生情绪问题异常检出率(9.3%)低于女生(13.8%)(P0.01),而男生品行问题(14.7%)、多动注意不能(17.4%)、同伴交往(32.8%)、困难总分(15.3%)及影响程度(8.7%),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生(11.0%、10.2%、27.7%、11.9%、5.3%)(P0.05);农村儿童少年的品行问题(15.7%)、同伴交往(35.2%)、亲社会行为(18.9%)、困难总分(15.4%)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城市儿童少年(9.6%、24.8%、9.7%、11.5%)(P0.05);幼儿(18.2%)、小学生(19.8%)多动注意不能异常检出率高于中学生(9.0%)(P0.05),中学生同伴交往(34.2%)、亲社会行为(16.9%)异常检出率高于小学生(22.6%、10.3%)(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性别、地域、年龄儿童少年存在不同的情绪与行为问题,需分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