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髋臼手术入路联合大转子滑移截骨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手术治疗的24例累及臼顶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Letournel-Judet分型分为横形加后壁骨折11例,后柱加后壁骨折6例,双柱骨折3例,T形骨折2例,前柱加后半横形2例。手术均采用常规髋臼手术入路联合大转子滑移截骨。采用Matta标准评估复位结果,以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利用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评估外展肌力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24例患者中,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1例。髋臼骨折均获Ⅰ期骨愈合,所有大转子截骨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优10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21/24)。外展肌力评分:4级5例,5级19例。术后2例患者发生大转子内固定刺激症状,2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尤其是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采用常规髋臼手术入路联合大转子滑移截骨可扩大手术显露视野,便于操作,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与功能恢复,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的9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康复措施的时间、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早期康复组于术后第1—7天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常规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结果:早期康复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第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高于第3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早期康复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1.11%,高于常规组的73.33%(P0.05);早期康复组下肢肿胀率为6.67%、疼痛发生率为8.89%,分别低于常规组的24.44%、31.11%(P0.05);早期康复组平均伸曲度数为108.5°±12.4°,高于常规组的99.1°±13.6°(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移位的髋臼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广泛的手术暴露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计算机辅助透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精确度以及减少X射线透视的时间.目的:评估在透视导航指引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伴有20个髋臼损伤的18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采集图像后在导航下按照损伤部位分为髋臼前柱骨折和髋臼后柱骨折,分别采用不同的空心螺钉固定.置入后第2天开始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限制性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观察螺钉置入时间,验证螺钉位置偏差,观察螺钉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不良反应,随访时进行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与结论:放置空心螺钉30枚.置入中每枚空心螺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4.1 min,X射线图像采集平均27.6 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射片进行对照,螺钉置入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5 mm,平均偏差角度为2.25°.置入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复位有关,与螺钉置入固定无关.置入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13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果证实,对于无移位或移位后能够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的髋臼骨折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髋臼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的报道较少,如何控制该损伤而早期进行骨折内固定治疗目前尚无公识的方法。目的:进一步验证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材料覆盖负压封闭引流在髋臼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例髋臼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髋臼骨折内固定前实验组采用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负压封闭引流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对照组采用清创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比较两组患者伤后髋臼骨折实施手术的时间,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髋臼骨折实施手术的时间分别为伤后(20.62±6.01)d和(28.00±8.07)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负压封闭引流可加速Morel-Lavallée损伤的病灶愈合,为髋臼骨折早期手术提供必要条件,从而有助于髋臼骨折合并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therl指数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通过手术给予双钢板固定处理,康复组患者术后早期介入系统、规范、全程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让其术后自行遵医嘱进行功能训练。采用膝关节Kolmert评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60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随访,发现康复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固定并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跖肌腱移植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跟腱完全断裂患者35例,分为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均行自体跖肌腱移植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组配合功能训练、超短波、矫形器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康复组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94.4%与35.7%、71.4%,P〈0.01,0.05)。结论:自体跖肌腱移植术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促进跟腱断裂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球面成形移植重建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06—2012-12,共收治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41.8岁。按A0分型:A1.1型3例,A1.2型6例,A1.3型2例。术前CT测量髋臼后壁骨缺损体积2~7cm。,平均3.8cm3。11例患者均行自体髂骨成形植骨重建髋臼后壁及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3.45个月。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和Thompson-Epstein临床评分标准,EYAubigne—Postel平均分为14.09±3.11;Thompson—Epstein的评估结果:优5例(45.4%),良4例(36.3%),可1例(9.0%),差1例(9.0%)。优良率为81.8%。结论:采用自体髂骨球面成形植骨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可有效提高髋臼与股骨头配匹,增强关节稳定性,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患者6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2组均行膝关节逆行交锁髓内钉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以卧床休息为主,康复组术前后均进行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并于术后配合物理因子等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颅脑外伤后24 h内入院GCS评分≤8分,无四肢骨折的重型脑挫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按重型颅脑外伤常规综合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除上述常规的综合治疗、护理和训练外,尽早对肢体功能做出评估及康复训练. 结果康复组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其治疗转归和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对25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无骨感染、切口不愈合,其中3例局限皮肤坏死、1例肺部感染均于相关处理后治愈。经术后3个月~2年随访,完全满意21例,相对满意4例。结论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使患者摆脱心理负担,尽早下地行走,从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及骨、切口愈合,治疗效果明显,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术)对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研究组(42例,MIPPO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SS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PPO术用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理想,可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骨折合并髋臼关节面压缩缺损的手术方法与措施。方法1997年7月至2005年2月,收治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髋臼关节面压缩缺损43例,其中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通过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重建髋臼关节面,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固定碎骨块,自体骨+人工骨填塞骨缺损,骨腊隔离法预防异位骨化等相关措施。术后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结果髋臼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平均5.3月伤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性融合。结论该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透视下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5年5月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31例,在C臂机透视下,有限切开以交叉克氏针呈三角形框架结构内固定进行治疗并随访。结果:31例患者中1例失访,30例患者经7~25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评分进行评定;优12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结论:有限切开交叉克氏针呈三角形框架结构内固定治疗适合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该方法具有损伤小、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疗效好、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复位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及功能锻炼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134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术后第7天开始于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ml和1%利多卡因0.5ml,1次/周,共3次,同时进行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对照组术后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对2组患者于术后第4个月末.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复位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利多卡因及功能锻炼,能促进关节软骨愈合,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复位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及功能锻炼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134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术后第7天开始于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ml和1%利多卡因0.5ml,1次/周,共3次,同时进行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对照组术后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对2组患者于术后第4个月末,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得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复位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利多卡因及功能锻炼,能促进关节软骨愈合,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的选择,以及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7/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77/2009)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患者"和"femu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artificial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elderly patient",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83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文献.分别以人工股骨头假体的材料学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等问题出发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各种股骨转了间骨折中均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已有多种材料类型的人工股骨头假体如金属材料、高分子聚乙烯、陶瓷材料以及碳质材料等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人工股骨头假体的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应用中愈加广泛,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但此方法仍存在着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人工股骨头假体选择的材料有很多种,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复合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人工股骨头假体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36例不稳定型髋臼骨折均采用AO分类法分型并行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6例均获随访,随访0.25~5.33年,平均随访2.6年,髋臼骨折患者的疗效评定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标准:优2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和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髋臼骨折可达到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和降低致残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以宜宾市中医专科医院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7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1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有限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并加石膏外固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疗效优于手法复位并加石膏外固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