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统计分析海南地区400 ml无偿献血者比例、年龄分布、流失率等数据,寻找本地区无偿献血发展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0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档案信患,统计分析400ml无偿献血者相关统计数据.结果 海南地区400 ml献血者比例达46.5%,占63.6%献血人群的18 ~25岁年龄段献血者400ml献血比例为47.2%,400ml献血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69.6%和30.4%,200 ml献血者流失率大干400ml献血者流失率.结论 通过加强无偿献血者宣传,提高献血服务水平等措施巩固与发展400ml献血者及减少新献血者流失是保持无偿献血可持续性发展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2.
无偿献血推行300 ml采集量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 ml,最多不得超过400 ml,故通常血站的采血规格为200和400 ml.本市推行无偿献血初期采用政府指令性计划模式,绝大部分市民在献血时认可并接受采集200 ml,对血液采集实现从200 ml到400 ml的过渡造成困难.为转变观念,根据献血者的提示,笔者于2006年2月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推行300 ml采集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为推广1次献血400 ml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献血情况,计算无偿献血者中1次献血200 ml或400 ml者的比例,对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总献血人数为289 730。其中,献血200 ml的有59 831人,占总献血人数的20.65%;献血400 ml的有229 899人,占总献血人数的79.35%。献血量200 ml的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76 6%)显著高于献血量400 ml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50 5%)(P0.05)。结论 1次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到400 ml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南充市无偿献血自1998年10月开始步入法制正轨化。无偿献血比例逐年增长,根据《献血法》第九条: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南充市无偿献血者一次采血量一般为200ml。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提出的无偿献血工作“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其中一个转移就是一次献血量200ml向400ml转移,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400ml,故通常血站的采血规格为200和400ml。本市推行无偿献血初期采用政府指令性计划模式,绝大部分市民在献血时认可并接受采集200ml,对血液采集实现从200ml到400ml的过渡造成困难。为转变观念,根据献血者的提示,笔者于2006年2月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推行300ml采集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偿献血300 ml与200 ml献血反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法定献血量内献血反应与献血量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对无偿献血量为 3 0 0 ml和 2 0 0 ml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对象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驻耒部队无偿献血官兵中 ,按本人自愿原则 ,随机抽取 1 2 42人 ,全部为初次献血 ,体质及训练强度相似。其中5 3 8例采血 3 0 0 ml,70 4例采血 2 0 0 ml。2 方法 由采血护士和巡回医师观察并记录献血反应。结果采用两标本率差异显著性检验。结  果  见表 1、表 2。表 1 献血 3 0 0 ml与献血 2 0 0 ml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献血量例…  相似文献   

7.
400ml献血固定队伍的建立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我国实施《献血法》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无偿献血制度。WHO也大力提倡,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安全输血的根本保障。2004年卫生部提出了输血事业的新理念,倡导献血量从200ml到400ml的转移;从流动到固定献血者转移。本中心2004-2006年不仅成功完成了400ml的转移工作,4  相似文献   

8.
无偿献血200ml与400ml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实施无偿献血以来,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一次采血量一般为200ml,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本中心自2001年下半年起加大了采400ml血的宣传力度,首先在再次献血者中采集400ml,逐渐发展到在健康公民知情自愿情况下采集400ml,400ml采集率稳步提高。现将本中心200ml与400ml采血情况做一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无偿献血者一次献血400 ml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菏泽市自愿无偿献血从2001年起就已充分满足临床供血需要。到2003年,公民一次自愿无偿献血400ml已达98.0%,无任何献血安全事故发生。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采供血技术水平,笔者对2003年1月~12月间献血400ml的自愿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结论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献血400ml后献血者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年龄、体格检查及献血前血液检验指标均符合我国现行法规要求的各种年龄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每人采血400ml,在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时各采集血样1次,观察其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铁的动态变化与恢复情况。结果献血者献血400ml后,其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同献血前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400ml后,其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和血清铁在3个月内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无论男女,只要符合我国现行规定的年龄与健康标准,每人每次献血400ml,且间隔3个月献1次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1~2002年本站无偿献血400ml者共27695人次。笔者统计了无偿献血者献血400ml过程中.在不同献血量出现献血反应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市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组织宣传活动.使临床用血由有偿献血过渡到无偿献血:从使用全血转变为成份输血;从一次献血200ml到400ml的观念的推广,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和安全性.笔者对本市2002年~2007年无偿献血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海南地区不足量献血情况,了解不足量献血的分布状况,寻找不足量献血产生规律,为减少不足量献血的产生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4年2 454例不足量献血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不足量比例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海南地区2014年不足量献血比例为2.74%,重复献血和首次献血、街头献血和团体献血、男性献血和女性献血产生的不足量献血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除重复献血和街头献血以外,400 m L献血和200 m L献血产生的不足量献血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者自身状态是不足量产生中的重要因素。做好献血服务,加强与献血者沟通交流,提高采集技术,有助于减少采血不足量发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5.
400ml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2000年3月~2002年12月,在本站96646名志愿献血400ml者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共1437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1.487%。献血不良反应者中头晕、心慌385人次,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264人次,出汗、心慌、胸闷、自述呼吸困难296人次,出汗、神志模糊46人次,心慌、面色苍白375人次,出汗、肢体麻木29人次.头晕、视力模糊、耳鸣34人次,幻觉、神志模糊、抽搐5人次,神志模糊、小便失禁2人次,心房纤颤1人次。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献血量一般为200ml或400ml为一个标准单位,不足标准为采血量不足。采血量不足可引起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失调,这样的血液不能应用于临床。在实际的采血操作中,受性别、年龄、血型、季节、受教育程度、采血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血量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对北京市血液中心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2年中采血量不足的血液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旨在探讨采血量不足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做好菏泽市无偿献血400ml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2002年5月份以来,本市无偿献血不仅100%来源于街头自愿献血,而且还取得了400ml献血率达98%的好成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某市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为制定献血者的组织、教育、动员、招募和保留工作策略,以及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6年梧州市献血4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者为对象,分析该人群的献血特点。结果2000~2004年献血4次的人数逐年增多,2005年开始呈逐年递减趋势,献血5次及以上献血人数则逐年增加(χ^2=62.44,P〈0.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200ml献血人数逐年递减,300、400ml和成分献血人数逐年增加(χ^2=3790.23,P〈0.005),大部分重复无偿献血者在前3次献血中以献血200ml为主;献血次数越多,平均每次献血间隔时间越短(F=42.85,P〈0.01);单次献血量增加的平均间隔时间,根据单次献血量和所献血液品种情况有明显不同(F=63.49,P〈0.01);固定献血者人数占重复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次数成正比(χ^2=193.83,P〈0.005),在献血6次及以上人群中,固定献血者比例高于非固定献血者。结论根据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规律,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有助于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9.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市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中.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组织宣传活动,使临床用血由有偿献血过渡到无偿献血:从使用全血转变为成份输血:从一次献血200ml到400ml的观念的推广,保证临床输血的需求和安全性。笔者对本市2002年~2007年无偿献血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初次与2次以上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数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扩大血液来源,从低危人群中招募安全血源,无偿献血招募正在实施:由初次献血向多次固定献血转变;无偿献血由城市发展到农村;200 ml向400 ml献血转变[1].目前国内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大约5%[2].但多次固定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率较高,血液更安全[3,4].我们分析了2005-2008年我市初次与2次以上献血的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旨在评价血液安全水平,推动我市无偿献血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