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原微丝蚴血症者的转阴情况。方法: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复查,结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3年,原微丝蚴血症者仍有0.47%未转阴,高于正常人群的感染率、随着基本消来丝虫病后时间的推移,原微丝蚴血症者趋向于转阴,结论:原微丝蚴血症者为监测阶段的主要残存传染源,调查其转阴情况可作为该地区是否还有残存传染源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达到消除丝虫病地区继续监测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边远、贫困地区、防治监测中可能存在薄弱环节的地区和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区搜索残存传染源,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观察并进行蚊媒监测。采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个体解剖方法检查蚊媒感染幼丝虫情况。结果复查经治疗转阴20~26年后的原微丝蚴血症者611例和防治监测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地区血检13171人以及流动人口3631人,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致倦库蚊3050只,未检出幼丝虫感染蚊。结论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成果巩固,但全国和全球尚未消灭丝虫病,监测措施仍不能终止,其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达到消除丝虫病地区继续监测的措施及效果。 方法 选择湖南省边远、贫困地区、防治监测中可能存在薄弱环节的地区和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区搜索残存传染源 ,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观察并进行蚊媒监测。采用常规厚血膜双片法检查微丝蚴 ;个体解剖方法检查蚊媒感染幼丝虫情况。 结果 复查经治疗转阴 2 0~ 2 6年后的原微丝蚴血症者 611例和防治监测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地区血检 13 171人以及流动人口 3 63 1人 ,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解剖致倦库蚊 3 0 5 0只 ,未检出幼丝虫感染蚊。 结论 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成果巩固 ,但全国和全球尚未消灭丝虫病 ,监测措施仍不能终止 ,其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 方法 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和自然转阴情况,以及新感染情况。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结果 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19年间,10次全民血检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3例,新感染者1例。4例微丝蚴血症者中,1例7年内自然转阴,1例第9年转阴后第12年又查到微丝蚴,至第13年自然转阴,另1例第14年转阴后第19、20年又分别查到微丝蚴,至第21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新感染者微丝蚴血症持续5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血清学(IFA、 IgG4)检测未发现新的抗体阳性者。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丝虫病传播阻断后,个别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血症可持续20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4~1988年对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现场实验研究结果,在达到基本消丝虫病的指标后,不采取防治措施,人群微丝蚴率和感染度在继续下降,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虽然密度较高,亦可陆续转阴,至1988年已查不到微丝蚴血症者,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度也在逐年  相似文献   

6.
1958年前,邹县居民微丝蚴率高达22.2~30.6%。经反复普查普治及海群生药盐防治,至1974年微丝蚴率降至0.08%,基本消灭了丝虫病。1975年开始,连续15年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1981年后,全县未再查出新感染微丝蚴血症者;1987年后,防治前原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转阴,未再查出幼丝虫感染阳性蚊。丝虫病传播已经阻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实施不同巩固防治与净化措施的远期效果.方法 采取查治残存传染源和全民普服0.3%乙胺嗪药盐的巩固与净化措施,开展丝虫病的重点人群和横向、纵向监测及慢性丝虫病调查.结果 夹江县于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次年监测原微丝蚴血症者349人,检出复阳9例;筠连和夹江县于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前3年,横向监测各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2人和15人,其中新检出1人和12人;洪雅县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个县均元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结论 筠连和夹江县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初期,丝虫病传播继续存在,经采用巩固防治与净化措施和重点人群为主的监测措施后,未检出微丝蚴.通过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未发现内源性传染源,表明实施不同巩固和净化措施后的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对残存的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5条/60μl)的传播作用,已有诸多研究[1,2]。证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可在3-5年内陆续转阴。亦有学者报道,当微丝蚴率在1%以下,微丝蚴密度较高(36条/60μl)的情况下,仍可查出新的微丝蚴血症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对基本消灭丝虫病的30个县(市、区)重点人群进行了7-11年监测的结果。1982-1988年从原微丝蚴血症者、疫点、漏查、迁入、流动和应征入伍青年人群血检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其微丝蚴率分别为0.25、0.05、0.03、0.07、0.06和0.006%;微丝蚴平均密度为17.39、11.20、6.67、16.43、22.00和1.00条/120μl。1989-1992年未再血检出微丝蚴。作者认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3-5年内应对重点人群加强监测和管理,并及时清除残存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告1984~1988年对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现场实验观察结果,在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指标后,不再采取防治措施,人群微丝蚴率和感染度在继续下降,没有发现新感染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虽然密度较高,亦可陆续转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度也逐年下降,至第四和第五年已不再发现蚊媒有丝虫感染,表明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