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头位难产是产科难产中最常见的原因,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又是造成头位难产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好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使其向顺产方向发展,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减少母婴损伤,提高产科质量。我院自2003年在头位难产中开展了经阴徒手旋转胎头联合腹部旋转胎背的方法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并与单纯经阴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进行回顾性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268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因、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头位难产产妇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206例(76.9%),在头位难产的诸多原因中居首位,其后依次为宫缩乏力35例(13.1%),产道异常17例(6.3%),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面先露、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10例(3.7%);在216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剖宫产189例(87.5%);临床护理措施常采取产妇体位护理、心理护理、感情支持等。结论:头位难产发病率高,原因复杂,其主要原因是胎头位置异常,其中多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并且合理的临床护理,对减少头位难产对母婴的危害,提高产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观察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惠阳三和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经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100例产妇临床资料,评估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后位和枕横位难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A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出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情况提示,A组Apgar评分≥8分者明显多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减少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等,其发生率大约在5%左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常发生产程异常状况,若是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合理.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手术产机会,导致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上升。适时对胎疗位进行合理的纠正.使产道轴与胎头最小径线相适应.在此基础上顺利完成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与阴道助产率,降低对母婴造成的损伤。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头位难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间顾性分析,探讨手法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指胎头枕骨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的侧方或后方,它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适时徒手旋转胎头使之转为枕前位,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对母婴的损伤,笔者对20例持续性枕横位的孕妇施行徒手旋转胎头复前位,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识别方法、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文通过对头位难产5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而得出结论。结果: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为胎位异常,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多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结论:早识别头位难产,及时、正确处理是保证分娩顺利和母儿安全的关键。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却持续升高。现就我院近2年来58例头位难产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时,让其向胎腹方向侧卧,有利于胎头自然转成枕前位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时,因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明确诊断为持续性枕横位产妇63例,让其向胎腹方向侧卧后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转成枕前位,胎头下降明显,顺利分娩;2例因胎头下降停滞,产瘤较大改行剖宫术。结论:产妇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让其向胎腹方向侧卧,有利于胎头枕部转向前方,缩短第二产程,是一种产妇容易接受而且简单、可靠的头位难产变成头位顺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称为头位难产。据报道头位难产发病率高,占总分娩数的20.8%,超过总难产数的2/3以上。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头位难产的防治是难产防治中的重要课题[1]。胎头在分娩后期,矢状缝与骨盆横经一致,大自门在左或右侧时称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横位在产前不易发现,临产后先露下降常欠佳,产程进展缓慢,若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及新生儿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产程延长,母体过度消耗疲惫,胎儿窦迫,新生儿窒息及产伤。作者于1989年6月~1993年12月在产房观察处理产中.…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适时徒手旋转予以纠正,既能缩短产程,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同时也是降低剖它产率的关键。作者对1997年5月~1998年之月在我院分娩的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其中32例(枕后位14例,枕横位18例),进行了徒手旋转,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32例为对象进行徒手旋转,成功30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3.73%。产妇年龄25~33岁,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4例。1.2徒手旋转指征:宫缩及胎心良好。内诊胎膜已破,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先露一l~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提高对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48例头位难产病例.结果:头位难产产妇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104例(70.3%),是发生难产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24例(16.1%),产道异常14例(9.5%),严重的胎头位置异常6例(4.1%).行剖宫产术88例(59.5%),阴道助产19例(12.8%),经处理后自然分娩41例(27.7%).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在8分以上者115例,4~7分者26例,1~3分者7例.未发生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结论:胎头位置异常为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在临产时能够做到严密监测产程,进行必要试产,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可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婴危害,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总结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00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头住难产的早期信号.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主要因素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经有效处理,阴道分娩产妇81例,剖宫产产妇19例,大大降低了剖宫产率。结论:早期识别头位难产的信号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能减少对产妇和胎儿的伤害,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的枕后位难产产妇36例,均经B超检查或于产程中腹部和阴道检查发现枕后位,待宫口扩张至4 cm以上、胎先露接近或达到坐骨棘下、宫缩良好时行胎头旋转法。如宫缩欠佳,则给予催产素以增强宫缩,然后再进行该法。结果旋转至枕前位顺利分娩29例,成功率81%,成功转位的新生儿情况良好。结论旋转胎头方位纠正枕后位,可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胎儿顺利娩出,较钳产或胎头吸引器旋转方法更为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3.
头位难产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围生期保健的开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已逐渐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却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处理不当可给母婴带来严重的危害,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直接关系到母婴的预后[1]。1临床资料本院2007年3月—2010年9月发生头位难产300例,年龄23~40岁,平均28岁。初产妇257例,经产妇43例。孕周38~42周。持续性枕横位151例,持续性枕后位132例,额位、颏后位及前平均称位17例。巨大胎儿15例。脐带绕颈引起胎头不衔接及产程延长28例,软产道及骨产道异常8例。发生胎膜早破145例;宫缩乏力60例;潜伏期延长42例,活跃期延长或停滞180例,第二产程延长60例,滞产12例。2结果剖宫产183例,  相似文献   

14.
侧卧位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临床观察 ,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取侧卧位能减少难产的发生 ,促进产程进展 ,降低难产率 ,据 1999年部分产妇进行分组对照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取侧卧位产妇 5 8例 ,其中以枕前位分娩 5 5例 ,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分娩 (胎吸助娩 ) 3例 ,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分娩人数占产妇总人数的5 % ;自由体位的产妇 6 5例 ,其中以枕前位分娩 5 5例 ,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分娩 10例 ,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分娩占产妇总人数的 15 %。两组对照 ,前组较后组下降 10 %。2 讨  论减少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的发生 ,首先…  相似文献   

15.
促进产程进展,预防难产,降低母婴并发症是安全分娩的重要保证。头位难产是难产常见因素之一,其中又以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多见。它可使产妇疲劳、产程延长、手术产机会增加,对母儿影响较大。为此,本单位自2006年起对孕妇产时实施体位管理,对200例临产后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产妇采取改变体位的方法,减少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发生,缩短了产程,手术率降低,对提高分娩质量,确保母婴安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温针转胎临床与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除枕前位为正常胎位外,其余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可以造成难产。常见异常胎位有因胎头不屈不伸入盆者之高直位;因胎头内旋转受阻者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仰伸者之面先露额先露;因胎头先露异常者之臀先露肩先露;此外,还有复合先露等。针灸转胎主要用于臀位及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程中手法旋转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枕后位或枕横位134例,经加强产力、改变体位、封闭水肿宫颈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产程延长或阻滞,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本法可矫正枕后位或枕横位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成功率达82.1%。提示胎儿体质量、胎头位置与手法旋转成功有相关性。结论经阴道纠正胎头异常位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是降低头位难产率的可行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手法旋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1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产程中手法旋转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枕后位或枕横位134例,经加强产力、改变体位、封闭水肿宫颈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转为枕前位,产程延长或阻滞,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本法可矫正枕后位或枕横位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成功率达82.1%。提示胎儿体质量、胎头位置与手法旋转成功有相关性。结论经阴道纠正胎头异常位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是降低头位难产率的可行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治疗头位难产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4—9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头位难产者126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来纠正胎方位异常。结果成功96例,成功率76.2%。结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产妇心理、产力、胎儿体质量、旋转胎头的时机、母体骨盆与胎儿的关系、术者的手法和经验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治疗头位难产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4—9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头位难产者126例,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来纠正胎方位异常。结果成功96例,成功率76.2%。结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产妇心理、产力、胎儿体质量、旋转胎头的时机、母体骨盆与胎儿的关系、术者的手法和经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