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并对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39%,女性为46.25%,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骨质疏松因素中,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女性、高龄、高血压病、吸烟、低体重指数是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次要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脑梗死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以瘫痪侧肢体为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患者176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抑郁量表评分,对有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发病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生年:(1)176例患者单纯焦虐障碍发生率为7.4%,单纯抑郁障碍发生率为8.5%,焦虑抑郁障碍发生率为9.1%,总发病率为25.0%.(2)在性别上: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年龄:男性并发焦虑、抑郁障碍者发病年龄主要在青年组,而女性发病高峰集中在青年、中年组;(4)发病时间:病程长者发病率高于病程短者,其病情程度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5)内镜下不同类型的CTI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I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与性刺、年龄、病程有明显相关性,但与CTI分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够预测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骨质疏松的指标。方法收集1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关节疼痛数目、关节肿胀数目,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及全身总的平均骨密度,比较临床资料并分析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1.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比例为33%,骨量减少比例47%,骨量正常比例20%。2.骨质疏松组的年龄、病程、血沉、关节疼痛数目、DAS28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且有统计学意义。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DAS28是绝经后女性RA患者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4.骨密度T值为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DAS28、年龄诊断骨质疏松的切点为5.3分和59.5岁。结论风湿活动度和年龄对于绝经后女性RA患者有较强的骨质疏松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与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 BMI)、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病程和肾功能的相关性,为其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43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及443名老年男性健康体检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统计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同时测定T2DM患者的BMI、HbA1c、病程和肾功能情况。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年龄、病程、BMI、HbA1c和肾功能指标与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443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并发骨质疏松有182例,发生率为4108%,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287%(P005);骨质疏松患者年龄、病程、HbA1c、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U-mAlb)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患者(P005),BMI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患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T2DM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病程、HbA1c、CysC、BUN、Cr、U-mAlb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BM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男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高龄、长病程、低BMI、血糖控制不佳及肾功能损伤者更易罹患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361名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将361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钙饮食少或素食40.2%,长期使用激素34.9%,光照少29.9%,运动少25.5%,吸烟16.1%,饮酒15.5%,身体瘦小7.2%,骨质疏松家族史6.1%,肝肾功能不全4.2%,器官移植1.4%,绝经后或绝经过早1.1%。60~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2%,女性为28.3%;65~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7%,女性为29.4%;70~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女性为44.4%;75~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4%,女性为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7%,女性为83.3%。结论大庆地区60岁以上人群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 1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成三组 ,根据X线摄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 ,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 8.94 % ,男性占 31.0 6 % ,骨折发生频率高的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 ,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9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旨在早期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防止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50~89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年龄、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股骨颈、椎体、桡骨远端较其他部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折占63.27%,男性占36.73%,意外跌倒是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当受到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时,即可发生骨折。因此,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4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腰椎及股骨的平均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临床资料并分析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 64例患者平均年龄(58. 47 ±5.81) 岁,平均病程5.5(2.0,12.0)年。骨质疏松比例为62.5% (40/64)。骨质疏松组的绝经时间、ESR、纤维蛋白原、DAS28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龄、体重、BMI、ALB、DMARDs及抗骨吸收药物使用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病程2年以上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其炎症指标亦高于同病程非骨质疏松组。简单相关分析提示BMD与绝经年龄、体重、BMI、ALB正相关,与 DAS28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绝经年龄(OR = 4. 750,95%CI:1. 30247. 327,P = 0. 018)是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 BMD的独立因素。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提示BMD与BMI正相关,与DAS28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RA患者BMD受绝经年龄、BMI、DAS28的影响。绝经年龄是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BMD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发生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370名,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L_1~L_4、股骨颈、全髋部位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生化指标、糖尿病并发症等情况,分析引起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男性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TC、LDL-C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患病率均高于正常骨量与骨量减少组(P0.05)。而HOMA-β低于骨量正常与骨量减少组(P0.05),将上述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合并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是这些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病程、Hb A1c、LDL-C,合并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可以预测住院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郑州市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46名骨质疏松老年男性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男性患者知识得分为(15.69±9.118)分,得分率30.2%,及格率7.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是影响老年男性患者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点加大文化程度较低、既往以体力劳动为主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