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为消除生物安全隐患,让学生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检查实验。方法分别用10%EP醛或56℃水浴5rain对腹腔液、脑脊液中的新生隐球菌进行灭活处理,使其不再具有活性和致病性,镜下观察其形态的改变。结果用10%甲醛处理过的新生隐球菌,其荚膜形态已不能观察,而经56℃水浴灭活的新生隐球菌,其荚膜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结论新生隐球菌腹腔液或脑脊液采用56℃水浴5min即可灭活而不影响其荚膜形态,为学生安全高效地完成新生隐球菌墨汁染色检查实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隐球菌属,是临床上的致病真菌,可致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患者发生新生隐球菌病,与艾滋病有一定相关.宽大的荚膜是其典型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分离鉴定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实验中对获赠自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真菌研究所的新生隐球菌进行传代培养时发现有2株菌(IFM56803和IFM56743)发生了显著的表型变异,出现光滑型(SM)及黏液型(MC)两种不同的菌落,荚膜形态也出现明显差异,墨汁染色发现MC株的隐球菌荚膜较SM株的厚4~5倍.  相似文献   

3.
肺隐球菌病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5例PC手术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及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D-PAS)、黏液卡红(MC)和Gorcott六胺银(GMS)特殊染色,观察PC在组织中的形态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阳性3例。胸部影像学检查:18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肺部结节,7例表现为片状实变影。25例均经胸腔镜活检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诊。HE染色:多核巨细胞内外见大量淡蓝色圆形或卵圆形隐球菌菌体,具有折光性强的胶样荚膜;D-PAS、MC及GMS特殊染色:隐球菌菌体呈紫红色、鲜红色和黑色,更清晰。结论PC多由新型隐球菌引起,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PC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是否通过NF-κB通路对小鼠隐球菌性脑膜炎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及炎性因子产生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隐球菌性脑膜炎模型组(CM组)、两性霉素B低剂量组(CM+AmB-L组,0.5mg/kg)和两性霉素B高剂量组(CM+AmB-H组,1 mg/kg),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和IL-10的水平变化,提取原代小胶质细胞并测定小胶质细胞活力,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中Iba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中Rab5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M组小鼠脑组织中发现大面积炎症部位和隐球菌生物,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组织中炎症部位和隐球菌生物明显减少;CM组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的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IL-10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的含量下降(均P0.05),IL-10的含量升高(均P0.05);CM组小胶质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胶质细胞活力降低(均P0.05);CM组中Iba1呈阳性表达(P0.001),Rab5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中Iba1的阳性表达降低(均P0.05),Rab5的表达上调(均P0.05);CM组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升高(均P0.05);CM组小鼠脑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显著上调(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下调(均P0.05)。结论两性霉素B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下调小胶质细胞活力来治疗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27例P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和光镜观察,1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27例中,2例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25例开胸探查,胶样病变2例,非干酪性肉芽肿病变25例,均检出新型隐球菌(CN)。黏液卡红(MC)、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奥尔辛蓝(AB)和Grocott六胺银(GMS)染色隐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7.0%(20/23)、100%(27/27)、66.7%(18/27)和100%(23/23)。透射电镜观察,CN均有荚膜形成,大部分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细胞退变;部分隐球菌有细胞核、核仁、线粒体和空泡;CN的检出率为91.7%(11/12)。结论PC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征性,穿刺或开胸肺活检仍然是PC诊断的主要手段。光镜结合电镜观察以及MC、GMS和PAS组织化学染色,能对PC做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和树洞中,为条件致病菌[1]。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该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其次是皮肤、肾脏等,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漏诊[2-4]。隐球菌感染的治疗与早期正确的诊断密切相关。近年荧光染色在真菌感染的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多集中在浅部真菌或体液等新鲜样本的涂片检测[5-6],在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应用却鲜有报道。本文收集12例病理诊断的隐球菌病,探索  相似文献   

7.
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67例,男116例,女51例,年龄5~58岁,平均303岁。经血清查隐球菌抗原、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镜检与真菌培养等方法,查出新型隐球菌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54岁。多为初次机会感染,认为HIV感染者出现隐球菌病,是由早期(无症状期)过渡到晚期(艾滋病期)的象征。其中播散性隐球菌病5例(损害脑与脑膜4例),脑膜炎3例,脑膜炎并菌血症2例,菌血症1例。主要临床表现:11例均有全身乏力,头痛和精神失常各8例,发热7例,体重减轻、皮肤有丘疹或脓疱疹各…  相似文献   

8.
陈敬阳  韩晶 《医学信息》2005,18(10):1379-1380
目的研究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原因,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对我院三年来收治的16例已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有脑膜炎常见的颅高压症状,少数抽搐,晚期昏迷,脑脊液改变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相似,影像学表现多样,误诊率高达75%,确诊需脑脊液查找隐球菌,或术后病理结果.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易误诊,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化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荚膜对新型隐球菌在巨噬细胞内外活力的影响 ,探讨荚膜在抗吞噬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新型隐球菌标准野生株B35 0 1和荚膜缺陷株Cap6 0与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细胞共孵育后 ,检测其出芽率、凋亡率 ,通过电镜观察隐球菌在J774细胞内的超微结构。结果 J774细胞对B35 0 1菌株的吞噬指数在 (5 .6 7± 1.2 9) %~ (8.76± 3.0 9) % ,对Cap6 0株的吞噬指数为 (31.6 2±12 .70 ) %~ (4 1.86± 9.74 ) % ;B35 0 1菌在J774细胞内的出芽率较高 ,可达 (4 6 .85± 6 .6 3) % ,而Cap6 0的胞内出芽率较低 ,仅达 (10 .73± 0 .39) % ;B35 0 1从共孵育时间达 4h后 ,出芽率开始下降 ,而Cap6 0从共孵育时间达 2h后 ,出芽率开始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示J774细胞内、外的B35 0 1和Cap6 0菌株的凋亡率分别是 6 .4 %、4 .7%和 15 .4 %、9.6 %。结论 新型隐球菌可在J774巨噬细胞内存活并繁殖 ,荚膜不仅有抗吞噬的作用 ,而且有抗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移植肾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病理特征,以便更好地预防该病。方法对1例移植肾新型隐球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于肾移植术后10天发热,痰、血液、尿培养均提示白色念珠菌感染。肾活检结果示肾组织隐球菌感染性肉芽肿,伴微小脓肿形成;隐球菌荚膜呈IgA和IgM线状弥漫性阳性。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仍需进一步探索。监控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抗隐球菌特异性抗体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可能对于早期发现隐球菌感染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肺隐球菌病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对17例PC进行光镜、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5~67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头痛等。光镜下,见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多核巨细胞和巨噬细胞胞质内及间质中可见薄壁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小体,PAS染色呈红色。电镜观察,隐球菌均有荚膜形成,荚膜与细胞壁之间有明显透明带,结构较简单,细胞器不发达。结论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非常少见的肺部真菌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征、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探讨隐球菌肺部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ATCC CCL-185),检测新型隐球菌2种变种对细胞的时间/浓度黏附率、通过率;检测新型隐球菌对细胞的损伤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结果2种变种的新型隐球菌可以对A549细胞产生黏附与侵袭,黏附率与侵袭率呈现时间依赖性;同时还可以使A549细胞凋亡率升高,对其造成损伤,这与菌体的活力相关。超微结构可见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的黏附与侵袭过程。2种变种之间在黏附率、通过率及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的隐球菌黏附与侵袭肺泡上皮细胞是隐球菌感染肺部的重要条件,不同变种对肺部的易感性可能不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二者的作用机制对隐球菌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种检测肺组织中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CN)不同的染色方法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法、PAS染色法、六胺银染色法、阿尔辛蓝染色法、亚甲蓝染色法、改良Hale胶体铁组合染色法,对20例病理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的石蜡样本进行染色。结果 6种方法均可显示肺组织中有CN,其中在HE染色中CN孢子着色不佳,轮廓不清晰,较难辨认; PAS法检测的CN细胞壁呈紫红色,胞质呈浅红色;六胺银法检测的CN呈黑褐色,菌壁四周深黑,菌体中间空白;阿尔辛蓝法检测的CN荚膜呈蓝色,细胞核呈红色;亚甲蓝法检测的CN呈蓝色,菌壁四周浅蓝色,菌体中间透亮,对比和背景较差;改良Hale胶体铁组合染色法检测的CN在肺泡腔、肺间质的结缔组织中成堆或散在分布,呈深蓝色,圆形或卵圆形,轮廓清晰,单核细胞及多核巨细胞中亦可见较多吞噬的CN,细胞核呈红褐色,胶原纤维呈紫红色,背景淡黄色,镜下极易辨认。结论改良Hale胶体铁组合染色法是检测CN效果最佳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和常规真菌检测对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06-2012.12间住院患者中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肺曲霉病的437位患者的痰或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真菌培养检测;血清标本则通过ELISA检测GM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对肺曲霉菌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结果预测值均为100.0%,但敏感性仅为7.3%;标本经过培养后检测到肺曲霉菌生长的敏感性为31.3%,特异性高达99.2%,但是真菌培养组与直接涂片镜检组的阴性预测值水平均偏低;GM组对肺曲霉菌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有所下降,但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有明显提高,分别达79.9%和86.0%.结论: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血清GM试验和真菌涂片及培养联检有助于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用PCR SSCP方法检测念珠菌和隐球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g of Cryptococcus and Candida with PCRSSCP念球菌属,隐球菌属,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核糖体Candida,Cryptococcus r R N A Polymerade chain reactionR446.62目的 根据医学真菌大亚单位核糖体(lsu r R N A) 基因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广谱扩增引物,建立应用 P C R S S C P 技术检测医学重要真菌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首先用 P C R 技术扩增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解脂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lsur R N A 基因,然后根据7 种标准菌株 D N A 的单链构象多态性特征将上述医学真菌鉴定到菌种;观察引物对常见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 D N A 的扩增结果; 于生理盐水和血液中加入念珠菌,观察方法的灵敏度;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建立后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 不同真菌菌种的 D N A 具有可以区分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扩增片段长度为219 ~285bp ,可将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等医学重要真菌鉴定到菌种;此引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2 种常见细菌和病毒 D N A 扩增均为阴性结果, 人血液白细胞、 He La 细胞、 K B 细胞、 S180 细胞和3 T3 细胞亦无阳性 D N A 带出现。于生理盐水和血液中加入白色念珠菌,检测灵敏度分别为5 个和10 个真菌细胞。 P C R 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和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具启动活性的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10编码区上游5’侧翼序列(启动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调控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编码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含不同长度的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10编码区上游5’侧翼序列和报告基因的重组体,转化酵母,ELISA方法检测各转化子的CAT表达活性,并通过比较找到CAP10启动序列。结果 发现含CAP10编码区上游-303 bp、-390bp、-500bp、-951bp的转化子具有明显的CAT表达活性,而含-202bp、-102bp的转化子无明显的CAT表达活性。结论 CAP10上游5’侧翼端-303bp-0bp是具完整启动活性的最小单位。CAP10上游5’侧翼端-202bp--303bp内含CAP10启动所必需的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HBME-1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中的表达。方法:选取住院拟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患者60例(男12,女48)。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做细胞涂片巴氏染色,以及Ga-lectin-3、HBME-1免疫组化染色。术后甲状腺结节做病理切片,以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为诊断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比较良恶性结节表达Galectin-3、HBME-1的不同,并计算普通细胞涂片、普通细胞涂片结合Galectin-3、HBME-1免疫组化染色诊断良恶性的敏感和特异度。结果:FNA细胞涂片中,甲状腺恶性结节中Galectin-3、HBME-1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5)。Galectin-3、HBME-1单表达,Galectin-3和HBME-1共表达的细胞涂片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和(或)特异性高于普通细胞涂片(分别为96%、94.29%;80.00%、85.71%;72%、97.14%;72%、77.14%)。结论:FNA结合Galectin-3、HBME-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或)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AP5 9基因最大外显子序列对新生隐球菌进行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CAP5 9基因最大外显子序列设计 1对引物 ,对新生隐球菌 5个血清型菌株进行PCR扩增和测序 ,用GenBank数据库分析序列的差别 ,Phylip3.6a3软件处理数据并绘制种系进化树 ,选择一定数量的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和其他致病真菌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新生隐球菌不同血清型菌株的CAP5 9最大外显子序列存在差别 ,临床验证显示CAP5 9基因最大外显子对受试菌株分型结果与免疫学分型结果全部符合。结论 以所设计引物扩增的基因可以作为新生隐球菌分型和检测的分子生物学工具。  相似文献   

19.
肺隐球菌病三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例 1男 ,46岁。持续咳嗽伴左下肺阴影 1月余。于 1994年 1月 3 1日入院。胸片示左下肺阴影 ;B超示左侧胸壁实质性病灶 ;定位经皮穿刺抽出淡黄色胸液约 2ml,胸液涂片阴性。临床诊断为左下肺恶性肿瘤。于 1994年 2月 2 8日行左下叶切除。病理检查 :左下叶 14 0cm× 13 0cm× 6 5cm ,胸膜增厚黏连 ,左下叶基底段实变病灶 3 5cm× 4 5cm× 1 5cm ,灰黄色 ,质中等 ,伴少量碳沫沉着。镜下观察 :由大量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肉芽肿性病变 ,大多数巨细胞胞质内成堆分布圆形空泡状隐球菌菌体 ,荚膜清晰 ,肉芽肿之间少量血管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模型眼研究用培养24h联合ABC法染色(C-ABC)快速检测HSV感染,并在感染HSV-1的Vero细胞制成的抗原片上比较了ABC法、PAP法、IEA和IFA在检测HSV抗原的敏感性。结果C-ABC方法检测HSV感染的相对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100%,其阳性率与单纯培养7天结果接近,而显著大于单纯培养24h的阳性率(P<0.01)。抗原片敏感性比较表明ABC法较PAP法、IEA及IFA敏感8~64倍。提示用细胞培养联合ABC染色是一种较常规抗原检测方法更敏感、特异的HSV感染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