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振瑞  李经纬 《北京中医》2007,26(6):323-329
近百年来,中医学的命运和前途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乃至广大社会公众所关注的国家大事;中医存废问题,几度成为学术争鸣和社会争议的焦点。而近些年来,中医学又先是被一些人高高地捧上天堂,后更被另一些人重重地抛向地狱!“吹鼓手”和“狙击手”的不同角色,体现了针锋相对而同属错误的两种中国医学史观,这就是厚古薄今的“中医超科学论”和崇西非中的“中医伪科学论”。针对这两种错误的中国医学史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振瑞、李经纬二位学者,共同撰写了“两种错误的中国医学史观——评中医超科学论”和“中医伪科学论”一文,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论。原文发表在中华医史杂志2007年1月第37卷第1期上,今特予转载,以便于我刊广大读者之阅读。如广大读者对此还有更多的想法和看法,也欢迎来稿,以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2.
<群经见智录>为近代名医恽铁樵为维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而著.书中通过剖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实质,对构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等令人费解之处作了比较圆满的解释.认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内经>之阴阳,通<易经>之阴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中医,应以中医学术为主;维护中医,倡导中西医学沟通.恽铁樵这种从社会需要出发,努力发掘、提高中医学,使之与社会、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医学术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的大家,用他们的智慧推动着中医学术的前进。在近代,一位革命家,又是近代国学宗师,还被称为中医学问之大家,他也是中医学  相似文献   

4.
1引言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急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辨证救治与处理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在中医学学术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学学术发展和飞跃的突破口。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医学学术发展的核心是急诊学科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化意识形态对中医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颖  Wang Zhenguo 《河南中医》2009,29(6):528-529
中医学术流派是指中医学同一个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中医学在不同学术流派的争鸣中不断发展壮大。学术流派的形成与传承成为中医学术思想发展的主线,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古代的文化意识形态启迪和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对学术流派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思维方式作为中医学的"文化基因",其以关系为逻辑起点,重视整体、动态联系的特征,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与发展,确立了中医学术的基本特征;而与之相伴的思维方式的缺陷,又成为制约中医学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而言,中医学的发展应当在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建立一种太极图式的互补、和谐、互动关系,必须继承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长处,克服其缺陷,借鉴近代科学逻辑思维方法的优点,积极引进现代系统科学思维方法,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育历史悠久,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并成为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然而,传统中医教育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学术继承上,且这一特点影响至今,对中医学创新发展的作用颇为局限。要想培育未来中医人才,使中医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中医教育的现代化乃当务之...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是体现和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最完整的文化现象之一。从文化背景和文化体系进行探讨,是认识和把握中医学术特点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周易》象数学理论对中医学体系形成的影响之研究,提出中医学术的特点,是从机能活动入手,注重整体联系,动态地把握生命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方式、方法及其协调技巧的观点,为中医科研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一门"一源多流"的学科,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各种中医学术流派的争鸣、盛衰、分化、融合甚至消亡。通过对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影响要素和成功经验的分析,探讨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及对中医传承教育和中医特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广西近代中医团体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婕  戴铭 《广西中医药》2006,29(4):36-38
早在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中国就出现了第一个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当时医会的宗旨在于探讨医药学术,要求会员深入研究<内经>及四家学术之奥秘,提高医疗技术;讲求医德修养,深戒徇私谋利[1].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中医学的主流地位日益受到排挤.为了振兴、发展和改进中医学术,20世纪初叶中国南北各地相继创办中医学会和医药学术机构.1902年成立的"上海医务总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中医团体[2].此后,中医界出现的社团越来越多.近代广西受全国影响,也逐渐出现了各种中医组织.这些组织主要以传授中医理论、促进学术交流、增加同业人员的凝聚力、提高中医的影响力、振兴中医为目的,为广西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对近代所取时间是以200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学通史>之断代为依据,对广西从1840-1949年间出现的中医团体作简要介绍和考证,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1.
邓铁涛 《新中医》1999,31(5):10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从基础到临床,都大异其趣。许多人不理解这一点,往往以西医的观点为坐标,去衡量中医学,论说中医之短长。有些青年中医,因此而对中医失却信心!不知中医在几千年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中医与西医同...  相似文献   

12.
经中国科协批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于 2 0 0 5年 1 2月 5日至 7日 ,在中国河南省安阳举办第二届周易与中医国际学术研讨会 ,以进一步探讨周易与中医药学学术渊源与内在联系 ,促进并推动周易与中医学的相关学术研究。现将征集参会论文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1 周易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影响 ;2 周易中的象数思维、变易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顺势思维等对中医思维方法的影响 ;3 历代医家对易理的阐发和应用 ;4 周易对中医各科的理论及时间的具体影响 ;5 当代中医学发展如何从周易与中医研究中取得借鉴和启示等。二、征文要…  相似文献   

13.
医学的核心问题是临床疗效,疗效是硬道理。中医学的高疗效,是其优势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所在。而其生命力之根在于学术,学术之本在于临床。因此,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是中医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能否自立于世界科学之林,其关键即在于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保存和发展自己。因此,充分认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分析中医学术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是振兴中医的前提,是制定中医总体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医史文献是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医学进行研究的复合型、交叉型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史、中医文献、中医文化及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等。中医医史文献是中医学下属各个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医史文献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登堂入室之功。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以下或简称“医史文献专业”)兼顾中医基础研究、医史文献整理与临床实践,是中医学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之一,是传统中医教育的骨干专业。  相似文献   

16.
把中医学仅仅理解为是一种医疗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传统医学的宝藏.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了对"中医学"的理解.1)中医学的内涵,包括中医理论、中医思想、中医文化、中医学术体系和中医临床等方面内容.2)中医学的特色,包括民族化、大众化、文学化、哲学化和人文化等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中国医学流入美国约50年,美国学者对此古老医学非常崇敬,认为中医学有很高的价值,中西医结合是未来医学发展之趋势,中医西医学化,中医新科技化,是大家必须去研讨之路。同时认为,中医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改进传统观念,以学术科学为主,以传统经典为考,改进而不忘本,中医才能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中医文化清代经学对中医学的学术影响张志枫  1 .4医文并茂话中医张灿   2 .4解读“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王礼贤 杨春燕  3.4《中医哲学基础》导论张其成  3.6探索中医复杂化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张苇航 张 炜  3.9瘟疫与中华民俗文化孟庆云  3.1 2论金元时期医学学风的转变薛益明 周晓虹  4 .4“医易同源”基本概念辨析顾植山  4 .6试论《管子》精气理论内涵特征卫云英  4 .8文化语丝博士与名片———中国古代文化札记两 则傅维康  1 .2 5曹操兵败赤壁原因何在符友丰  1 .2 6篆刻…  相似文献   

19.
医案是医生诊断患者的记录,同时也是中医理论水平、技术能力以及医生医德医风的重要体现。医案注重医家的创新,强调辨证论治。医案不但记录中医学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学术范式在临床中的综合运用,也真实反映中医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情况,因而被古今中医医生广泛采用,医案作为一种记录经验、传播学术的中医学术论文体裁,以其历史悠久,数量繁多,内涵丰富,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论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在历史的发展中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近百年来中医学术却发展缓慢,且临床阵地日渐萎缩。其中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因为中医学是不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及西医学诊治标准,中医学欲要发展必须要现代化或者西医化。笔者认为,中西医是医学中两种不同流派: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突出器质性变化,强调机器诊断,辨病论治;而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突出功能性变化,强调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中医学术发展缓慢主要是中医思维方法的弱化或丧失,而建立和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的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