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ε 聚赖氨酸(ε PL)产生菌的筛选方法。方法:利用产正电分泌物的菌株和美蓝之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透明圈,从而灵敏地筛选得到产正电分泌物的菌株;利用Dragendorff试剂与生物碱特有的颜色反应,从菌株中筛选,得到3株生物碱产生菌。结果:对产生物碱的菌株发酵液进行ε PL含量分析,确定1株ε PL高产菌Z 18。结论:经鉴定Z 18 为白色链霉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方法:以白色链霉菌N31-69菌株为研究对象,以各种碳源、氮源、无机盐为主要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ε-聚赖氨酸合成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份(%):葡萄糖3,(NH4)2SO40.7,K2HPO40.08,KH2PO40.17,MgSO4.7H2O 0.07,ZnSO4.7H2O 0.012,FeSO4.7H2O 0.003,酵母浸出粉0.7。N31-69菌株在最佳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1.519 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8.0%。结论:今后在发酵罐上进一步进行发酵优化提高产量,为ε-聚赖氨酸产业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ε-聚赖氨酸(ε-PL)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一种天然氨基酸聚合物,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ε-PL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ε-PL 生产菌株的新型育种方法以及ε-PL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旨在为ε-PL的工业生产和应用拓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使用紫外线(UV)、~(60)Co(5.16 C/kg·min,4 h)和DES(0.5%,5 min)连续处理赤霉素产生菌,获得几株高产菌株,达到了比较满意的诱变效果。由此推知,~(60)Co和DES可能是对赤霉菌较合适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再生与诱变在林可霉素产生菌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可霉素产生菌林可链霉菌188^#为原始菌株,经溶菌酶酶解获得原生质体,结合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分离得到216^#,摇瓶相对效价提高60%。经传代实验,菌株高产性状稳定。该菌种经上罐发酵生产,其林可霉素产生能力比原始菌种提高40%。  相似文献   

6.
激光对青霉素产生菌的修复作用以及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铜蒸汽、氦氖、YAG脉冲三种激光器照射产黄青霉菌,每种激光采用高、中、低三种剂量,结果显示单一激光处理无死亡作用,铜蒸汽和氦氖激光对青霉素菌种有修复作用。用紫外光和氦氖激光复合处理,其修复作用比单一激光处理大得多,随着氦氖激光照射时间延长,修复作用增大,用紫外与氦氖7min复合处理后,修复作用达到297%,诱变效果随之增大,出现菌落直径变小,放射线变短,孢子颜色变深,生长速度变慢等变化。获一高产菌株,效价提高666%,再经两次连续自然分离,所获高产菌株效价比生产菌株提高2455%。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粗毛栓菌T rametes hirsuta lg‐9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的U V诱变,以期获得漆酶高产菌株。方法优化粗毛栓菌T rametes hirsuta lg‐9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并摸索该菌株紫外诱变条件。结果筛选出2株漆酶高产菌株JM‐70S3和JM‐70S8,分别是出发菌株T rametes hirsuta lg‐9漆酶产量的93.57倍和257.24倍。结论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是粗毛拴菌获得漆酶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高温、LiCl、LiCl+UV、甲胺+UV、吖啶橙等理化诱变剂对玫瑰降红色小单孢菌M-90进行诱变育种。高温、LiCl+UV、甲胺+UV、吖啶橙处理后都得到了高产菌株。其中以高温、LiCl+UV效果最好。经过复筛与传代,得到了具有遗传稳定性的高产菌株,且发酵液中非活性组分较出发菌株减少。  相似文献   

9.
小单孢菌M—90诱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LiCl,LiCl+UV,甲胺+UV,吖啶橙等理化诱变剂对玫瑰降红色小单孢菌M-90进行诱发育种,高温,LiCl+UV,甲胺+UV,吖啶橙处理后都得到了高产菌株,其中以高温,LiCl+UV效果最好。经过复筛与传代,得到了具有遗传稳定性的高产菌株,且发酵液中非活性组分较出发菌株减少。  相似文献   

10.
腺苷产生菌Xn151菌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GMI 741为出发菌株,通过多因子诱变选育出具有黄嘌呤、鸟嘌呤双重营养缺陷型、丧失腺嘌呤脱氨酶的腺苷产生菌Xn151,摇瓶发酵96h产腺苷达16. 3g·L-1。  相似文献   

11.
用Co^60处理螺旋霉素产生菌PS,获得了一株抗噬菌体且摇瓶发酵单位比原菌株稍高的突变株R10,继而对R10进行理性化筛选,在加有2-脱氧葡萄糖的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到一株抗噬菌体稳定、摇瓶发酵单位又比R10高20%的新突变株,且其摇瓶发酵周期缩短12h、能耐受更高浓度的自身代谢产物-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12.
柱晶白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诱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柱晶白霉素产生菌SK-06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以及再生菌的产生抗生素能力进行了研究。方法:考察甘氨酸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摸索和确定溶菌酶酶解的最佳条件,考察再生培养基的组成。结果:溶菌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2mg/ml、30℃、90min。再生率达到15%。通过二次再生后,获得了一株高产菌株,效价提高238%。经过紫外线诱变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的效价提高了95%和160%。结论: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选育高产菌株是一种有效的菌种德育手段。  相似文献   

13.
He-Ne激光诱变选育高温乳酸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国艳  陈五岭 《中外医疗》2009,28(11):15-16
目的对本实验室保存的L1菌株进行He-Ne激光诱变,以获得一株耐高温且产酸能力强的菌株。方法运用He-Ne激光辐照L1菌株,对激光诱变参数进行优化,考察了突变株的耐温性、耐酸性和遗传稳定性。结果在照射剂量15min,照射功率10mW条件下,选育出一株耐高温且产酸能力强的菌株TL1,70℃培养下突变株菌数量是原菌株的12倍,菌数量最多达1.275×109个/mL,且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He-Ne激光育种技术可以在高温乳酸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制备等比例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谷氨酸(mPEG-PLA-PLG)和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赖氨酸(mPEG-PLA-PLL)电中性聚离子复合胶束,依靠静电吸引提高原聚合物胶束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的结构稳定性。在mPEG-PLA的羟基末端引入氨基,分别与谷氨酸和赖氨酸的环化羧酸酐(NCA)发生开环反应,并且脱保护基制得目标产物,通过1H NMR、IR确证其结构,荧光法比较载体改性前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以透析法制备去氧鬼臼毒素聚合物胶束,HPLC法测定改性前后两种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激光粒度仪和HPLC比较两种胶束25 ℃水浴过程中粒径和药物含量的变化。两者的CMC都较低,且载药量和包封率相近,但改性后胶束的稳定性增至原胶束的2倍以上,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β-胡萝卜素和VitC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观察到预先摄入足量β-胡萝卜素和/或Vit C15d能减低环磷酰胺诱发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后摄入足量β-胡萝卜素能促进嗜多染红细胞做核率的恢复,但Vit C对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恢复元帮助。本实验中未见β-胡萝卜素与Vit C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产生和传递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ESBLs主要存在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为了解我院ESBLs的产生及耐药情况,我们对从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了ESBLs检测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M-90为四川省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产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小单孢菌。在其诱变研究中比较了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及紫外线氯化锂复合处理对小单孢菌M-90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紫外线是最佳诱变剂,紫外线处理菌丝悬液比处理孢子悬液获得了更多的诺亚霉素高产菌株。对这些高产株进一步筛选分离后,找到了几株具有较高生产率和较少组分的突变株,其效价约为出发株的3倍,且组分由6个减至3个。几次传代培养后,大多数具有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金褐霉素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金褐霉素高产菌株,采用紫外和化学诱变方法,再通过对突变株推理选育得到一株制霉菌素抗性的菌株NTG-UV-35的产素单位最高,达到2330.43μg/mL,比出发菌株R22-103提高了87.25%;该菌株传代的稳定性试验表明:NTG-UV-35有较稳定的产抗生素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9.
肌苷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MBS-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一株具有腺嘌呤、组氨酸、苯丙氨酸、硫胺素四重营养缺陷型并对8-氮杂鸟嘌呤、6-巯基嘌呤有双重抗性的突变株LSBS-1255(ade ̄-,his ̄-,phe ̄-,thi ̄-,8-AGr,6-MPr),在摇瓶试验中该变异株的产量显著高于亲株,摇瓶试验产肌苷达27.43mg/ml,最高可达29.10mg/ml,发酵周期为72h菌株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