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女,29岁。1989年6月29日诊。患者以心慌气短,四肢关系疼痛住我院内科治疗,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神经官能症。经治疗后关节疼痛减轻,但气短喘促时作,不得平卧。服西药不效,故请中医会诊。诊见:气短喘促不得卧,潮热口干,全身汗出,腹胀便秘;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为喘证,属热结肠胃,腑气不通,气机不得通降所致。治拟通腑泻热,降气平喘。方用调胃承气  相似文献   

2.
<正> 一、通因通用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利下病证的方法,常用于食积所致的腹泻. 案例乔××,男,51岁.1981年7月6日初诊.平素嗜烟酒,痛泻年余,曾先后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疗效不显.刻诊:腹胀、肠鸣、腹泻,夹有粘液,欲解不尽,日行2-3次,胃纳不佳,小便色黄,舌苔黄腻,脉弦细.证属肠腑湿热,积滞内停,脾胃气虚,标实本虚;治当急治其标,消导积滞,清肠利湿,通因通用.仿枳实消痞丸加减: 枳实10克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获苓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宣肺通腑法,以麻杏石甘汤合小承气汤治疗肺热喘咳、大便不通之证,疗效甚佳。兹举治案二则如下: 例一,李×,男,8月。1975年1月5日就诊。患儿发热(体温39.1℃)已两天。头身有微汗,喘咳痰多,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舌红苔黄而干,小便短黄,大便两天未解,指纹青紫浮露子气关。此属肺热壅盛,宣降失职,肺气上逆则喘咳,肺失清肃下降则大肠腑气不通,肠热上熏于肺,则喘咳加重。治宜清  相似文献   

4.
张××,女,7岁。于1984年11月5日诊。患者于3天前,卒发右胁下及脐周阵发绞痛,恶心,呕吐蛔虫2条,前医行西药驱虫治疗后,其绞痛虽改善,但仍腹胀痛不休,神疲思睡,不思饮食,进之则欲呕,口苦,畏寒肢冷,大便三日不通,病情反逆,遂延余诊治。查:体温38℃,消瘦,腹膨胀如鼓,舌质淡红,苔白微黄,脉沉细滑。此乃中脏虚寒,蛔阻气逆,腑气不通之蛔厥证。治宜温脏安蛔,顺气通腑。以乌梅丸加减:乌梅15克,川椒、细辛、  相似文献   

5.
盘肠气痛(初生儿肠神经痛)张××,男,出生40天,于1985年3月10日就诊。主症;婴儿哭闹不止,四肢颤抖,不思乳食,腹胀实,面色黄,舌苔白腻,脉沉,指纹淡滞。治以行气导滞为主,以白蔻散加减。处方:白蔻2克、青皮2克、川朴1克、  相似文献   

6.
胃柿石症合并完全性肠梗阻临床一般来用手术疗法。笔者在临床中曾采用通腑泻下及健脾消导法治疗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7岁,学生。因腹胀  相似文献   

7.
便秘     
一、清胃降气重镇开秘叶××,女,50岁,温州市郊蒌桥乡。1983年10月22日诊治。患者有喘咳病史,腹胀便秘已两个多月。常4~5天大便一次,多日来便意虽浓,临厕却努挣难出,平日痰多,伴嗳气。口臭而渴,纳谷不馨,舌苔微黄燥,脉滑稍数。此乃痰气交阻,郁而发热,肺失宣降之常,腑气难以下行。治拟清胃降气,重镇开秘。处方:生石膏30克,生代赭石20克,枳壳10克。服药三剂,大便畅行,腹胀顿宽,腑气已降,痰涎减少,  相似文献   

8.
医案三则     
一、手术后切口痛郭××,男,82岁。1982年4月1日初诊。患结肠癌术后已二年余,近期切口处隐痛,咳时加重,伴胸闷咳嗽,纳少便秘,舌淡苔腻,脉弦缓。证属年迈气虚,复感外邪,肺失宣肃,津难下达,肠腑气滞,大便秘结致切口处“不通则痛”。又腑气不下,导致肺气上逆而胸闷咳喘。当表里兼治,宜宣肺化痰,通腑  相似文献   

9.
一、便秘何××,女,68岁,离休干部。1986年4月23日初诊。患者便秘八日,小腹胀满不舒,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不下,挣则乏力,气短多汗,神疲纳少,面色少华,心悸,头晕眼花,舌淡苔薄,脉虚弱。年近古稀,气血亏虚,气虚则传导无力,血虚则肠失润下。治以益腑气、通大便为法。处方:天枢,支沟,足三里,大肠俞。  相似文献   

10.
【腹胀】蒋××,男,21天。1987年4月3日诊。患儿出生4日后即见腹胀,逐渐加重,予服中药的消食导滞、行气宽中、清热泄下之剂不效。刻诊:患儿腹胀脐突,敲之如鼓,按则鼓气,时努挣啼哭。伴颜面青黄,纳少,时吐不化乳食,大便稀,色黄,唇舌嫩红,苔白薄,  相似文献   

11.
巴豆治冷秘     
何××,男,3岁。1982年4月23日诊。大便秘结四天,饮食即吐二天,无腹胀腹痛。察患儿神萎面白,四肢欠温,腹软,不胀满,喜按,未扪及痞块,舌淡苔白润。证属冷秘。治宜温通开秘。用温脾汤加芒硝、六磨汤加附子各1剂,西药用导泻药,已三日,病情如故,遂转余诊治。余思巴豆性烈,擅长振奋肠道功能。乃用棉布内销棉花包巴豆捣如泥,取渣约一挖耳匙,伴适量蜂蜜用温水送下。约  相似文献   

12.
徐景藩教授善治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我有幸跟徐老学习,受益匪浅。现举案例二则,以供参考。一、腹胀不除灵丑显效朱××,男,53岁,干部。住院号:88339。患者以腹胀为苦已四十余天,空腹、食后均胀,经各种检查,除慢性胃炎外,未见异常。以行气健脾、疏肝和胃、消导化滞等药数十剂不效。1989年2月24日请徐老诊之,症见头昏目眩,情志不遂,胃脘胀满,泛吐  相似文献   

13.
一关格郭××,女,78岁,农民。1982年3月4日初诊:患者腹痛腹胀、泛酸呕恶,时轻时重已历五年。近因恚怒不舒,肝气郁结,病情加重:连续十天来食入即吐,汤食不进,大便未行,脘腹胀满,逆气上干。舌淡红,苔黄腻,脉沉弦。钡餐透视为幽门梗阻,经输液、消炎、维持水电平衡为治,终未好转,已料后事。患者外甥女在本院工作,邀余诊治。据脉证诊为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尤其伴发腹水者治疗颇为棘手,现举治验两则,略作分析,以抒发笔者对此病治疗的正反两方面的临证点滴体会,以就教子同好。【案一】陈××,女,21岁,未婚,农民。患乙型肝炎一年余。在××医院曾用肝泰乐、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 B 液、板蓝根冲剂及中草药等反复治疗,效果不显。1982年11月26日来诊时,主诉肝区隐痛,腹胀,  相似文献   

15.
阳明腑证     
胡××,男,79岁,农民。1970年1月8日初诊。其子代诉:二十多天未大便.腹胀甚,胃腹气逆,时吐粘沫,心下痞塞。诊见:苔黄白厚干,腹硬满拒按,脉沉实。诊为大承气汤证。病为实、热、燥相结,阳明腑气不通之属,拟用调中扶正,泻下燥实之法治之,方宗调胃承气汤:大  相似文献   

16.
林英基 《新中医》1994,26(7):20-21
通腑法治痛症验案4则林英基1上病下取通腑治头痛梁××,女,32岁,某小学教师。头痛频发多年,每次发作与情绪激动或进食燥热食物有关。多次检查脑电图、脑血流图、头颅CT、血脂、血压等均无异常,西医按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就诊前3天头痛已作,以前额及两太阳穴...  相似文献   

17.
赖善中 《四川中医》1993,11(1):30-31
吴师机《理瀹骈文》云:“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洽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可应用临床各科,方法简便,收效迅捷。现就笔者临床应用本法于急症方面的治疗概况分述如下。【肠梗阻】姚××,男,68岁。因腹痛、腹胀、呕吐、大便矢气不通三天,于1990年  相似文献   

18.
案一.腹痛便秘王××,女,57岁,1984年11月17日诊。发生脐下持续性隐痛,受凉痛甚已达三年,屡治不效。伴见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粪似羊矢,便后痛减,面色(?)白,形体消瘦,精神萎靡,懒于言行,畏寒怕冷,食少纳呆,气短腹胀,舌质淡体瘦,苔心厚腻,脉沉弦。证属脾肾阳虚,寒凝少腹,气机不畅,腑气不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临床中对乙型肝炎常用疏肝清热、活血化瘀和扶正相结合进行治疗,疗效较好。现举三则验案,供同道参考:例一:黄××,男,68岁。患肝炎25年,屡治不愈,常有反复。1986年1月来我处求治。患者腹胀气短,日见加重。“B 超”  相似文献   

20.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小便滴沥甚或点滴不通、少腹胀痛为主证的疾病。笔者用通后窍法以启前窍治疗癃闭一例获效。陈××,男,34岁。丰城县拖船铁路工区工人。于1984年10月9日初诊。自述于六天前凌晨四时突然发病,初起尿频,排尿不畅,继则点滴不出,少腹胀急疼痛。经他医采用抗感染、激素、利尿剂、热敷膀胱区及迭进中药清利湿热、肃肺导水、育阴清热利水等方剂,治之罔效。只得每日赖导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