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善未婚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未婚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异位妊娠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及出院当天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当天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未婚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海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1-2013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烧伤整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采用SAS评分及SDS评分评估患者负性情绪,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GQOLI-74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烧伤整形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纽曼护理对肺癌切除术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应用纽曼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即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和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后,两组HAMA量表各因子评分和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护理后,HAMA量表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O.05;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纽曼护理能明显改善肺癌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L-90评分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等指标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易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需实施相关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恶性血液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伴焦虑抑郁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专业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A )、焦虑自评量表(SAS )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 )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 P <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林 《医学临床研究》2016,(9):1871-187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房切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行乳房切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1 d 及出院后3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19.88±3.31)分,与出院前1 d 无显著差异( P >0.05);对照组评分为(15.57±3.64)分,较出院前1 d 显著下降( P <0.05);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下降( P <0.05),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加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乳房切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治疗后采用Child-pugh进行病情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SCL-90评分各项因子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恐怖、抑郁、人际关系、敌对性等因子较对照组得分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疾病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改善肝硬化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8.
毛雪萍  徐勤蓉  徐幼平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66-1168
目的观察圆桌会议形式用于乳腺癌患者团体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均予日常护理和常规宣教,对照组再予小讲课、座谈会形式对患者进行教育、安慰、鼓励、心理支持,观察组采用圆桌会议形式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在患者确诊乳腺癌第1周及干预5~6月后进行测评。结果确诊第1周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5~6月后,除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两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两组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圆桌会议形式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应对各种心理痛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在SCL-90调查中显示冠心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均高于常模(P〈0.05);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抑郁症治疗的作用。方法将lOO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治疗6个月后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12、24、48h疼痛情况,比较SAS、SDS评分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12、24、48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GQOL-74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自尊量表(SES)、遵医行为量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自尊水平、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尊重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前列腺癌患者面对恶性肿瘤诊断时的心理反应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长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术前告知组)和对照组(术后告知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症状困扰自评量表10项进行问卷调查。在入院当天填写自编症状困扰自评量表10项问卷,每位患者分4个时间点测试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SSP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问卷收回有效率为100%,均进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却均高于中国人常模。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在前3个时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出院当日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数值虽高于试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头痛、疲倦和便秘指标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尿频、血尿、尿急、排尿困难、体重减轻指标的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在术前被告知肿瘤诊断时会产生很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并随之出现躯体化症状。因此,知情告知与心理状态评估、干预并重有利于患者保持心理状态的积极、稳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C H 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CHF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功能性便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排便困难(0.84±0.50)分、排便不尽感(0.84±0.38)分、肛门、直肠阻塞感(0.53±0.51)分,3个症状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8,2.598,2.1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在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4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90.22±11.54),(89.57±13.51),(86.28±9.47),(89.09±9.8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4,-2.196,-3.831,-2.238;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43.41±6.96)分、SDS评分为(40.57±6.6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5,2.356;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不良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住院治疗的116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均予对症治疗及相应的生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于人院时和住院14d后分别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效果判定。结果初入院时两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相应年龄国内常模(P〈0.05);住院2周后SCL-90量表测评时对照组各因子评分无明显变化,但干预组评分较初入院时均明显下降,除忧郁因子外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有益措施,值得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行肝脏移植治疗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274,16.6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AS评分为(38.82±11.13)分,对照组为(43.29±1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DS评分为(36.75±12.20)分,对照组为(47.76±15.8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1,x2=6.69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62±17.521)分,高于对照组(76.69±1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1,P〈0.05)。结论完善的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赵春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30-213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的生活质量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寻求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008年1-12月人住我院儿科病房的94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及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为(56.34±13.20)分,对照组SAS评分为(41.28±10.1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观察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家长SAS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长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焦虑及抑郁等状况较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更严重,护理人员应关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针对其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加强健康教育,使家长全身心地配合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