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教育个体化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老年ACS患者分为A组(常规教育)和B组(个体化教育),B组通过指导患者制定合适的活动度、掌握缓解疼痛的方式、改善遵医行为、减少冠心病强危险因素以及改变A型行为等方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A组分小组实施教育。对2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A组低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ACS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实施个体化教育对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合称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调查200例ACS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对162例伴有负性情绪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健康教育干预组(A组)、抗焦虑抑郁药物干预组(B组)、抗焦虑抑郁药物+健康教育干预组(C组),观察各组病例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发生率的变化,比较A、B、C组干预的效果.结果:ACS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为81%,联合PCI治疗的患者比常规心血管药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高(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均能明显改善ACS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药物干预配合健康教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