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msing cholangitis,PSC),AIH和PBC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许多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AIH和PB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所起到的一定作用,通过检测18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6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20名健康献血员的血清TGF-β、TNF-α平变化,以探讨其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辅助诊断价值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柴胡冲剂”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天津市第一医院肝病研究所应用柴胡冲剂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104例,观察对血清透明质酸(HA)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柴胡冲剂治疗各组肝病,对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提高A/G比值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各组肝病HA水平除...  相似文献   

3.
叶飞 《医学信息》2008,(11):5-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持续感染、自然清除率低、免疫功能紊乱,致使肝病反复、迁延不愈,治疗颇为棘手。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但疗程均较长,且干扰素的毒副作用、较窄适应症及核苷(酸)类药的耐药问题,多少会影响一部分患者的选择。本文用苦参素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生产)治疗3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及 Ⅳ型胶原(Ⅳ-C)等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肝细胞癌和64例肝炎肝硬变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C的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病人这四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四项指标均有明星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上述四项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乙型肝炎性肝硬化(HC)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慢肝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与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病毒复制及临床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 ICAM-1,TGF-β1与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1,IL-1,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和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HBV-DNA或HBeAg阴性患者,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结论:sICAM-1,TGF-β1及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及携带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关系的探讨曾文铤,马佩球,朱科伦,谭挺任,程业伟,胡国龄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重要的肝病致病因子,为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与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我们用酶...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硬化的关系刘春荣,王秀坤,蔡至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沈阳110001)通过对202例肝病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以及HCV、HBV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GP73的水平特征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共观察了健康体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各80例的血清GP73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GP73水平(35.84±11.8) ng/ml相比,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12.3±72.55) ng/ml显著升高,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44±60.69) ng/ml.但自身免疫性肝炎(107.4±90.6)ng/ml,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89.0±45.38) ng/ml,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13.3±50.87) ng/ml患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重叠综合症的患者(153.3±86.89ng/ml).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参照人群,以61.35 ng/ml为cut-off值,GP73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5.0%和97.53%.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为0.93(95% CI:0.89-0.97).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GP7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尤其是那些重叠综合征的患者.对于GP73升高的患者,除考虑病毒性肝炎,肝癌外,也应该考虑自身性免疫性肝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一株人源性抗HBsAg抗体Fab片段的筛选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株人源性抗HBsAg抗体Fab片段的筛选及序列分析高辉高磊纪宗玲路凡陈南春陈苏民余宙耀张宜俊尤玉琴粟宽源(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西安710031空军广州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研究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免疫状态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的影响。方法以确诊的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对研究对象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IL-2、IL-10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T细胞分析,应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患者共有3种HBVM表达模式: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和小二阳(HBsAg和HBcAb阳性)模式。大三阳、小三阳和小二阳表达模式的阳性率分别为31.09%、57.14%和11.77%;小三阳表达模式组的CD8+细胞显著低于大三阳表达模式组(P〈0.05),其余各组间的IL-2、IL-10、CD4+、CD8+T细胞水平虽有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小三阳表达模式多见;患者血中CD8+细胞水平低可能有助于慢性肝病患者HBVM小三阳模式的表达,反之可能有助于HBVM大三阳模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肝炎防治战略研究取得进展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下,全国5所重点高等医学院校自1993年7月开始联合开展的“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战略研究”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1993年,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主席、著名微生物学家维廉·索耶教授支持下,由CMB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9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IGF—I和血浆SS含量测定,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I和血浆SS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6018,P〈0.01)。结论: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GF—I和血浆SS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围产期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方法:对1991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妊娠肝病患者的围产儿死亡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肝病孕妇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7.99‰,而且以死胎为主,占65.00%。围产儿死亡有性别差异,男性死亡率为21.64‰,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10.11‰(P<0.01)。前后5年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下降(P>0.05),其中本市城区和郊区的围产儿死亡率有下降趋势,而外来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母体患重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者,围产儿死因主要为妊高征和胎儿及新生儿窒息。母体HBV携带者围产儿死因主要为脐带因素、胎膜早破和窒息。结论:妊娠肝病可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其导致围产儿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重症肝病引起的妊高征和胎儿宫内缺氧。外来人口、男性胜儿等是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加强对肝病孕妇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孕期管理,积极治疗肝病,必要时尽早终止妊娠,提高产时处理及新生儿复苏水平是降低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时值国家提出开发西部的宏观战略,为了支持和配合国家西部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领导结合医院的具体实际和建院理念(TRAIN THE TRAINER),在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的通力协作下,筹建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西部、东北地区儿科医师和护士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三种肝病患者NK活性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山东省立医院(济南250021)车至香,王长印,田华本文对38例慢性乙型肝炎,23例乙肝后肝硬化及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工群的检测,并以献血员和健康查体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59...  相似文献   

17.
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与病毒复制及前C区基因变异王爱莲周永兴姚志强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抗-HBe阳性者肝病为什么发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门课题。为了解我国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与病毒复制及前C区基因变异的关系。在...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可引起从急性肝炎到肝细胞癌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是HBV感染相关性肝病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本从乙型肝炎、肝细胞癌等方面就细胞凋亡在HBV感染所致肝炎、肝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各类丙型肝炎病人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类丙型肝炎病人基因分型的研究姚登福孟宪镛IShimizuSIto丙型肝炎病毒(HCV)为输血后及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显示HCV与肝癌(HCC)发生的关系密切。南通地处长江下游肝癌高发区,肝病患者及不同人群中HC...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是重要的肝脏疾病致病因子,HBV感染能够引起急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爆发性肝炎、重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等。目前,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有3.8亿左右,而我国就占了1.5亿,其中有29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因此病死亡的人将近50万。我国是乙型肝炎多发的大国,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对我国及人类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研究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