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β2(TGFβ1、TGFβ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复发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TGFβ1、TGFβ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TGFβ2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相关(P<0.05).结论TGFβ1、TGFβ2的低表达或无表达是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TGFβ1、TGFβ2的表达情况可能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复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相关受体蛋白表达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GCs)生物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TCCs中TGFβ1及其受体TβRI、TβRⅡ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TGFβ1,TβRI和TβRⅡ在TCCs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2%,70.3%和48.6%,浸润性生长的膀胱癌TGFβ1过表达率为83.8%,明显高于表浅性生长组(33.3%)(P<0.05);TGFβ1表达与TCCs术后复发有关(P<0.05);TGFβ1表达强度与PCNA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5);TβRII阳性表达与TCCs浸润程度负相关(P<0.005),TGFβ1及其受体的共同表达与TCCs浸润程度有密切关系(P<0.005)。结论:TGFβ1在TC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其负性调节作用的丧失与TβRII失表达有关;TGFβ1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浸润性生长、复发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是评价TCCs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PCNA、EGFR、TGFβRⅠ和TGFβ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和Ⅱ型受体(TGFβR Ⅰ和TGFβRⅡ),探讨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实质组织和癌远侧切端正常胃组织中PCNA、EGFR、TGFβRⅠ和TGFβRⅡ的表达.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CNA标记指数和EGFR阳性率升高,TGFβR Ⅰ和TGFβRⅡ的阳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统计学处理,有浆膜外侵者PCNA的标记指数高于无浆膜外侵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的表达升高,TGFβR Ⅰ和TGFβRⅡ的表达降低,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PCNA、EGFR的高表达和TGFβR Ⅰ、TGFβRⅡ的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其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DP法对 6 2例乳腺癌 ,15例正常乳腺组织 ,2 6例乳腺增生症及 33例乳腺良性肿瘤进行TGFβ1、TβR Ⅰ和TβR \|Ⅱ检测。 结果 乳腺癌中TGFβ1阳性率高于其他 3组 ,TβR Ⅰ及TβR Ⅱ在乳腺癌中阳性率较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低 ;TGFβ1、TβR Ⅰ及TβR Ⅱ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 ,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 5年生存率有关 ;TGFβ1高表达及TβR Ⅰ、TβR Ⅱ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结论 检测TGFβ1、TβR Ⅰ及TβR Ⅱ的表达对认识乳腺癌的进展、转移趋势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肿瘤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是一个多功能的生长因子超家族,其主要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参与胚胎发育调节,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形成和抑制免疫反应等。TGFβ至少有5种异构体(TGFβ1~5),另外激活素(ac tivin)、抑制素(inhibin)、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sisprotein,BMP)也属于该家族。其中TGFβ1最为常见,几乎参与了所有的病理和生理过程,并与多种临床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1]。TGFβ1生物学活性的发挥有赖于正常的信号传导途径,TGFβ1首先被细胞表面的受体TβRⅡ识别并结合,使其构象发生改变,然后被另一受体TβRⅠ识别形成三者的复合物。此时,TβRⅡ的胞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可将TβRⅠ的胞内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TβRⅠ被激活,磷酸化的Smad2或Smad3进入细胞核,与Smad4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核内的各类转录因子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转录。I Smad能够阻碍受体介导的Smad4磷酸化,启动受体复合物的泛素化降解,抑制信号传导,从而起到负调控的作用[2]。1TGFβ1/Smads信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DP法对 6 2例乳腺癌 ,15例正常乳腺组织 ,2 6例乳腺增生症及 33例乳腺良性肿瘤进行TGFβ1、TβR Ⅰ和TβR \|Ⅱ检测。 结果 乳腺癌中TGFβ1阳性率高于其他 3组 ,TβR Ⅰ及TβR Ⅱ在乳腺癌中阳性率较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低 ;TGFβ1、TβR Ⅰ及TβR Ⅱ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 ,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 5年生存率有关 ;TGFβ1高表达及TβR Ⅰ、TβR Ⅱ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结论 检测TGFβ1、TβR Ⅰ及TβR Ⅱ的表达对认识乳腺癌的进展、转移趋势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引言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是一个多功能的生长因子超家族,其主要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参与胚胎发育调节,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形成和抑制免疫反应等。TGFβ至少有5种异构体(TGFβ1~5),另外激活素(ac tivin)、抑制素(inhibin)、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sisprotein,BMP)也属于该家族。其中TGFβ1最为常见,几乎参与了所有的病理和生理过程,并与多种临床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1]。TGFβ1生物学活性的发挥有赖于正常的信号传导途径,TGFβ1首先被细胞表面的受体TβRⅡ识别并结合,使其构象发生改变,然后被另一受体TβRⅠ识别形成三者的复合物。此时,TβRⅡ的胞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可将TβRⅠ的胞内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TβRⅠ被激活,磷酸化的Smad2或Smad3进入细胞核,与Smad4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核内的各类转录因子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转录。I Smad能够阻碍受体介导的Smad4磷酸化,启动受体复合物的泛素化降解,抑制信号传导,从而起到负调控的作用[2]。1TGFβ1/Smads信号...  相似文献   

8.
TGFβ1信号通路蛋白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立  杨光华  步宏  周桥  郭立新  张红英  王华  叶绿 《肿瘤》2004,24(5):440-44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信号转导通路中TGF β1、受体(TβRⅠ、TβRⅡ)及胞内转导分子(Smad2、Smad4)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及TR-PCR分别检测石蜡包埋人体横纹肌肉瘤组织及横纹肌肉瘤细胞株RD中TGF β1信号转导通路中各成分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骨骼肌组织和成肌细胞(Myoblasts,Mb)比较.结果在横纹肌肉瘤石蜡组织中TGFβ1、Smad2和Smad4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8.6%(41/70)、70%(49/70)和75.7%(53/70),对应正常骨骼肌组织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8%(7/25)、24%(6/25)和28%(7/25),两组间都有明显差异(P<0.01).TβRⅠ、TβRⅡ在RMS及正常骨骼肌组织中普遍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TGF β1、TGF βRⅠ、TGF βRⅡ、Smad2和Smad4 mRNA水平在RD细胞株中都明显高于正常成肌细胞.结论RMS中存在TGF β1自分泌现象,Smad2、Smad4介导了TGF β1信号从细胞表面受体到细胞核内的转导,TGF β1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参与了横纹肌肉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 (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 ,TGF β1 )通路是否参与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 891 0增殖抑制的过程。方法 :分别采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 ;定量RT PCR、ELISA和 (或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GF β1及其受体TβR Ⅰ和TβR Ⅱ的表达水平。 结果 :Dex可引起HO 891 0细胞周期G0 G1 期进展停滞 ,并可明显上调TβR ⅡmRNA的表达 ,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特点 ,Dex处理细胞 8小时作用最强 ,此时 1 0 -7mol L浓度组TβR ⅡmRNA水平比对照组升高约 1 .4倍 (P <0 .0 1 ) ;TβR Ⅱ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增加。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receptor,GR)阻断剂RU486能够逆转这些作用。而Dex对TGFβ1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对TβR ⅠmRNA的表达均没有调节作用。 结论 :Dex抑制HO 891 0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包括上调TβR Ⅱ的表达 ,这种作用是由GR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结果:Flk-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率为69%(56/81),其中Ⅰ级为65%(28/43),Ⅱ级为55%(12/22),Ⅲ级为25%(4/16),Flk-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和Ⅱ有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阳性染色强度分别明显高于Ⅲ级,组间差异显著,(P<0.01)。15例正常膀胱组织无Flk-1阳性反应。Flk-1表达强阳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VEGF同样呈强阳性表达。结论:Fkl-1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ype II of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receptor,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和TβRⅡ表达。结果TGFβ1与TβR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TGFβ1与TβRⅡ两者表达呈一致性(P>0·05);TGFβ1与TβR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均<0·05);其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期别、浸润肌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TβRⅠ和TβRⅡ基因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Ⅱ(TβRⅠ、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5例ESCC及59例癌旁组织中Tt3R Ⅰ和TI]RⅡ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和41例ESCC及15例癌旁组织中TβR Ⅰ和TβRⅡ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2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参数和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TβR Ⅰ在ES-CC和癌旁组组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2.3%(34/65)和40.7%(2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0.P=0.1 95.TβRⅡ在ESCC和癌旁组组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0.8%(46/65)和47.5%(28/59),ESCC组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γ2=6.984.P=0.008.TβR Ⅰ和TβR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资料无关,P>0.05.ESCC组TβRⅠ和TβR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1=-3.393,P1=0.001;t2=-2.358,P2=0.022).ESCC组中发生甲基化和未发生甲基化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7,P1=0.206;t2=-0.922,P2=0.362.结论:TβR Ⅰ基因甲基化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无关,而TβR 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引起基因转录失活,导致ESCC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ypeⅡ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和TβRⅡ表达。结果:TGFβ1与TβR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TGFβ与TβRⅡ两者表达呈一致性(P〉0.05);TGFβ1与TβRⅡ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均〈0.05);其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期别、浸润肌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于冬梅  李才安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2):103-106,F004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膀耽正常粘膜、膀胱乳头状瘤及膀胱移行细胞癌共23倒(正常粘膜3例、乳头状瘤5例及移行细胞癌15例,移行细胞癌分三级,Ⅰ级、Ⅱ级、Ⅲ各5例),其结果显示,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和乳头状瘤细胞核及移行细胞癌细胞核Ⅰ、Ⅱ、Ⅲ各组之间胞核DNA含量均值有显著的差别(P<0.05~0.01)。本文通过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作者认为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移行细胞癌分级及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乙酰肝素酶与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乙酰肝素酶和MMP-2阳性率分别为Ⅰ级38.2%、26.5%,Ⅱ级61.8%、66.7%,Ⅲ级77.1%、80.0%;乙酰肝素酶与MMP-2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乙酰肝素酶和MMP-2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检测乙酰肝素酶与MMP-2表达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性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探讨TβRⅠ及TβR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βRⅠ及TβRⅡ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这两种受体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受体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TβRⅠ及TβRⅡmR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且TβRⅠ及TβRⅡmRN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TβRⅠ及TβRⅡ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βRⅠ及TβRⅡmRNA的表达水平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可能为将来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从而寻找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MMP2和E-cadherin表达在膀胱癌中的侵袭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2 )和钙粘附分子E cadherin(E 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侵袭效应。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 10例正常膀胱粘膜 ,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MMP2和E CD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粘膜MMP2呈阴性表达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阳性表达分别为2 3 % (7/3 0 )、5 8.3 % (2 1/3 6)、76.7% (2 3 /3 0 ) ,三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正常粘膜E CD呈强阳性表达 ,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正常表达分别为 86.7% (2 6/3 0 )、5 2 .8% (19/3 6)、2 6.7(8/3 0 ) ,三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MMP2阳性表达和E CD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生存率密切相关 ,检测MMP2和E CD的表达有助于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typeⅡ,TGF-βⅡ)表达缺失或降低,从而使其逃脱TGFβ的生长控制而获得恶性增殖能力.在胃肠癌中,TGF-βRⅡ polyA序列的移码突变是造成受体表达异常的主要原因;头颈部癌中,TGF-βRⅡ点突变引起其蛋白产物磷酸化功能障碍;乳腺癌细胞TGF-βRⅡ表达缺失可能与其蛋白运输异常有关,基因及药物治疗可恢复TGF-βRⅡ表达,逆转肿瘤细胞恶性表型,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中TGFβ1、TGFβRⅡ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斌  袁宏银  冯茂辉  胡名柏  魏正专  张峰 《癌症》2000,19(9):945-945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一族在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基本调节作用的激素样活性多肽,它包括五种异构体(TGFβ1-5),TGFβ1是人体内的主要形式.TGFβ通过与细胞膜上的TGFβⅠⅣ型受体结合,发挥其各种细胞信号传递作用.TGFβ1和TGFβRⅡ的变化与多种肿瘤相关.本文检测了70例大肠癌组织TGFβ1和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Sun R  Chen MY  Sun J  Zhang Y  Zhang CQ  Hou JH  Hong MH 《癌症》2007,26(9):1005-1009
背景与目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检测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受体TGFβR Ⅰ、TGFβRⅡ和该通路下游的细胞内关键分子Smad4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91例鼻咽癌组织中,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中各关键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TGF-β1、TGFβRⅠ、TGFβRⅡ和Smad4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2%、73.6%、62.6%、72.5%;TGF-β1阳性的鼻咽癌病例在Ⅰ、Ⅱ、Ⅲ、Ⅳ期中分别为0、12.7%、50.8%、36.5%,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Ⅰ阳性率各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RⅡ阳性率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阳性率各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表达阳性病例局部复发率(22.2%)与表达阴性病例(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阳性病例5年生存率为63.5%,与TGF-β1阴性病例(82.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RⅠ、TGFβRⅡ和Smad4的阳性与阴性表达病例在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信号通路中四种关键分子的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在远处转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存在TGF-β1自分泌现象.TGF-β1阳性病例局部复发率高于阴性病例,而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