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对比剂团注在MRI检查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剂量对比剂注射器团注在脑转移瘤及其血管成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作为对照,其中26例脑转移瘤患者增强扫描分别采用单剂量手推方式注射(10ml和大剂量注射器团注,并对图像做对比分析。对22例体部血管病变患者和15例肝、肾移植患者及供体行常规扫描后的增强血管成像(enhancedMRA)。快速大剂量团注(20~40ml扫描以1.5~3ml/s流率经上肢大静脉注射造影,造影前根据病灶和血管大小,首先预设置流率、流量及注射时间,再对所选择的病变区域或血管行快速动态扫描和延迟扫描。结果:35例均已确诊有原发病灶的脑转移瘤忠者中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活检病理证实。19例体部血管病变经DSA证实。所有检查均获成功,且大剂量注射器团注组对病变显示优于小剂量手推组。结论:大剂量的注射冕团注能更清晰显示病灶数目和病灶大小、数目和病灶内钙化、坏死以及供给血管情况,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利用对比剂造成血管组织间的对比进行血管成像,因其具有简便易行、图像清晰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在椎动脉CEMRA中,正确测算扫描延迟时间是CEMRA成败的关键,小剂量团注试验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延迟时间,获得较好的血管对比。但小剂量团注试验存在增加背景信号的缺陷,文献报道小剂量团注试验对比剂用量多为2~3ml[1~3],本文对30例椎动脉CEM-RA病例作1ml剂量团注试验,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其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30例椎动脉病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2~81岁,平…  相似文献   

3.
团注追踪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Bolus chasing)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6例CTA或彩超诊断为下肢动脉性病变的患者,介入治疗前采用Bo-lus技术行下肢动脉追踪造影,全程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范围和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56例患者中有47例获得优质的动态DSA图像,动脉主干及分支均显示清晰。病变血管的范围、狭窄程度、侧支血管的分布亦显示清晰,占总病例数的84%。9例未能获得满意的图像,占16%。其中6例因造影剂用量不当(2例)或病人疼痛(4例)造成运动伪影,3例因遮盖不当产生饱和伪影而未能获得优质的动态图像,改用常规分段DSA造影。结论:Bolus chasing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互动式造影剂追踪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患者进行双侧或单侧互动式造影剂追踪下肢动脉造影,远端血管显示不佳的行超选择造影。结果27名患者共进行造影35例次,清晰显示病变29例次,良1例次,差5例次。结论互动式造影剂追踪技术能一次大范围显示下肢动脉形态、结构,缩短检查与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朱纯生  郑晓林  洪国斌  何强  黄桦   《放射学实践》2010,25(2):208-210
目的:探讨对比剂团注跟踪造影技术(Bolus Chasing)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对33例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并与传统DSA分段造影法(12例)进行对比,分别比较二者的患者X线吸收剂量、对比剂用量、造影完成时间,并对团注跟踪造影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价。结果: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和传统DsA分段造影法完成单侧下肢动脉造影患者x线吸收剂量分别为(11.00±1.37)mGy和(22.33±2.23)mGy,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9.27±1.92)ml和(28.50±2.28)ml,造影完成时间分别为(4.38±0.49)min和(12.37±0.84)min,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进行下肢动脉造影较传统分段造影技术具有使用对比剂少、检查时间短、图像直观等优点,且能一次性准确显示全下肢血管的解剖情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步进DSA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DSA血管造影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要借助DSA血管造影术来完成。步进DSA技术是目前血管造影中 ,观察下肢动脉血管解剖和病理改变较先进的检查技术 ,较之分段DSA血管造影有许多优越性。笔者总结了 30例步进DSA下肢动脉造影 ,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病人来源 :本组 30例患者均为临床随机病人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2~ 74岁 ,平均 48.6岁。其中临床疑诊心脏病栓子脱落引起的下肢动脉栓塞 11例 ,动脉硬化 8例 ,血管瘤3例 ,外伤引起的血管损伤 5例 ,血管畸形 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技术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对19例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血管造影动静脉三维动态扫描成像.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结论 MR三维动态增强移床扫描成像技术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阻塞疾病的诊断方法很多,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CT增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弥补了上述方法的一些不足,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例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53~78岁,平均69岁。下肢疼痛21例,下肢肿胀13例,足背动脉减弱22例,趾端变黑或坏疽9例,1例截肢后又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1例行彩超检查提示动脉狭窄或闭塞。1.2扫…  相似文献   

9.
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灌注及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压力注射器在磁共振灌注及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体会,探讨其在磁共振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脑肿瘤患者脑灌注成像,28例血管病变患者常规增强扫描及5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成像,使用Medrad Spectris MR injector注射器经上肢大静脉进行快速大剂量对比剂团注。造影前根据病变或血管的大小,首先预设置流速,流量及注射时间,对选定某一病变区域用动脉程序行短时扫描或延迟扫描,作为对照,另12例脑肿瘤患者脑灌注成像采用手推方式注射,并对脑灌注曲线做对比分析,结果:42例脑肿瘤中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6例外院手术,6例本院活检穿刺,28例血管病变经IADSA证实,所有检查均获成功。脑血流灌注曲线压力注射器组优于手推组,28例血管病变血管造影像及5例心肌灌注图像均达诊断标准。结论:压力注射器可保持稳定速度,确保对比剂浓度以完成准确灌注,江可根据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成像程序调节速度和时间,更为精确地进行上述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下肢64层MSCTA血管减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的图像重建成薄层进行减影,从减影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54例减影均能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