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098-1099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曲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在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踝关节骨折发病率约占全身各关节骨折首位[1]。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正常急死者离体小腿在模拟单肢负重状态下,踝关节距骨关节面所承受的应力、应变及其分布。并比较了踝关节在不同角度时,距骨关节面应力、应变及其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足的主要功能是负重、行走、维持身体平衡和吸收震荡.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踝和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足与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足与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足踝部骨折后功能受限,不能站立和负重行走,局部压痛明显、肿胀,甚至有水疱、广泛性瘀斑.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如外翻的内踝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及压痛都局限于内踝骨折部,足外翻时内踝部疼痛加剧;内翻内踝骨折则不然,外侧韧带一般都有严重撕裂,断裂部疼痛加剧.治疗方法包括手法整复、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或微创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行走时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踝关节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复位要求高,如果关节面对位不良,踝关节增宽,都会引起负重疼痛或关节不稳、松动或运动受限。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我院2001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206例双踝骨折患者,分别以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二种方式进行治疗,现就其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龚文鹏 《实用新医学》2007,8(4):344-344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踝关节扭伤在军事训练和体育活动中十分常见。2002年以来,我们用综合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46例,疗效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重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运动,主要靠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当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如果治疗不当,都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踝部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需要完全复位,如果关节面对位不良,踝穴增宽或变窄,都会引起负重疼痛或关节不稳定,松动或运动受限,日后必将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对踝关节损伤的治疗,必须严格要求。不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均应使骨折解剖对位,损伤韧带愈合良好为原则。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行走、运动和接受震荡的主要关节 ,全身重量都落在踝关节上面 ,加上跑跳动作是所有动作不可缺少的动作 ,因此 ,踝关节的损伤是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常见病 ,现介绍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几种体育疗法。1 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初期疗法急性踝关节的韧带损伤后 ,肿胀和肌肉痉挛都较明显 ,消除肿胀是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经仔细检查确诊是软组织损伤时 :1 .1 立即进行冷敷止血 最简便的冷敷方法是将患肢浸于冷水中或用冷水冲淋 1 0min左右 ,使局部血管收缩 ,减轻局部充血 ,降低组织温度 ,抑制神经的感觉 ,有止血、退热、镇痛的…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秀梅 《中原医刊》2003,30(23):65-66
踝关节骨折是指胫腓骨远端内外踝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落在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运动,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趾屈运动,当踝部发生骨折脱位,关节面要求对位良好,否则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从1989年3月~2002年2月我科共收治踝关节骨折病人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6):475-478
<正>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戌关节,人在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双踝关节,行走时踝关节承受体重巨大的压力,因此踝关节非常容易受伤,占骨关节损伤的10%~25%。踝关节损伤中约有50%会导致距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s of talus,OCLTs)[1],较轻距骨软骨损伤开始于软骨表面或软骨全层,随着损伤继续或缺乏治疗,可出现软骨与软骨下骨剥离形成游离体,继而出现软骨缺损,当累及软骨下骨可使骨硬化、坏死,并骨囊肿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手段和方法,采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50名健康儿童足底压力变化进行动态测试。方法:通过对儿童自然行走、背负2.5 kg和5 kg负荷三种形式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强、冲量、足轴角指标变化,对儿童负重行走的足底压力特征及步态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负重行走时,前掌所受压强和冲量占整足百分比随负重的增加而增大,这使得足前掌中部位易出现疲劳和损伤。儿童行走时足部蹬离地面阶段时随着负重增加而变长,同时足外翻程度和足轴角亦随负重增加而变大。结论:儿童背负负荷过大增加了儿童行走的不稳定性,时间长久会对其足弓形成伤害并增加了足外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戊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在踝关节上 ,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 ,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当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以及下肢手术后 ,都会因治疗过程中的固定及本身的损伤等原因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 ,如垂足、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 。从 1998年 1月至2 0 0 1年 1月我们对 360例下肢疾患病人使用下肢被动运动器 (即ContinuesPassiveMotion ,CPM) ,协助病人进行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有效率达 95 % ,现介绍如下 :1 原理及操作程序1.1 原理 :CPM是通过摸拟人体自然运动 ,激发人体自然复原力 ,发挥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有限元模型探讨踝模拟扭伤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1例中国成年踝关节无病变志愿者,建立正常行走中立位及踝内翻扭伤的踝足有限元模型,对比两种工况下踝关节Von Mises应力分布、距骨运动变化规律,分析横向力和纵向力对内翻扭伤的影响情况。结果:正常行走中立位时,最大Von Mises应力位于距骨外突及距骨后突;踝内翻扭伤时,距骨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距舟关节、距骨颈和距骨侧突。纵向力影响下,距骨颈、内踝、外踝、距下关节等节点应力均有统计学意义,横向力影响下,8个节点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翻扭伤时,踝穴大小形态决定踝关节稳定性;纵向力影响较大。扭伤后,应增加休息,减少纵向力影响,使踝关节尽快恢复,防止因养护不当造成踝关节稳定性下降、习惯性崴脚及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骨折临床上比较多见,属于关节内骨折。由于踝关节是负重关节,处理不好,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影响患肢功能。我科近几年对踝关节骨折56例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踝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骨折或术后1周内宜取平卧位,卧硬垫床,肿胀消退后可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患肢抬高15°~30°并保持中立位,健肢及其他重物不可压迫患肢,注意观察患者体位、角度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防止患肢畸形愈合.患者6~8周后去除外固定,指导其加强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并逐步协助其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踝关节缓慢牵伸延长融合对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陈旧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均采用踝关节缓慢牵伸延长融合新方法治疗。术中行踝关节截骨、Orthofix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7 d开始踝关节缓慢牵伸延长,至踝关节间隙牵开1~2 cm ,双下肢基本等长时结束,踝关节完全骨性融合后取出外固定支架开始负重行走。结果随访10~23个月,平均16个月。3例患者踝关节平均在术后9个月得到骨性融合并拆除外固定支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及后足功能评分,3足平均评分由术前的25.6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的76.3分。结论踝关节缓慢牵伸延长融合对陈旧性踝关节损伤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关节之一,它是人体与地面接触的枢纽,既有负重功能,又是人体在运动时变化最复杂的合力中枢,人体能够完成站立、行走、下蹲、跑跳等动作与踝关节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关节损伤之一,其发生率在下肢损伤中居第二位。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大约占全身骨折的3.9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人群踝关节屈伸等速肌力为踝关节的临床康复评估及训练提供依据;探讨不同运动参与水平的的健康青年踝关节屈伸肌肉力量的差异。方法 利用BIODEX-S4 Pro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与训练系统对192名20~29岁健康青年进行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结果 男女比较,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peak torque, PT)以及峰值力矩/体重(peak torque/body weight, PT/BW)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不同角速度测试下踝关节主动肌拮抗肌比率(peak torque ratio, PTR)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规律运动人群和不运动人群的PT以及PT/BW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规律运动人群踝关节屈伸肌力明显高于不运动以及不规律运动人群(P<0.05)。结论 男性踝关节屈伸肌力量明显大于女性,但是主动肌拮抗肌比率基本相同;规律的有氧运动对提升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用多功能骨折外固定器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6例,随访11~34个月。13例骨折8~12个月内愈合并撤除外固定器,迟缓愈合2例,1例撤除外固定器后发生再骨折改用髓内针固定。本组8例术后10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行走无疼痛;6例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疼痛不明显,轻度跛行;2例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含改用髓内针的1例),负重时疼痛,较明显跛行。  相似文献   

19.
足底受力测试装置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用一种可以精确地测定足底在静止站立和行走时各区受力量的力板传感器装置,该力板上排列了49只压力传感器,力板嵌入走道内,受检者赤足踩到力板上时,示波器记录下各传感器受力波形。将足底各区受力的峰值与体重的百分率作为该区受力的量值。在55名正常人(110足)测得在静止站立时,足跟及足前部所承担的体重各约占50%左右,五个蹠骨头的负重值从蹠1到蹠5呈明显递减,内纵弓在静止站立时,承担体重的83%左右,与传统的三点负重之说不同。在8例(13足)嘴(足母)外翻患者,足前部各区受力发生了变化,(足母)趾及其蹠骨的负重值显著减少,而外侧特别是蹠2、蹠3负重值增高。这一足底各区受力的定量分析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诊疗手段,并有助于阐明应力性足部疾病的各种病理情况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损伤是骨科常见的外伤之一,踝关节又是人体负重、行走的重要关节。任何一个负重关节发生骨折以后,最可靠的恢复功能的方法是使关节面解剖复位,对于移位的腓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并行钢板内固定是常用的固定方法。除了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尚需要早期功能练习以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