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减轻表柔比星化疗引起的心脏毒性作用。方法将常规应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每日静脉输注,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采取其他治疗。观察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临床证候、心脏毒副反应、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明显改善Karnofsky评分(P〈0.01),降低表柔比星化疗引起的临床中医证候评分(P〈0.01);可显著减少心脏毒副反应(P〈0.05),降低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P〈0.05),提高左室射血分数(P〈0.0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可以减少表柔比星化疗引起心脏毒性,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癌药多柔比星(ADM)对心脏的毒性反应。方法对1088例接受多柔比星化疗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1088例患者用多柔比星化疗前心电图均正常,化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ST段压低、T波低平、T波倒置、肢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352例(异常率32.3%)。结论多柔比星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心电图作为一种监测化疗药物对心肌毒性的方法,经济、实用、简便,重复性好,可在临床用于监测药物的心脏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分为对照组、多柔比星组、TPO组。多柔比星组及TPO组小鼠第1天予多柔比星20 mg/kg经腹腔注射;TPO组小鼠予TPO 15μg/kg,共3次经腹腔注射。第1天(多柔比星注射前)和第5天予小鼠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第5天取小鼠心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评价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比较第1~8天内多柔比星组和TPO组存活率。结果与第0天相比,第5天多柔比星组的心率、每分钟心输出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见小鼠心肌组织明显损伤,说明药物性心肌损伤的模型能成功建立。相对多柔比星组,TPO组心率、每分钟心输出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组镜下评分示心肌损伤显著降低,8 d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多柔比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O对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属蒽醌类抗肿瘤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癌药之一,但对心脏有毒性作用,怎样减轻其心脏毒性,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门问题。本文就DOX心脏毒性的监测及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樊凌云 《内科》2010,5(3):303-305
多柔比星(doxombicin,DOX)属蒽醌类抗肿瘤抗生素,具有抗瘤谱广、抗瘤作用强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但DOX对心肌具有毒性损伤作用。心肌细胞铁代谢平衡是维持心肌细胞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DOX致心肌细胞铁超载使心肌细胞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增加是其对心肌毒性作用的重要机制。本文就DOX致心肌细胞铁超载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表柔比星诱导的小鼠心肌病模型并探讨高频率超声心动图对其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7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各35只.两组各以第3、4、5天为超声检测时间点。给药组腹腔注射10mg/kg表柔比星,对照组注射同容量0.9%氯化钠溶液。每天监测心率,第3、4、5天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每分钟心输出量(CO)。第5天处死小鼠,取心肌组织行心肌病理学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鼠心率呈下降趋势,第4天、第5天心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状态比较,给药组小鼠第4天每分钟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2.7)mL/minm(7.6±2.2)mL/min,P〈0.05];第5天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P〈0.01)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无明显变化;第5天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给药组小鼠组织学评分中位数为2.5。与对照组相比,第5天小鼠心脏重量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电镜检查显示给药组小鼠心肌细胞内水肿、线粒体肿胀、部分肌纤维断裂。结论通过腹腔注射表柔比星,短时间内能在小鼠诱导出药物心肌病模型。小鼠清醒状态下高频率超声能成功评价该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脉饮(SMY)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DOX组、DOX+低SMY组、DOX+高SMY组。建立DOX损伤模型,SMY干预8 w后,心脏彩超检测心功能;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荧光酶标仪检测活性氧物质(ROS)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指数(AI)。结果 DOX可诱导ROS过度累积,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显著上升,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下降,AI显著升高,心肌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损伤,导致心功能显著下降。SMY处理可部分逆转DOX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 SMY对DOX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在于降低DOX诱导的心肌过度氧化和凋亡。  相似文献   

8.
孟辉  杨静  于洪波  汪森明 《山东医药》2010,50(22):31-32
目的观察负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微球瘤内注射治疗荷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效果。方法采用W/O型乳化—固化法制备表柔比星—壳聚糖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壳聚糖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载药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累积释放率。将18只H22皮下肝癌荷瘤小鼠分成3组,分给予以下治疗: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瘤内注射表柔比星、瘤内注射载药微球,监测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结果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约为105μm,粒径大小较一致,包封率约为80%,载药率约为11%,2周的累积释放率为84%。瘤内注射表柔比星、负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微球组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10%、31%。结论表明壳聚糖微球是一种有效的表柔比星局部缓释剂型,瘤内注射负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微球治疗肝癌有较强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表柔比星、紫杉醇、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MTT比色法初步测定四种抗癌药物对MDA-MB-435细胞体外抑制活性;利用形态学观察考察四种药物对靶标细胞的形态学影响;利用甲瓒结晶生成分析四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杀作用;利用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评价四种药物对靶标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四种抗癌药物在1μmol/L和10μmol/L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都显示出很好的体外抑制活性,其中表柔比星在10μmol/L或者紫杉醇、羟基喜树碱在1μmol/L和10μmol/L对乳腺癌MDA-MB-435抑制率>94%,表柔比星在1μmol/L或者奥沙利铂在1μmol/L和10μmol/L抑制活性相对较低;形态学观察、甲瓒结晶生成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表明表柔比星在1μmol/L或奥沙利铂在1μmol/L和10μmol/L毒性较小,而表柔比星在10μmol/L或者紫杉醇、羟基喜树碱在1μmol/L和10μmol/L都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紫杉醇、羟基喜树碱或高浓度表柔比星主要通过细胞毒性发挥抗肿瘤作用;奥沙利铂或低浓度表柔比星则是通过生理途径发挥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对体外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H9C2细胞株;利用差速贴壁分离法提取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用多柔比星诱导H9C2细胞株及原代心肌细胞凋亡,使用TPO干预该过程。采用下列方法研究TPO对体外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1)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不同TPO浓度下的多柔比星诱导H9C2细胞株凋亡的存活率;(2)动态观察TPO干预前、后24h及48h的原代心肌细胞集落跳动心率的影响;(3)特异荧光探针JC-1染色H9C2细胞,予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荧光强度,计算各组的凋亡率。结果(1)MTF法示多柔比星使心肌细胞存活率降至73.8%±1.09%;TPO浓度50、100ng/mL作用后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分别为84.6%±3.59%、85.6%±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多柔比星使原代心肌细胞集落第48h心率降低,明显低于多柔比星+TPO组(TPO浓度为10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8.45%vs.47.8%±11.45%,P〈0.01)。(3)TPO使由多柔比星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由17.8%±8.8%降低至11.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O对体外心肌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通过对抗细胞凋亡或诱导血管形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