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I)检查在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膝关节病变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对128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行 MRI 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中隐性骨折10例,MRI 表现为 T1、T2序列可见斜形、不规则形低信号影;半月板损伤66例,MRI 表现为脂肪抑制(STIR)序列低信号,半月板影出现短线状、条状或片状稍高信号影;关节韧带损伤78例,MRI 表现为低信号条索状韧带影扭曲位置失常或局灶性、弥漫性增粗、不连续、消失或出现不规则信号影。本组中骨挫伤70例,关节积液12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126例。结论 MRI 检查是临床诊断膝关节疾病的重要、可靠的检查手段。MRI 可以清晰显示韧带、半月板、关节腔、滑膜及肌腱等形态、位置及信号的变化,是诊断膝关节疾病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2.
分析1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MRI征象,直接征像包括韧带局限性或弥漫性信号增高、不同程度变细或呈波浪状,间接征像包括胫骨或股骨骨折或挫伤,内侧半月板损伤或移位,内侧副韧带损伤及胫骨前移位等。MRI能准确诊断绝大多数ACL撕裂,是检查是诊断膝关节ACL撕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MRI表现、分型及损伤特点,以提高对盘状半月板MRI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3月~2012年9月我院18例经临床检查或手术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对照。结果:18例患者中单侧膝关节检查16例,双侧膝关节检查2例,其中外侧盘状半月板16例,内侧盘状半月板2例,其中板型12例、楔型4例、肥角型2例。结论: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半月板,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半月板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半月板增厚、增宽,宽度大于15mm,轴位上类似圆盘状,易损伤、撕裂,MRI能很好地显示盘状半月板,能对盘状半月板定性诊断及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盘状半月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探讨MRI诊断半月板囊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并经关节镜手术证实的52例半月板囊肿患者的MRI表现,研究半月板囊肿的形态、部位、大小、信号特征及其与半月板的毗邻关系。结果52例半月板囊肿(外、内侧半月板囊肿的发生比率为2.7:1),包括半月板内型囊肿14例,半月板旁型囊肿3s例,滑膜囊肿3例。半月板囊肿多为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T1WI呈均匀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部分呈多囊分隔状。结论MRI能够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进行准确分型、定位,可作为诊断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半月板囊肿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MRI)三维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True FISP)序列对膝关节半月板根部的成像效果以及诊断半月板根部撕裂(MRT)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经关节镜手术探查确诊MR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1.5T MRI进行膝关节检查,先行常规平扫,再分别采用3D-True FISP序列、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和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进行半月板成像。观察各序列下内侧半月板后根(PRMM)、外侧半月板后根(PRLM)、内侧半月板前根(ARMM)与外侧半月板前根(ARLM)的原始图像与重建图像,评价半月板根部解剖图像清晰度。测量不同序列下半月板与邻近组织的信号强度,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度噪声比(CNR),观察指标差异。基于金标准,评价各序列诊断MRT的准确率。结果 PRLM与ARMM两个部位3D-True FISP、3D-DESS与3D-SPACE序列图像优良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MM与ARLM部位3D-True FISP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低场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MRI检出并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旁型囊肿20例,半月板内型囊肿2例,滑膜囊肿2例。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MRI特征表现,探讨其诊断关节囊内骨折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7月39位患者膝关节外伤MRI图像,其中1位病人行双膝关节MRI平扫,磁共振表现均为典型关节腔积脂血症,可对其信号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40例MRI为脂血症(1例为气脂血症),所有病例DR检查提示膝关节骨折及关节腔积液。结论:脂血症在MRI上显示其脂肪及血液信号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特有的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腿肌肉撕裂伤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19例有明确小腿外伤病史、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伤病例,总结其特征性的MR/表现。结果:MRI诊断完全撕裂12例,MRI特征性表现为肌肉形态不规则,各序列呈混杂性高信号,连续性完全中断并回缩,肌肉纵径缩短,横径增宽,肌肉断端上部呈“羽毛”状改变;部分撕裂7例,MRI表现为肌腹增粗,体积增大,在各序列肌肉内弥漫性高信号,但在矢状位或冠状位显示有层面连续。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小腿三头肌肉形态及其内部结构,可以准确诊断撕裂的部位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科低场强MRI的T1、12加权像(T1、T2W)的信号对于脑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0.2TMRI检查并通过临床证实的58例脑出血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在脑内出血的不同时期T1WI、T2W1分别表现为不同的信号。结论:低场强MRI对脑内出血的诊断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超声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就诊的60例KOA患者的超声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男14例、女46例;年龄43~82岁,中位数65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双侧18例。观察比较KOA的超声与MRI表现特点。结果:KOA患者60例78膝,MRI及超声检查均显示有骨质增生及骨赘形成,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膝关节内外侧髁及上下关节缘斑点状、唇样结构的强回声伴声影。超声检查发现关节积液76膝,声像图表现为髌上囊或内、外侧关节间隙有液性暗区,具有可压缩性,其中68膝透声可,8膝透声欠佳; MRI检查发现关节积液78膝,呈长T1、长T2信号,质子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超声检查发现滑膜增生56膝,声像图表现为团块状、结节状或绒毛状向髌上囊或关节腔内突起,探头加压或关节活动时部分可见飘动; MRI检查发现滑膜增生57膝,表现为髌上囊及关节腔内T1WI呈稍低信号,质子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影。超声检查发现关节软骨损伤62膝,声像图表现为软骨边缘毛糙、模糊、变薄或局部缺损,透声增加,重者软骨低-无回声带消失; MRI检查发现关节软骨损伤69膝,表现为软骨或软骨下信号异常。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分别发现关节间隙变窄23膝和28膝。超声检查发现侧副韧带损伤26膝,声像图表现为韧带增厚,回声不均匀减低,韧带附着端骨皮质毛糙,血流信号增加; MRI检查发现侧副韧带损伤32膝。超声检查发现关节内游离体3膝,声像图表现为髌上囊或其他与关节相通的滑囊内出现强回声后伴声影或低回声,边界规整或毛糙;MRI检查发现关节内游离体5膝,表现为不均匀减低信号影。超声检查与MRI检查均发现腘窝囊肿10膝。超声检查发现半月板损伤20膝,声像图表现为半月板回声不均,部分探及横形或纵形无回声区; MRI检查发现半月板损伤45膝,表现为T2WI及质子压脂序列上高信号,提示半月板损伤或撕裂。超声检查发现半月板突出12膝,MRI检查发现半月板突出15膝。超声能量多普勒或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上增生滑膜上有点状、短棒状或分枝状血流信号43膝,MRI不能显示滑膜血流信号。MRI检查发现关节骨髓水肿32膝,表现为质子压脂序列上高信号;而超声无法显示骨髓水肿。结论: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在KOA的诊断中均能提供客观影像依据,KOA在超声和MRI检查中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软骨损伤及滑膜炎。超声检查能反映KOA患者患膝滑膜血流信号,而MRI可用于骨髓水肿的判断,两种检查方法各具特色,在KOA的诊断中可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表现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30例临床疑似半月板损伤患者常规MRI自旋回波序列扫描的MRI表现总结分析。结果: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的高敏感性及其优点,对临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帅  严海霞  张宏艺  焦锋 《中医正骨》2023,(3):73-77+8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川”字形三针全内垂直缝合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桶柄状撕裂(bucket-handle tear of the medial meniscus, BHTM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川”字形三针全内垂直缝合技术治疗膝关节BHTMM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18~55岁,中位数29岁。左膝18例,右膝21例。新鲜损伤26例,陈旧损伤13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膝关节疼痛、酸软无力、交锁、屈曲或伸直受限等;体格检查均显示膝关节内侧间隙压痛,麦氏征和半月板研磨试验阳性;膝关节X线检查均显示膝关节骨质无异常或有轻微退变;膝关节MRI检查均显示冠状位上“分离征”,矢状位上“双后交叉韧带征”。BHTMM长度(43.87±4.40)mm。病程1~48周,中位数6周。记录手术时间。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半月板损伤诊疗与康复》中半月板损伤的MRI影像学评价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半月板愈合情况和临床疗效。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交叉韧带损伤的低磁场MRI表现和对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低磁场磁共振对4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资料和术后及关节镜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0例患者中共计44条交叉韧带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0条,后交叉韧带损伤14条.MRI诊断交叉韧带部分性撕裂符合率为93%,完全性撕裂的符合率为100%.结论:MRI作为一种准确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准确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价值,目前已普遍应用于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了60例临床诊断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示60例120个半月板中,MRI表现正常6个,呈典型Ⅰ-Ⅲ度MRI表面87个,不典型表现者27个,与手术结果对照,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5.0%,准确性为91.2%。表明MRI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能准确诊断半月板损伤的理想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性骨折及软骨损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31例、脊柱20例、踝关节23例、肩关节4例共78例有临床症状的X线平片检查、15例同时行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的病人结果,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STIR,分析各个序列的隐性骨折显示的阳性率。结果?膝关节31例共49处膝部隐性骨折,脊柱20例共有25处隐陛骨折,踝关节23例共有34处隐性骨折、肩关节4例共有5处隐性骨折,STIRT2WI与T1WI序列对病变检出率较高,分男Ⅱ为100%、89.3%及76.15%,其中膝关节31例通过与关节镜对比合并软骨损伤的有9例,MR/发现报告4例。隐性骨折的受累区域呈骨皮质下不规则形TlwI低信号T2wI低信号,可表现为线状、网状或不规则形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的水肿改变。结论,低场MRI在膝关节隐性骨折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并能准确定位,是隐性骨折检查的最佳选择,但是低场MRI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膝关节创伤后对关节内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CT、MR影像资料。结果:30例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均有关节内骨折,DR片显示关节囊肿胀,密度增高,髌股间隙增宽,CT检查关节囊内脂肪一血液界面征,MR检查关节囊内双层、三层不同信号影并且均有骨折和骨挫伤存在,同时伴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结论: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影像学有其特征性表现,以MR显示最佳,合并关节内骨折,是诊断关节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骨挫伤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骨挫伤患者资料,并进行MRI分析。结果48例骨挫伤共发现病灶65处,骨挫伤MRI征象表现为条状、斑片状、片状或地图样改变,在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在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MRI是骨挫伤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骨挫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为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MRI表现,对60例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60例半月板BHT的MRI图像中,内侧半月板36例,外侧半月板24例,双前(后)交叉韧带征49例,阳性率81.7%(49/60);半月板碎块内移征53例,阳性率88.3%(53/60);半月板翻转征32例,阳性率53.3%(32/60);双半月板前角征27例,阳性率45%(27/60);领结缺如征46例,阳性率76.7%(46/60);外周残半月板征48例,阳性率80%(48/60)。表明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具有典型的MRI征象,MRI对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1.5 T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间许昌市立医院接诊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CT与MRI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观查膝关节受损病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与CT检查的检出率相比,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影像学分析,半月板受损呈低信号内放射状、线状高信号为主,区域不规则;韧带损伤中T1加权成像(T1WI)以高低信号、低信号为主,T2加权成像(T2WI)呈高信号、扁平条带状低信号阴影为主,边缘不规则,界限线模糊;骨质损伤中病界限模糊,T2WI加权信号呈等–高信号状,T1WI加权信号表现为低信号;关节腔积液影像呈波浪状,部分有分层,T2WI加权信号以高信号为主,而T1WI加权信号以低信号为主。结论:应用1.5 T 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较CT更突出,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低场强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4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场强磁共振诊断,研究诊断结果。结果低场强磁共振检查结果为:26例Ⅲ级损伤,13例Ⅱ级损伤,5例Ⅰ级损伤,与关节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44/48)。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低场强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