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治疗46例53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关节镜下进行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后,采用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腱游离移植重建MPFL,调整移植肌腱在不同角度下屈伸活动时的张力,关节镜下观察髌骨运动轨迹和股骨滑车与髌骨的对应关系,然后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将肌腱端固定于股骨内侧髁的骨道内,同时行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了解髌股关节的稳定情况、脱位复发、患膝主观症状以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12~24个月),膝关节稳定性增加,髌骨脱位无复发.恐惧试验阴性,髌骨轴位X线片和CT示髌股关节解剖关系恢复正常.手术前后Kujala 髌骨稳定度问卷评分术前(54.6±5.4)分,术后(92.3±8.9)分(t =55.41,P<0.01).所有患者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CT检查对比发现,髌骨与股骨滑车适配角从术前的(27.8±8.1)°改善为(2.3±9.4)°(t=20.87,P<0.01).肌腱供区踝关节活动良好,功能没有影响.结论 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与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腱移植重建MPFL,结合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并且避免了膝关节周围切取肌腱的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9例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行髌股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均于术前1d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术后第1d开始主、被动屈伸膝关节。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出院后第1、6、12个月随访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进行VAS和HSS评分并询问患者主观满意度,将记录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并随访,随访时间25~37个月,平均28.4个月;末次随访VAS 0~1分,平均(0.32±0.12)分, HSS 93~98分,平均(96.34±3.64)分;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髌骨轨迹不良、髌骨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对本次手术满意率100%。结论髌股关节置换能有效减轻乃至消除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所致疼痛,改善因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是保守治疗失败后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21例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了影响疗效的因素.临床资料本组21例(28膝)髌软骨软化症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根据Outbridge软骨退变分级标准,I级髌骨软骨退变8膝,Ⅱ级13膝,Ⅲ级4膝,Ⅳ级3膝.采用屈膝45.位Merchant髌骨轴位x线摄片结合关节镜检查诊断髌股排列错乱,发现髌骨倾斜16膝,髌骨半脱位6膝,髌骨倾斜与半脱位并存6膝.本组患者28膝均在关节镜辅助下实施经皮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结果随访平均17.2月,按照Crosby和Insall疗效评定标准,优12膝,良12膝,一般4膝,优良率达85.7%.结论本术式治疗伴有髌股排列错乱的髌骨软骨软化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软骨退变的程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辅助下修复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创伤性髌骨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修复术在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中的效果。方法:2000年12月~2004年2月,收治22例创伤性髌骨不稳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年龄16~33岁(平均23.7岁);所有患者在第一次脱位时均有外伤史,术前脱位次数3~7次。术中先进行关节镜检查,评估髌骨轨迹和髌股关节的动态匹配关系,确认MPFL损伤部位后进行修复,并于关节镜下监视调整MPFL的张力。髌骨外侧支持带明显紧张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经正规康复治疗。随访24~38个月(平均28.6个月),根据Larsen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22例膝关节术后髌股匹配关系均获得重建,随访期内未发生髌骨再脱位。根据Larsen评分,优18例、良4例。结论:修复MPFL对于创伤性髌骨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关节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治疗创伤性髌骨半脱位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56膝)关节镜治疗的创伤性髌骨半脱位患者进行5年随访,术后采用Kujala评分对髌股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此外,通过屈膝30°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对46例(56膝)患者手术前后反映髌股关节对合情况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观察,包括外侧髌股角( LPA)、适合角( CA)、髌股指数( PFI)、髌骨外移值( LS)。结果5年随访结果提示:依据Kujala评分标准,髌股关节功能术后明显得到改善,影像学指标手术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创伤性髌骨半脱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联合运动疗法,而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8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90、180 d的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本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扩创微骨折术后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且可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7.
何克  李忠 《西南军医》2016,(3):214-21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成形治疗中青年人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28例,均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加髌股关节软骨成形术,术后行康复功能锻炼,随访1年以上进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有效26例,有效率92.88%,按改良Lysholm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成形术对中青年人膝关节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陈浩  黄伟  梁熙  胡宁 《创伤外科杂志》2010,12(5):387-39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韧带先进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人工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patella,RDP)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3月~2008年7月收治了6例RDP(1例为双膝)的患者,术前行X片、CT、MRI了解髌股关节及MPFL情况,术中先用关节镜观察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运动轨迹及关节软骨情况;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MPFL;重建后关节镜检查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和运动轨迹恢复情况。术后逐步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用Insall评定标准进行术后评分。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伤口感染、移植物排斥反应和断裂。按Insall评定标准,优5例,良1例。X片示髌骨复位良好,髌骨无复发性脱位或半脱位。结论关节镜辅助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MPFL能有效治疗RD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膝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关节镜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的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1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22例。术前行X线、三维CT及MR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髌股关节形态学变异及损伤情况。先行膝关节镜检查,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清除关节内积血、游离的软骨及骨碎片,镜下可以清楚观察髌内侧及髌骨下极骨软骨损伤及内侧支持带损伤情况,同时处理并存的半月板等关节内结构损伤。于镜下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完成关节镜操作,辅助小切口修复内侧支持带复合体稳定结构。结果平均随访24.2个月,术后均未出现髌骨再次脱位,膝关节屈伸膝活动度无明显受限,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良,无髌骨弹响及不稳感,6~8周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女性患病率高,患者表现为上下楼及下蹲困难,并伴有屈膝位疼痛,关节镜检查发现髌骨及股骨滑车软骨退变、磨损或伴有髌骨外侧移位倾向。目前尚缺乏高度有效的临床处理手段。髌股关节置换(patellofemoral arthroplasty,PFA)手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假体更新,逐渐成为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可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但由于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临床应用价值尚未被广泛接受。本文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综述当前PFA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骨-1/3髌腱-骨移植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包括40例单纯性前交叉韧带断裂伴症状性胫骨前脱位的病例,均采用自体骨-1/3髌腱-骨重建。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训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行患侧膝关节X线检查,行体格检查及功能评分。结果总共36例(90%)获得随访,时间平均31个月。30例(83%)Lachman征及旋转移位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55.7±3.1)分增加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的(90.1±2.7)分(P0.001)。而Tegner评分则由术前平均(5.0±1.4)分增加至术后(6.25±1.2)分(P0.001)。与术前X线检查相比,无退行性改变。结论采用自体骨-1/3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后2年以上随访结果发现,83%的患者膝关节不稳现象消失,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以该方法重建ACL有效地恢复了受伤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水中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术后除了常规的康复训练还进行水中运动疗法,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均治疗3个月,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膝关节伸屈功能、Lysholm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伸屈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Lysholm标准评分:实验组训练前为(59.3±2.8)分、训练后为(92.3±6.7)分,对照组训练前为(61.4±3.1)分、训练后为(80.3±5.2)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实验组也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训练中加入水中运动可明显减轻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髌外侧筋膜支持带广泛松解,髌内侧筋膜支持带紧缩,股内侧肌支点移位,使髌骨得到有效固定。结果 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6月~3年,按一般膝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方法:正常8膝,优6膝,良2膝,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软组织联合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不仅能实现髌股关节的稳定,股骨外髁发育不良和股骨滑车沟变浅也能获得明显改善,手术操作较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观察患者术后HSS评分、膝关节屈曲挛缩度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对58例患者随访9~36(15±2)个月,2例膝切口局部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其余患者均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或关节松动。疗效优49例,良5例,优良率为93.1%,膝关节HSS评分从术前(36.5±2.8)分增加到术后(90.6±6.3)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32.2±11.8)°增加到术后(98.5±13.6)°,膝关节屈曲挛缩度由术前(18.5±1.3)°降低到术后(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旋转平台高屈曲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s,TKR)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61例患者(78膝)行旋转平台高屈曲型(Sigma RP-F)人工TKR,其中17例为双侧膝关节置换.男13例15膝,女48例63膝;年龄45~79岁,平均64.3岁.术前诊断:膝骨关节炎56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所有膝关节都未进行髌骨置换,但对髌骨进行去神经化和修复术.结果 本组随访3~16个月,平均10.5个月.影像学显示无松动,无髌骨翘起、半脱位或脱位.临床评定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KSS)评分,术前平均膝评分48分(33~72分),膝功能评分41分(28~63分),术后随访膝评分97分(88~100分),膝功能评分96分(84~99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30.)(110.~150.),未发现假体旋出、不稳定或感染的患者.结论 旋转平台高屈曲人工全膝关节可提供足够的关节接触面积、全程的髌骨轨迹、足够的胫骨关节轴向旋转自由度,使膝关节可安全达到高屈曲的目的,近期随访疗效满意,但是否达到实验室分析的减少磨损、增加假体使用寿命的目的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严重畸形膝关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16例(1031膝),严重畸形膝关节置换术80例,其中56例(70膝)成功随访。严重内翻畸形19例(23膝)、严重外翻畸形21例(27膝)、严重屈曲畸形16例(20膝)。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6个月~10年)。对膝关节屈伸活动度、HSS、K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0°(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15°(伸直0°~屈曲130°),膝关节评分系统 HSS、KSS术前及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33分(10~6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1分(70~100分),HSS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27~6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分(72~100分)。膝内外翻、屈曲挛缩畸形得到较好矫正。结论严重畸形膝关节通过关节置换术同样能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患者15例(病例组),男12例(14膝),女3例(3膝),年龄22~43岁,平均27.3岁.以随机抽取的18名年龄性别匹配、无膝痛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观察膝关节骨质结构情况,测量滑车角、适合角及髌股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实施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并对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VAS法)进行评估.结果 病例组适合角(7.67°±5.81°)及髌股指数(2.49±1.4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适合角-2.2°±-2.71°,髌股指数1.2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滑车角(132.44°±10.21°)与对照组(136.80°±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膝关节骨质结构改变明显.病例组术前疼痛程度评分为7.06±0.85,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3.87±0.24)及术后1年(3.0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并注意鉴别诊断.膝关节X线片是诊断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最基本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髌股指数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采用关节镜手术辅助放射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疗效。方法 10例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病变切除,术后辅助放疗,通过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例随访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3.5±11.6)分,术后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7±10.7)分。结论关节镜手术辅助放射治疗对弥漫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authors examined with US the femoropatellar relationship on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knee in 20 patients (40 knee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ellar instability; 20 healthy subjects (40 knees) were also studied as a control group. US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a 7.5 MHz probe, positioned perpendicular to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knee on a plane passing through femoral epicondyle and the middle third of patella.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means of conventional radiologic techniques and CT. US was useful to show lateral shift of patella, also in fully extended or in 30 degrees flexed knees-i.e., in the cases where conventional radiology meets with the greatest difficulties. CT is much more accurate but certainly more expensive and often not available. With progressive flexion of the knee, the gradual medialization of patella can be followed, which will be complete at a variable degree of flexion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lateral shi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