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脏器功能损害的关系,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存活儿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67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就其并发的脏器损害情况进行总结。结果67例中并发脏器损害者54例(80、60%)。其中脑损害34例(50.75%);代谢异常29例(43.28%);肺损害24例(35.82%);心脏损害23例(34.33%);肝损害23例(34.33%);胃肠损害10例(14.93%);肾损害4倒(5.97%);多脏器损害34例(50.75%)。结论新生儿窒息多并发脏器损害,以脑、肺、心脏、肝脏为常见的损害脏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脏器功能损害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脏器功能损害做系统的评估,以达到早期预防及治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质量。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窒息从生后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各脏器功能的评估。结果 所有的窒息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损害,其中,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占89.65%.神经系统损害占74.13%.内分泌系统及消化系统次之,而肾损害较少见。结论 新生儿窒息常伴有脏器损害,损害脏器的多少和程度与窒息的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陈静  郑平  文运衡 《海南医学》2005,16(10):92-92
目的 观察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不同脏器受损的发生率。方法 所选病例为2002年11月~2004年11月因新生儿窒息就治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患儿145例。结果 145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合并多脏器损伤82例占56.6%。不同脏器受累的发生率依次为肺〉脑〉心〉代谢〉肾〉胃肠道〉肝脏,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与5分钟Apgar评分正相关。结论 随窒息程度的逐渐加重,窒息时间的延长,脏器受累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4.
邱洁勤  郭少桢 《当代医学》2021,27(27):63-64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原因,并探究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窒息的发生原因及多脏器损害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所有患儿进行对症综合救治,统计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原因从高到低占比依次为羊水浑浊(45%)、脐带绕颈(33%)、难产(22%);轻度窒息72例,重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患儿并发多脏器损害发生率为64.29%(18/28),高于轻度窒息患儿的16.67%(12/72)(P<0.05);患儿经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 羊水浑浊、脐带绕颈、难产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窒息程度越严重,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越高,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合并脏器损害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奕怀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24-142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合并脏器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146例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儿各脏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窒息后脏器损害发生率最高达84.17%,依次为代谢异常、心脏损害、脑损害、胃肠损害、肺损害、肾损害;轻、重度窒息组患儿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窒息程度、复苏措施、宫内窘迫、动脉血pH值、胎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常伴有脏器损害,其发生率与窒息程度、复苏措施、宫内窘迫、动脉血pH值及胎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可造成多脏器损害,尤其是脑损害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2]。本文旨在回顾分析新生儿窒息围产因素、程度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1临床治疗1995~1997年收治的新生儿窒息.152例,轻度窒息94例,重度窒息58例。院内分娩69例,院外分娩83例。在市级医院与农村基层医院分娩的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的比例为1:2.1。生后1小时内人院58例,24小时内人院49例,24小时后人院45例。胎龄<37周34例,37~42周118例。病死率5.9%(9例),均为三…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窒息缺氧可导致新生儿脏器损害 ,重度窒息时造成的新生儿多脏器损害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 116例围产期窒息并发脏器损害的新生儿 ,现对其脏器损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院年龄最小 30min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琴  程功 《安徽医学》2006,27(4):295-29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8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各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窒息后脏器损害发生率达87.61%,多脏器损害发生率为60.09%。重度窒息组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与窒息程度及是否及时合理复苏有密切关系。结论预防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应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产儿科合作,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的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围生期因素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60例窒息新生儿脏器损害发生率进行评估,并对窒息新生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窒息发生多脏器损害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窒息后脑损害发生率占70.0%,肺损害占68.5%,心肌损害占61.9%,肝脏损害占46.9%,胃肠损害占27.7%,肾脏损害占12.3%.窒息后多脏器损害与出生地、点宫内窘迫、脐带异常、窒息程度及窒息的抢救及时与否有关。结论重视围生期保健,分娩前严密监测,加强产儿合作,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监测,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后机体各器官功能均有损害。本文分析185例窒息患儿,其中重度窒息71例,轻度窒息114例,死亡48例,窒息病死率为25.9%。在81例多脏器损害中,脑损害81例,肺损害21例,心损害26例,肾损害13例,胃肠损害11例,硬肿症合并DIC8例。多脏器损害占窒息儿的43.8%。脏器受损数与窒息程度有关。脏器损害数与预后有关。随访29例存活儿,19例正常,5例可疑,5例异常,其中脑瘫3例,伴失明1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1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各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 11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 74例 ,发生率为 6 7 2 7%。②重度窒息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为 78 84% ,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 5 6 9% ( χ2 =5 99 P <0 0 2 5 )。③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与窒息程度、胎龄、Apgar评分、宫内窘迫、羊水情况、分娩状态、窒息持续时间、能否及时合理复苏有密切关系。结论 :预防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 ,应重视围产期保健 ,分娩前的严密监测 ,加强产儿科合作 ,及时合理复苏和重视复苏后的监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围生期缺氧导致新生儿多脏器损害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以肾脏损害发生率最高,占57%。我们两院儿科对56例室息新生儿进行了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K~ 、Na~ 、C1~-、Ca~(2 )的检测,以了解缺氧对肾功能损害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金祥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17(2):284-284,292
为探讨胎儿窘迫对窒息新生狠生我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影响,对277例窒息新生儿作回顾分析,窒息新生儿MSOF发病率在无胎儿窘迫组为15.4%,胎儿窘迫组为41.9%,窘迫组不同成熟度窒息新生儿MSOF发病率亦均显著高于无窘迫组。MSOF无窘迫组无1例死亡。而死亡25例均为窘迫组患儿。胎儿窘迫组大多数呈Ⅱ型呼吸衰竭,失代偿性酸中毒。分析表明,胎儿窘迫的窒息新生儿易发生MSOF,且衰竭脏器数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果糖二磷酸钠佐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后由于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机体各脏器缺氧缺血性损伤,其中心肌损害发生率是28%~44%,甚至高达65.5%,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故及早保护和营养心肌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应用果糖二磷酸钠(FDP)佐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68例新生儿窒息相关脏器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6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对其多脏器损害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窒息后脏器损害发生率为58.82%,多脏器损害发生率为48.53%,重度窒息组中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多脏器损害的发生与羊水污染、脐带绕颈、窒息程度及合理复苏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如出现羊水污染及脐带因素所致的宫内窘迫应及时终止妊娠,进一步加强监护及产科与儿科合作,提高复苏技术,防止多脏器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严重病症,既可台并多脏器损害,是致残率高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期的主要死因。在1965年和1983年我国新生儿专家经讨论已制订(关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方法的建议),并明确提出A、B、c、D、E规范化的复苏方案,但未能切实贯彻。据苏州市窒息资料分析:全市1980~1988年围产儿死亡率由24.3‰下降至15.4‰,新生儿死亡在42.3%~378%之间徘徊。窒息发生率每年约10%。窒息死亡产前缺氧占35%,产时缺氧占65%。绝大多数窒息本应复苏成功,但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探讨窒息程度与胃肠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78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和临床表现对窒息和胃肠功能损害的程度分级,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窒息儿中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2.58%(58/178),轻、重度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5.71%和57.8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P〈001);轻度窒息合并轻度、重度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3.57%和2.14%;重度窒息合并轻度、重度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4.21%和23.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5)。结论:窒息可引起新生儿胃肠功能损害,随窒息程度的加重,胃肠损害程度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82例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0-1996年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出生的2328例活产儿中8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病死率为4.9%.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前三位原因是胎盘功能障碍,产程异常,脐带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窒息程度、孕周、出生体重的关系,对124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分析。结果:①窒息后器官损害的总发生率为84.7%。其中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57.3%,脑损害的发生率为56.5%,心脏损害52.4%,肺脏损害40.3%,肾脏损害26.6%,肝脏损害10.5%,胃肠损害4.8%。②重度窒息组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73.2%,高于轻度窒息组49.4%(P〈0.05)。③窒息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2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的评估方法与干预措施。[方法]将252例新生儿窒息按Apgar评分标准分两组,每组再根据脏器功能受损的程度和数量进行1min、5min观察与评估,最后评估受损脏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窒息轻度84例(33.3%)、量度168例(66.7%),无脏器功能损害者36例(14.3%)、有脏器功能损害者216例(85.7%),其中心脏功能损害232例、肾功能损害109例、胃肠功能损害57例、肺功能损害82例、脑损害60例、体温调节障碍49例、败血症29例。窒息程度与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功能受损密切相关,窒息时间长短、程度轻重以及复苏过程中的相关干预治疗,对受损脏器功能的恢复状况和预后评估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