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顺县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辽宁省抚顺县卫生防疫站(113006)庄麟春,吴丽骠,徐洪业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张德才,张仲秋,孙广久为证实抚顺县是否存在莱姆病及其自然疫源地,我们于1992~1993年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地点...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份南京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和江苏省卫生防疫站从我省和县自桥,大闸等地购买的实验动物大白鼠体内检出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相关抗原,为调查动物饲养区EHF疫源地的存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我们于五月上旬对该地区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在自然疫源地内的分布和扩散规律,找出控制和拔除疫源地的有效措施,我们于1987年1月至1990年12月,在东海县逐月对本病在小兽间的传播和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监测内容和方法一、监测内容:以EHF高发区桃林、洪庄(1986年发病率分别为168.7/10万和75.53/10万)两乡为常年监测点,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带病毒率  相似文献   

4.
我市自1983年1月报告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经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广州市存在EHF疫源地。其主要贮存宿主为褐家鼠,发病类型为家鼠型。为了解我市EHF的临床特点,现将42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确诊的病例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在广州黄埔港开展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调查情况。在黄埔港捕鼠检查,鼠肺 EHF 抗原检测,带毒率为7.92%,褐家鼠为9.2%;鼠血清 EHF 抗体检测,阳性率8.22%,褐家鼠为9.1%;黄埔港的鼠类 EHF 总感染率为12.87%,褐家鼠的总感染率为14.7%。港区人群血清 EHF 抗体检测,阳性率1.94%(4/206)。黄埔港在1984年和1987年均发现有散发病例,为此,可以认为黄埔港已存在 EHF 自然疫源地,褐家鼠是本港 EHF 的主要传染源。鉴于黄埔港鼠类密度高(1.26%),有必要加强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本病在黄埔港流行。  相似文献   

6.
临沭县地处鲁东南部,为山东省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区之一。1973年该县首次确定EHF病人后,每年都有病例发生。90年代以来,疫情不断上升,疫区逐渐扩大,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EHF在我县人间与鼠间流行情况,明确疫源地类型,为本病防治提供依据,我们根据临沭县(1994-2003)年疫情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疫情资料来源EHF发病及流行资料(包括个案病例调查),由我站疫情室和防疫科提供。1.2宿主动物及带毒率调查1998年~2003年在EHF高发区的韩村镇,设立监测点,按全国EH…  相似文献   

7.
鼠类为四害之一,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重要传染源。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EHF)及钩端螺旋体病现我市一些农村曾发生与流行。为了摸清鼠情,为今后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曾对我市鼠类对EHF及钩体病带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根据疾病疫情分布,1983年11月份我们选择了山区(钩体病疫区)、丘陵(EHF老疫区)和平原(EHF新疫区)为调查点,采用夹日  相似文献   

8.
德州市1984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并调查证实本市自然疫源地的存在。为摸清我市家猫EHF IgG抗体水平,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206只家猫进行了一次采血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迄今国内外对流行性出血热(EHF)自然疫源地地理景观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尚少,其它疾病如鼠疫这方面研究的虽较多,但基本仍处于假说阶段。本文从地理景观角度研究分析EHF流行情况,其目的是探索不同地理景观情况下本病存在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此,我们从1988年以来开展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四年调查,认为以锦西市为中心的锦州地区EHF疫源地,确已得到有效控制。家鼠型EHF疫源地五项指标中,褐家鼠密度和EHF抗原阳性率可代表鼠传播EHF的能力,是主要的监测指标;发病率表示鼠间EHF对人群作用的后果,反应了流行强度,是监测的直接指标;其余两项仅为间接指标。本文对控制家鼠型EHF疫源地五项具体指标提出了建议。全民连续性以药物为主的灭鼠和疫区强制灭鼠,是控制EHF疫源地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市各县(区)卫生防疫站卫生检验工作现况,促进各站开展创建卫生防疫站上等达标工作,我们于1996年12月-28日日分别对各县(区)卫生防疫站卫生检验室进行现况调查。  相似文献   

12.
椒江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椒江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已超过30/10万,为探索 EHF 自然疫源地分布,宿主动物的密度、种类、带毒率及其与 EHF 发病的关系;为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5~1990年,对本市 EHF 疫源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现  相似文献   

13.
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传染源种类及隐性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深  董玉奎 《职业与健康》2005,21(3):396-397
目的为查清临沭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县防疫站于1995~1998年对鼠类带EHF病毒率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疫区的6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结论健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对病家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源地灭鼠灭螨净化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自1962年发生流行监出血热(EHF)以来,病例主要发生在松江县和嘉定县等市郊农村,为确定本市EHF自然疫源地,我们于1982年10~11月份,在嘉定县野外捕获黑线姬鼠196只,褐家鼠15只,黄胸鼠60只,小家鼠29只;在市区(黄浦、南市、普陀)捕获黑线姬鼠1只,褐家鼠14只,黄胸鼠58只和小家鼠39只,总计412只。  相似文献   

15.
开化县马金镇自1975年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以来,病例逐年增多,最高(1987)发病率472.79/10万,1989年为242.30/10万,是我县EHF高发镇之一。为了解EHF疫源地有关情况,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于1990年3和9月份,在该镇进行了EHF疫源地调查。  相似文献   

16.
从1983年1月19日广州市海珠区出现首例经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同年8月,在海珠区和郊区捕获的褐家鼠鼠肺用间接免疫萤光法(IFA)检查出EHF抗原,首次证实广州为EHF疫源地,至1984年11月为止,共发生了血清学证实的病人24例(其中死亡3例)。为了对全市人间与鼠间EHF流行情况进一步了解,我们两年来对本市鼠种带毒率与抗体率、人群抗体水平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7.
迄今国内外已从30多种鼠肺组织中检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或分离到病毒。我们于1988年4月~1989年10月,对山东省莒南县EHF疫区鼠类EHF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起滩涂开发工地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大丰县在沿海滩涂■海造田时,工地民工发生一起流行性出血热(EHF)暴发流行,发病率达157.5/10万。经流行病学调查,首次证实苏北黄海沿海滩涂存在EHF自然疫源地,并证明本次流行主要由黑线姬鼠引起。本文调查分析了此次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提示各地在沿海滩涂开发时,应高度警惕EHF等自然疫源性疾病,认真开展施工前的流行病学侦察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鼠类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宿主动物,鼠密度的变动、带毒状态及人群接触鼠类的频率直接关系到本病的流行,掌握EHF疫区鼠类的季节消长及其带毒状态,对进一步了解本病的流行过程及其规律,十分重要。为此,我们从1985年1月至1988年12月开展了此项工作。材料与方法一、鼠密度调查:统一用江西贵溪捕鼠器械厂生产的中号铁板夹,采用夹夜法测鼠密  相似文献   

20.
清原县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清原县卫生防疫站蔡东浩,何亚轩,王金生,傅有为,于德泗,才运亨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张德才,张仲秋,孙广久我国十余省区已陆续证实存在莱姆病(Lymedisease)。为证实清原县是否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于1992~1993年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