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六个项目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风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高风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河北省六县市接受孕前优生检查的夫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将调查对象分为不良结局组和正常组,每组各1 101对夫妻。通过档案调查分析记录夫妻双方的基本情况、体格检查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比较不良结局组与正常组各影响因素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发现,不良结局组中女性孕期接触理化有害物质、密切接触宠物、被动吸烟、超重、肥胖、痛经等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实验室检查中贫血、促甲状腺激素增高、高血糖、优生五项异常等比例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不良结局组中男性的理化因素接触、吸烟、饮酒、超重、肥胖、包皮过长等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转氨酶增高、肌酐异常、乙型肝炎指标阳性等比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利于保证育龄妇女的妊娠健康,积极参加孕前检查并及时发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婚孕前健康体检教育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未实施任何婚孕前健康体检教育措施;研究组于婚前给予针对性的婚孕前健康体检教育措施,比较两组的婚前检查率、孕前检查率、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婚前检查率86.40%、孕前检查率93.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婚前检查率43.00%、孕前检查率73.20%(P〈0.05);研究组新生儿遗传类疾病发病率为0.96%、传染性疾病(母体传播所致)发生率为2.6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遗传类疾病发病率5.23%、传染性疾病(母体传播所致)发病率14.49%(P〈0.05)。结论积极实施婚孕前健康体检教育可显著提高婚检及孕前检查率,保障母婴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有利于获得更为满意的优生优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80例妊娠梅毒孕妇根据孕期抗梅毒治疗的不同时期,分为孕前治疗组(60例)、孕早期(孕期≤20周)治疗组(85例)、孕晚期(孕期>20周)治疗组(97例)和未治疗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梅毒的发生率。结果流产、早产、死胎、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在孕前治疗组、孕早期治疗组、孕晚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别为13.33%(8/60)、28.24%(24/85)、31.96%(31/97)和47.37%(18/38),即孕前治疗组与孕早期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χ2分别为10.206和4.275,P<0.05)。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在孕前治疗组、孕早期治疗组、孕晚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别为0(0/58)、2.82%(2/71)、8.64%(7/81)和12.00%(3/25)。结论早期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不良妊娠结局,改善新生儿预后及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叶酸水平及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677CT、1298AC、还原叶酸载体(RFC-1)80AG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不良妊娠结局患者63例,正常对照人群48例,检测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和维生素B_(12);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相关基因MTHFR 677CT、1298AC、RFC-1 80AG的基因多态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叶酸水平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以及不同基因型叶酸水平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虽然血清叶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但红细胞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4±1 20)μg/L和(284±88)μg/L(P0.05)。MTHFR 677CT与677CC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FC-1 80GG与80AA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RFC-1 80GG组对叶酸的转运(红细胞/血清叶酸比值)下降,与80AA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MTHFR 677CT和RFC-1 80AG突变可能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中胎儿生长不一致的妊娠结局及临床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199例的临床资料。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0%为诊断标准,分为发育不一致组(观察组)和发育一致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前B超提示两胎儿间腹围和脐动脉血流差值及比较两组在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分娩情况和围产儿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小于孕龄儿和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进入NICU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④两组中胎儿腹围差〉20cm,或脐动脉血流S/D差〉0.4的发生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发育不一致双胎妊娠主要的并发症为妊娠期高血压、双胎输血综合征、分娩小于孕龄儿、围产儿死亡。双胎中体重轻者围产儿死亡率高。②分娩前B超胎儿腹围差及脐动脉血流S/D值在双胎妊娠中对胎儿协调发育和围产儿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及早发现和处理双胎发育不一致,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本院分娩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42例为观察组,同期分娩未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褥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24h者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24h者(P〈0.05)。结论胎膜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有重要影响,临床对于胎膜早破者要及时发现处理以改善分娩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孕妇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分娩方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初产妇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前后予以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注意、心理护理及产前服务;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及时对分娩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分娩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前心理反应为正常的产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均〈0.05),同时观察组平均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前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缩短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阻断时机。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按照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时间,分为孕期治疗组、产前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并将孕期治疗组分为早中孕治疗组和晚孕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三联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同时采取安全分娩及人工喂养等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各组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及母婴阻断效果。结果孕期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95%,3/74)显著低于产前治疗组(20.00%,8/45)及未治疗组(42.86%,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8,P0.05)。孕期治疗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9.46%,7/74)显著低于产前治疗组(22.22%,10/45)及未治疗组(5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42,P0.05)。对82例存活婴儿完成随访,孕期治疗组无1例婴儿感染HIV,产前治疗组的婴儿HIV感染率(9.68%,3/31)显著低于未治疗组(33.3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35,P0.05)。早中孕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及婴儿感染HIV率与晚孕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患者,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与患者开始HAART的时间密切相关,孕期采用HAART治疗者显著优于产前治疗者和未治疗者,且HAART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SCH)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82名亚临床甲减患者列人研究组,398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实验室及临床指标,分析亚临床甲减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的IVF—ET/IcsI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发生率、平均单胎分娩总孕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的流产率、OHS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24%VS.15%、14.63%VS.10.1%;其中研究组的生化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8%VS.4.4%)(P〈O.05),单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3,147.6±79.6)gVS.(3,224.9±56.5)朗(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患者行IVF_ET/ICSI治疗生化妊娠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高,流产率、OHSS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需对亚临床甲减患者IVF—ET/ICSI治疗过程及孕期进行严密监测,预防促排卵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所获卵母细胞的成熟比例与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本中心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男性因素不孕患者242例,按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分为90%~100%(Ⅰ组)、80%~89%(Ⅱ组)、70%~79%(Ⅲ组)、〈70%(Ⅳ组),回顾性分析这四组的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四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无显著差异。Ⅳ组的受精率(65.6%)低于前三组(73.3%、74.8%、78.9%)(P〈0.05);临床妊娠率(25%)明显低于Ⅰ、Ⅱ组(52.3%、55.6%)(P〈0.05);胚胎种植率(13.64%)也低于Ⅰ、Ⅱ组(34.1%、32.1%)(P〈0.05)。结论卵母细胞成熟比例低组受精率偏低,胚胎的发育潜能及最终的妊娠结局也偏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乌莓消痈膏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疗效,将100例早期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乌莓消痈膏外敷,对照组予云南白药痔疮膏外敷,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44例(88.0%),好转5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5例(50.0%),好转16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乌莓消痈膏外敷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速涡轮机在微创下颌多根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本院实施下颌多根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158例,根据拔除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79例。对照组常用采用传统拔牙器械锤凿去骨方式拔除,观察组采用高速涡轮机去骨方式拔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畏惧率、术后疼痛感、满意度、张口受限度、肿胀度、拔牙窝完整性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不畏惧率达到77.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仅为(14.87±3.13)分钟,显著短于对照(P〈0.05);术后肿胀度、痛度评分、拔牙窝完整性和张口受限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满意度评分达到(8.89±1.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39%,显著低于对照组17.72%(P〈0.05)。结论与传统机械锤凿去骨比较,采用高速涡轮机去骨法拔除下颌多根阻生智齿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感轻,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CIK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联合CIK治疗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本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获得医疗处理,并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明确诊断时间、采取救治时间及转院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痊愈出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区医院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配合,能显著提高就治疗率及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116例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伊托必利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症状变化、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疼痛评分为(2.32±0.24)、(1.98±0.32)、(2.36±0.26)和(1.61±0.17)、(1.16±0.25)、(1.69±0.19),与治疗前比较发生明显下降(t=4.012,3.984,4.223,6.231,5.982,7.014,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992,4.013,4.114,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8%和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和72.4%(χ^2=5.841,7.036,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235,5.132,4.331,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537,0.648,0.559,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何慧新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70-171,17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对育龄女性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已婚未育或有生育需求患者8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3年内两组随访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距离妊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育龄女性卵巢囊肿具有创伤小、术后妊娠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后甲氨蝶呤局部给药与肌肉注射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进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手术,并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局部给药(观察组)与肌肉注射(对照组)两种甲氨蝶呤给药途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β-HCG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d、5d、7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分别为414.6±55.2、205.9±31.8、79.1±9.5U/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41.5±100.1、552.8±65.2、215.7±31.5U/L)(P0.05);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4.2±10.8、68.4±8.1、66.0±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8±8.6、57.9±7.5、56.6±8.6)(P0.05)。结论腹腔镜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能够彻底杀灭滋养层细胞、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同时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并提高了生活质量,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的理想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给予硫酸吗啡控制片治疗晚期肺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观察组则通过直肠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疼痛改善情况及药物治疗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生呼吸抑制、恶性呕吐、便秘及头晕头疼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疼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0.05),疼痛减轻时间及疼痛显著缓解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直肠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快缓解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