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感应热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加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它是利用铁磁性物质能在交变磁场中升温的物理特性,将铁磁性物质作为热介质引入肿瘤组织,在外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使局部快速形成与肿瘤适形的高温区,达到杀灭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避免周边正常组织升温,并激发主动免疫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家兔耳部VX-2肿瘤模型,探讨磁感应加温方法对肿瘤的杀伤效应。方法于家兔耳部皮下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建立兔耳肿瘤模型,局部注射纳米Fe3O4微粒磁液并进行磁感应加温,观察瘤体大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兔耳皮下接种2×10^6个瘤细胞10天后能形成长径〉5mm的类圆形VX-2肿瘤,利用此模型可大体观察磁液在肿瘤局部的聚集情况;400mg/ml的磁液50—100μl局部注射能在15kA/m的交变磁场中使肿瘤组织有效升温至43℃以上,并发生坏死。结论家兔耳部肿瘤模型易于建立和观察,利用该模型证明磁感应加温能对瘤组织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热籽在交变磁场中体外升温及其对荷瘤大鼠加温治疗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监测居里点分别为57℃及70℃热籽体外升温情况。40只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组(空白对照组)10只,M组(磁场对照组)5只,T组(热籽对照组)5只,加温治疗H1组10只、H2组10只。H1组:瘤内植入2颗居里点57℃热籽,持续30min;H2组:2颗居里点70℃热籽,持续6min。加温治疗后9天各组均处死5只大鼠测其肿瘤体积及质量,剩余H1、H2组及C组大鼠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热籽体外升温可达到其居里点温度。热疗后肿瘤体积中位数H2组0.50cm^3(0.00~26.54)明显小于M组36.18cm^3(0.96~39.90)(Z=2.21,P=0.032),肿瘤质量中位数H1组0.96g(0.00~21.18)、H2组0.41g(0.00—23.40)明显小于M组31.45g(1.09—36.09)(二者均为Z=2.21,P=0.032)。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H1组(22.39±5.27)%、H2组(24.76±5.19)%明显高于C组(12.07±4.45)%(P=0.01,0.003),CD8^+ H2组(19.58±4.63)%明显高于C组(12.72±3.96)%(P=0.04)。结论热籽在交变磁场中能达到适宜的温度,其感应加温治疗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磁流体靶向热疗小鼠胰腺癌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磁流体在交变磁场中的升温行为并探讨其作为热疗介质应用于小鼠胰腺癌细胞(mouse pancreaticcancer cell,MPC-83)的热疗效应。方法将不同浓度Fe3O4水基磁流体置于中频交变磁场中观察其升温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磁性纳米颗粒被MPC-83吞噬的情况,并将其置于交变磁场中升温至44℃,同时与兔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交变磁场中磁流体迅速升温,且升温与磁流体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5,r=0.937,P=0.019)。透射电镜下(×120000)观察磁性纳米颗粒可被MPC-83吞噬。磁感应热疗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PC-83凋亡率为(26.87±8.50)%与SMC(18.45±3.28)%无统计学差异(n=3,t=1.601,P=0.185)。结论肿瘤治疗用磁流体可以在交变磁场中产热,通过改变磁流体浓度可进行温度控制,小鼠胰腺癌细胞对磁性纳米颗粒有较强的吞噬能力,且对温度升高比正常细胞敏感。  相似文献   

5.
热籽感应加温对荷瘤小鼠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籽感应加温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50只接种B16黑色素瘤的C57/BL小鼠随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7只,植入热籽后在磁场中加热20min,分别对肿瘤中心、边缘和小鼠体温进行监测,加温结束后取下肿瘤组织,10%甲醛固定,组织学切片评估加热后肿瘤坏死情况。第二部分共43只小鼠,小鼠接种肿瘤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磁场对照组(10只)、热籽对照组(10只)、加温治疗组(13只),用于加温后小鼠生存期观察和瘤体大小动态观察。结果肿瘤中心位置加热5min便可达到46℃,之后达到平台期,保持在50℃左右,而整个加温过程中小鼠体温无明显变化。加热后热籽周围肿瘤组织呈现凝固性坏死,加温治疗组60%(6/10)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生存期延长(P=0.0136,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结论热籽组合在小鼠肿瘤内可以取得较好的加热效果,单次较短时间的热籽感应加温治疗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延长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磁感应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方法是一种联合磁感应热疗和热诱导基因治疗的综合肿瘤治疗方法。磁性纳米颗粒既是磁感应热疗的核心介质,也可以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如果我们采用热诱导启动子来控制治疗基因表达,利用磁性纳米颗粒载体携带治疗基因进入靶细胞,那么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磁性纳米颗粒感应升温就能够激活热诱导启动子,  相似文献   

7.
动脉栓塞热疗用羰基铁粉磁热效应和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羰基铁粉应用于磁感应动脉栓塞加温治疗肿瘤,测定其在交变磁场下升温状况和细胞毒性,初步评价其磁热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别改变混悬液浓度(10mg/ml羰基铁粉100%浸提液、10mg/ml羰基铁粉50%浸提液、64g/L苯酚溶液)和磁场电流强度(49.9、79.9、110.2 Oe),测定因浓度和磁场电流强度的变化对羰基铁粉升温的影响。将羰基铁粉浸提液对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培养2、4、7d,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用6级毒性分类法评级。结果羰基铁粉-碘化油混悬液的温度随浓度的升高、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为60mg/ml的羰基铁粉-碘化油混悬液在110.2Oe下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温度。细胞毒性检测,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10mg/ml羰基铁粉100%浸提液、10mg/ml羰基铁粉50%浸提液培养期(培养2、4、7d)细胞贴壁生长,形态良好,细胞毒级为0~1级。结论羰基铁粉在交变磁场下有较好的升温效果,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肿瘤磁感应热疗技术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感应热疗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热疗是因为磁感应热疗技术的根本思路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大范围和中低加温治疗的局面,以提高其特异性和治疗温度为目标的靶向高效治疗方法,是肿瘤热疗发展的方向。本方法能够将热能集中到肿瘤部位,使正常组织免受损伤,具有安全性好、升温时间短、热分布均匀和微创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载铁的液固相变型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原位植入物(Fe-ISFIs),观察其在超高频交变磁场下对裸鼠SKOV3人卵巢癌的消融效果。方法制备含铁质量分数40%的Fe-ISFIs,测定不同量(50、25μl)Fe-ISFIs相变后在交变磁场中5min内温度的变化,然后注入不同量(50、25肛1)Fe-ISFIs于离体牛肝中,置于交变磁场中不同时间(1、2、3、5rain),观察牛肝消融直径,并选取最佳治疗方案。取9只荷SKOV3人卵巢癌裸鼠,于超声引导下向瘤内局部注射50肛lFe—ISFIs,之后分为2组:第1组6只裸鼠于交变磁场中照射3min,第2组3只裸鼠不进行磁性照射。治疗完成后第1组中任选3只、第2组选1只裸鼠处死,并取下肿瘤行HE及TTC染色,每日肉眼观察其余裸鼠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加热实验结果显示,遇水发生液固相变后的Fe-ISFIs在交变磁场中温度逐渐增高,50μlFe-ISFIs较25μlFe-ISFIs加热效果显著;牛肝消融实验观察到50μlFe-ISFIs在3min内消融直径可达(1.18±0.18)cm,而25肛1Fe-ISFIs加热效果较差,5min内消融直径只有(0.94±0.10)cm;TTC染色结果显示经交变磁场照射治疗后部分肿瘤消融完全,但仍存在消融不全的肿瘤。HE染色见肿瘤组织坏死征象,肿瘤细胞出现核固缩或消失;肉眼观察第1组中肿瘤于治疗后第2天肿瘤组织开始脱落、结痂,约14天创面逐渐愈合,肿瘤组织消失(完全消融的肿瘤);第2组中肿瘤随时间而逐渐增大。结论Fe—ISFIs结合超高频交变磁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消融裸鼠SKOV3人卵巢癌。  相似文献   

10.
磁感应热疗用镍-铜热籽对L-929细胞及兔肌肉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感应热疗用镍-铜热籽体外升温特性以及对细胞与组织的影响。方法测量感应热籽在离体兔肝组织内升温特性;通过细胞毒性试验(MTT试验)评价该治疗热籽浸提液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兔体内肌肉埋植试验来评价其材料的组织毒性。结果实验中所用的铁磁热籽在离体兔肝内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镀金热籽对L-929细胞毒性为1级,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溶血试验中镀金热籽的溶血率3.25%(〈5%),表明实验用热籽无溶血作用;各期体内埋植试验反映了材料在肌肉组织中不同的炎性反应。结论自制的镀金镍-铜热籽在感应加温交变磁场中可升温到适合的温度,对L-929细胞毒性为1级,无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热籽感应加热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热籽感应加热对体外培养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独磁场组、单独热籽组(一颗热籽、二颗热籽)、热籽加温组(一颗热籽、二颗热籽)6组,其中对照组、热籽加温组又分为6个时间亚组(5、10、15、20、25、30min),各组分别处理后,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噻唑兰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得出每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实验中所用的铁磁热籽在现有参数交变磁场中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一颗热籽培养皿内加热温度可达(53.1±0.5)℃,二颗热籽则可达(56.5±0.5)℃。热籽感应加温对体外培养的B16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镜下观察出现明显的凋亡或坏死的形态学改变。二颗热籽加温组20min细胞存活率为(3.1±2.9)%,25min和30min便可将培养皿内肿瘤细胞全部杀死。加热30min时,单独磁场和单独热籽对B16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存活率分别为(98.1±5.1)%、(99.5±2.3)%、(94.6±11.0)%,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g对照-单独磁场=0.497,P〉0.05;g对照--颗热耔=0.120,P〉0.05;q对照-二热耔=1.419,P〉0.05;单独磁场-一颗热耔=0.377,P〉0.05;q单独磁场-二颗热籽=0.922,P〉0.05;q-颗热籽-二颗热籽=1.299,P〉0.05);加热30min时,热籽加温组和对照组、单独磁场组、单独热籽组存活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q对照-一颗热籽加温=16.934,P〈0.01;q单独磁场-一颗热籽加温=16.437,P〈0.01;q一颗热籽-一颗热籽加置=16.814,P〈0.01;g=颗热籽-一颗热籽加温=15.515,P〈0.01)。结论热籽感应加温交变磁场中可升温到适宜的温度,有效杀伤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或死亡。  相似文献   

12.
磁流体热疗对小鼠Lewis肺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流体热疗对小鼠Lewis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Lewis肺癌的细胞悬液接种于C57/BL6小鼠的皮下,当肿瘤长至直径(0.8±0.1)cm时,将20mg磁流体直接注射到肿瘤内部,24h后在交变磁场下加温(46.0℃,30min),观察磁流体热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瘤体的病理变化,对肿瘤生长及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加温治疗后14天,实验组肿瘤体积抑制率达81.6%,与对照组比较,瘤体的增长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其中有4只小鼠的瘤体完全消失;肿瘤没有消失小鼠存活(37.1±8.6)d,瘤体消失的小鼠存活超过90d,与对照组比较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样改变。结论磁流体热疗能有效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延长生存期,为磁流体热疗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加温治疗肿瘤的温度与机体免疫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肿瘤加温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方法。肿瘤加温治疗或称热疗,是利用各种物理能量(微波、射频和超声波等)在人体组织中沉积所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温度上升至有效治疗温度区域,并维持一段时间,以达既杀灭肿瘤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组织之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加温治疗肿瘤可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而热疗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e3O4磁性纳米微球磁感应对Wistar大鼠Walker-256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荷瘤鼠随机分为NS组(注入生理盐水而不接受磁场处理)、MF组(注入磁流体而不接受磁场处理)、MFH1组(注入磁流体在交变磁场中治疗1次)、MFH2组(治疗2次)和MFH3组(治疗3次),共5组。治疗温度控制在50~55℃,分别观察肿瘤体积抑制率和生存期,以及肿瘤的病理改变。结果MFH2组和MFH3组的肿瘤在2周内有明显的肿瘤体积抑制作用,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65.0±3.5)%、(71.6±4.2)%。与NS组(35.5±5.6)d比较,MFH3组(41.9±6.5)d和MFH2组(42.1±5.0)d的生存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386,P〈0.05;q=4.558,P〈0.05);MFH1组(39.0±5.3)d和MF组(36.1±6.6)d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406,P〉0.05)。NS、MF组肿瘤表面光滑,小灶性坏死区;癌细胞密度大,核仁明显,易见核分裂相。MFH2和MFH3组瘤内大片坏死残留的无结构红染物质,或空洞,部分胞核有固缩、碎裂及崩解。结论Fe3O4纳米磁流体介导的磁热疗能抑制大鼠Walker-256皮下肿瘤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载钕铁硼(NdFeB)和Fe_3O_4液固相变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原位植入物(PLGA-60%NdFeB-20%Fe_3O_4),观察其在高频交变磁场下间隔加热的产热情况、磁性大小及对裸鼠MDA-MB-231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PLGA-60%NdFeB-20%Fe_3O_4原位植入物,以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结构,磁力计测量磁性大小。取4块60μl PLGA-60%NdFeB-20%Fe_3O_4在离心管内间隔加热10 min,用红外仪观测温度变化;另取2cm×2cm×2cm新鲜离体牛肝,向牛肝块内注射60μl PLGA-60%NdFeB-20%Fe_3O_4,置于线圈中分别加热1、2、3、4min,之后立即剖开,计算消融体积。于超声引导下向裸鼠瘤内注射60μl PLGA-60%NdFeB-20%Fe_3O_4,将裸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磁热治疗3min,加热前后行CEUS,观察肿瘤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对照组不做加热处理;次日两组分别处死1只裸鼠,取肿瘤组织行病理切片和HE染色,并每日观察剩余裸鼠的生长情况。结果制备的PLGA-60%NdFeB-20%Fe_3O_4在扫描电镜下呈海绵状,分布均匀,磁性随材料体积增大而增大。体外加热实验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温度逐渐升高,在间隔加热条件下PLGA-60%NdFeB-20%Fe_3O_4趋于稳定。随加热时间延长,牛肝块消融体积、范围逐渐扩大,加热3min时消融体积达(2.34±0.25)cm3。动物实验表明,肿瘤表面皮肤在治疗后第2天开始结痂,20天后创面开始愈合,CEUS示热消融后肿瘤组织内几乎无造影剂充填。HE染色示治疗组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凝固性坏死,而对照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结论在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PLGA-60%NdFeB-20%Fe_3O_4原位植入物可产生明显热效应,间隔加热时可有效消融裸鼠MDA-MB-231乳腺癌。  相似文献   

16.
纳米磁微粒体介导热疗治疗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磁微粒体在交变磁场中可产生热量,利用该特性可研制一种治疗肝癌的绿色疗法。文章综述了纳米磁微粒体材料的特点、交变磁场的研制、纳米磁微粒体介导热疗治疗肝癌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现有血清肿瘤标记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不易 ,近年各地开展多种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 ,为减少不必要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须对现有的标记物检查真正的诊断价值进行一次客观评估。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意义  肿瘤标记物是指肿瘤组织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分泌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质和量上的变异可以反映肿瘤的存在 ,这一名词是Horbermen于 1 978年在美国召开的肿瘤免疫诊断会议上提出的。  一般而言 ,正常机体不存在肿瘤标记物 ,即使存在 ,其含量很少。在实际应用中 ,肿瘤标记物是以肿瘤组织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 ,其量增高明显才有临床显著意义 ,但谋求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磁性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5-fluorouracil magnetic albumin microspheres,5-FU-MAMS)联合恒定外磁场体内外对人胰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胰腺癌PC-3细胞及建立裸鼠人胰腺癌模型,磁场作用下,观察5-FU-MAMS体内外对人胰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5-FU-MAMS在外加磁场的磁导向作用下,体外5-FU-MAMS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其它组比较,抑制率(IR)明显提高(P<0.05);体内5-FU-MAMS能很好的定位于肿瘤组织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肿瘤体积抑制率达到90.47%,肿瘤重量抑制率达到88.16%,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磁场作用下,5-FU-MAMS作为靶向药物治疗胰腺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纳米磁小体氟尿嘧啶微球靶向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纳米磁性氟尿嘧啶微球治疗肝癌的靶向效应。方法肝癌裸鼠模型32只,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采用自制的0.03T强度的磁性支架丝,在肿瘤内部建立磁场,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纳米磁小体;生理盐水对照组,无磁场和药物应用;单纯内磁场组,建立0.03T肿瘤局部内磁场,无药物治疗;单纯氟尿嘧啶治疗组,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注射液,无磁场应用。各组于治疗前及连续5d治疗完成后第1,4,7,10,13天各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肿瘤抑制率64.0%,与其他三组的肿瘤体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组肿瘤组织镜下显示大量细胞凋亡。结论纳米磁性氟尿嘧啶微球在内磁场的作用下有明显的靶向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与肿瘤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肿瘤标志物是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的一类物质,对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由于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并缺少特异性,目前的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大.寻找有价值的乳腺癌的早期标志物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本文综述了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估计等方面的应用,其中包括CA153、CEA、PR和AR,以及新出现的一些标志物如miRNA、hMAM、Midkine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