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耘庆 《医药导报》2004,23(3):0170-0171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7例分成治疗组37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腺苷蛋氨酸注射用灭菌粉末1 0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3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治疗4周,停药1周,然后再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 BiL)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有效率89.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0%(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敏 《医药导报》2005,24(1):45-4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或停药后的保肝降酶作用。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每次给予复方甘草酸苷50 mg,po, tid;对照组给予护肝片4片,tid。如1周后ALT下降达10~20 U·L-1,则继续单药口服,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降或反上升者加山豆根2支,im,bid,在ALT复常后,停用山豆根。结果治疗组ALT复常29例,其中5例给予山豆根;同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复常20例, 总胆红素复常8例。对照组ALT复常24例,其中给予山豆根15例;同时AST复常6例,总胆红素复常4例。停药后治疗组6例反跳,对照组15例反跳。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病毒治疗或停药后ALT、AST升高者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华瑜  卢伟力 《医药导报》2009,28(10):1307-1309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组56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50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两组均每天1次,疗程均为4周.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4.0%(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恢复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 BiL)的恢复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合辅酶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细胞型轻度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细胞型轻度肝损害的治疗过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复合辅酶加甘利欣,对照组仅给予甘利欣。疗程均为3周。结果在治疗的第1、第2及第3周末,治疗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6.7%和1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80.0%和96.7%,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复合辅酶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细胞型轻度肝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江山  尤世刚 《医药导报》2008,27(4):403-404
目的 观察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方法 将64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岩黄连注射液50 mg,复方甘草酸苷6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 对照组31例,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30 mL,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 疗程均4周. 治疗前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下降也较对照组明显,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BiL、ALT、AST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岩黄连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退黄、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基础磷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何清  周祖模 《医药导报》2006,25(7):669-670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基础磷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共治疗4周,随后改用复方甘草酸苷口服片,每次50mg,tid,连续进行8周。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共治疗4周,后予门冬氨酸钾铗片,po,每次2片,tid,治疗8周。两组均同时给予基础磷脂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qd,共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5.56%。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BeAg、HBV-DNA一直未转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基础磷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炎保肝作用.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商品名天晴甘美)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方面速度快,优于甘利欣.  相似文献   

9.
肖寒  但家立  李佳 《中国药业》2004,13(1):71-7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乙肝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前列腺素E1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前列腺素E1对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DB)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下降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对慢性乙肝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在促进胆红素消退方面疗效较好,优于门冬氨酸钾镁.  相似文献   

10.
邵寿祺 《医药导报》2006,25(6):521-521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代偿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护肝降酶作用.方法 代偿性乙肝肝硬化患者63例,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对照组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 mL,均静脉滴注,qd,用药4周后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有明显护肝、降酶、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及综合护肝、降酶等对症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血糖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白蛋白(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DBil、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和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增强肝糖原代谢能力,更好的控制血糖,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给予苦参碱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8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转肽氯酶(Y-G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lV型胶原(IV-C)、Ⅲ型胶原(PCⅢ)及门静脉内径(D)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ALP、Y—GT、TBil、HA、LN、N-C、PCⅢ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更明显.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54%和6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和临床症状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ALT、AST、TBIL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较之复方甘草酸苷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住院收治的12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予以常规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B组予以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A组(86.67%);B组的TBIL、ALT及AST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于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较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疗效更加显著,改善肝功能明显,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2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病情相同的急性肝炎1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用腺苷蛋氨酸,其中急性肝炎组1g/d,静脉滴注,疗程2周,慢性肝炎组1g/d,静脉滴注,疗程4周。对照组用中药蒽栀黄治疗,其中急性肝炎组30ml/d,静脉滴注,疗程2周,慢性肝炎组30ml/d,静脉滴注,疗程4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全部病人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为88.57%,对照组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TBil、GGT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0、7.084、7.414、2.460,P<0.05);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连黏蛋白(LN)、IV型肽原(Ⅳ-C)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A、PCⅢ、LN、Ⅳ-C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4、3.666、3.896、4.362,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能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王雷  张小玉  田玉岭 《中国药房》2005,16(23):1807-180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注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ml,1次/d,连用4wk,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3%、91·7%;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重度患者的Ⅲ型前胶原、玻璃酸、层粘蛋白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好,可明显改善其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熊万胜 《中国药房》2005,16(13):1006-100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者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均为6wk。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32.69%、19.23%(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分别为(21.57±10.73)、(40.12±11.28)μmol/L(P<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安全,明显缩短黄疸复常时间。  相似文献   

19.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  杨澍  曾秀忠  徐强胜  黄哲梅 《中国药房》2008,19(26):2050-205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治疗意义。方法:将54例早、中期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与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不包括干扰素和(或)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加恩替卡韦(0.5mg,qd)。均治疗6周,每2周检测1次肝功能、乙肝两对半标志及HBV-DNA,疗程结束时记录患者的好转率。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和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血浆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也明显下降,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好转率分别为89.3%、84.6%,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恩替卡韦可以迅速降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促进胆红素的下降,改善肝脏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帮助,可用于重症乙型肝炎治疗;但短期难以提高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0例,按随机表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每日1次,每次1 200m g,静脉滴注,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并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临床显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86.7%。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