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赴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4,(Z1)
喹诺酮类第一代和第二代抗感染药的缺点抗菌谱狭,主要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临床上仅应用于G~-菌的肠道和尿路感染,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新品种在化学结构的母环上在6位引入氟原子或其他部位进行修饰,扩大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活性,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该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不但对G~-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G~+菌和绿脓杆菌的活性有明显改善,口服改善了生物利用度。其中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和依诺沙星 相似文献
2.
林赴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7,(3)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化学家和医学家互相配合针对以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G~ 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较弱的缺点,开发成功一系列氟喹诺酮类各有特点的新衍生物,除保留原有抗G~-菌的活性外,对G~ 球菌、厌氧菌、衣原体,分枝杆菌等均有良好抗菌作用。有些新衍生物对寄生虫,钩端螺旋体有一定的活性,有些文献报道了新衍生物对动物拓扑异构酶和体内肿瘤起作用的苗头。这一系列新衍生物中,抗细菌药物进展迅速,部分新药处于临床前药理阶段, 相似文献
3.
Ⅰ、国产氟代喹诺酮的体外抗菌作用本文采用三种国产氟代喹诺酮(FQS)药物(氟哌酸、氟啶酸、甲氟哌酸),以大肠杆菌_(2280)和阴沟杆菌_(1029)为试验菌,研究比较了FQS药物的体外杀菌活性及其量—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五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对氟哌酸、氟啶酸和甲氟哌酸三种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 FQs)药物的单步耐药频率(FSSRM),结果发现金葡菌、大肠杆菌和阴沟杆菌对FQs的FSSRM较低(<10~(-9)),而克氏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则可达10~(-8),存在菌种差异性,用亚MIC连续递增式传代培养法获得了大肠杆菌和阴沟杆菌对FQs稳定的、高度耐药株(MIC提高≥128倍),观察到FQS药物之间存在完全交叉耐药现象,且FQs耐药菌多对四环素和氯霉素耐药。与头孢氨噻(CTX)和aztr-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s effect 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抑制的效应。PAE的研究可用于指导抗生素的临床给药方案,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为此,我们采用活菌计数技术研究了二种国产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ATCC 25922的抗生素后效应。通过测定其最小抑制浓度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医学上研究和应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有恩诺沙星(Enrofloxacin,乙基环丙沙星),达诺沙星(danofloxacin,甲基环丙沙星),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氟甲喹(flumequine)等。其共同特点是抗菌谱广,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外,对革兰氏阳性需氧菌、支原体和细胞内病原菌及衣原体也有杀灭作用。杀菌机制为抑制细菌DNA回旋酶亚单位A,该酶为Ⅱ型拓扑异构酶(type—Ⅱtopoisomerase),阻碍了DNA 相似文献
7.
洛美沙星是一种新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本文报道了洛美沙星的一般药理和毒理学研究结果。小鼠口服洛美沙星100和300mg/kg时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与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25mg/kg)也无协同作用。狗口服本品30和100mg/kg对血压、心率、心电图和呼吸等均无明显影响;但静脉注射较大剂量时(10mg/kg)可使狗血压剧烈 相似文献
8.
9.
10.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近年发展最迅速的一种新型抗菌药,尤其是含氟喹诺酮类,其抗菌活性及组织渗透力强,除治疗泌尿道感染外,还可治疗G~-、G~+菌及绿脓杆菌所致的严重全身感染。本文主要介绍含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揭示该类药物可能或已存在的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审慎。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衣(支)原体药效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衣原体和支原体在临床上感染是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 ,侵袭部位主要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临床上治疗主要用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近 1 0多年来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和不断地研制和开发 ,有部分抗菌药物在体外良好抗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 ,对动物感染模型治疗效果能与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媲美。其中部分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衣 (支 )原体感染有良好治疗效果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值得重视抗感染药物。1 司帕沙星1 .1 司帕沙星 (SPFX)抗衣原体和支原体活性 SPFX在体外对各种衣原体和支原体有很强活性。… 相似文献
1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分子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拓谱异构酶II和IV的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关系,为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对环丙沙星MIC>2mg/L且主动外排机制阴性的菌株,对其gyrA和parE的喹诺酮决定区域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DNA解旋酶最常见的83位和87位没有突变,同时在GyrA的整个QRDRs没有氨基酸的改变,并且其83位是Gln而不是其它革兰阴性菌常见的Ser或Thr.5株菌中的parE各有1株菌在402和432突变,但是该突变与FQNS耐药不相关,未观察到Valdezate研究中的1/2菌株的parE突变频率高且主要集中在437,465,477和485位的现象.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FQNS耐药与主动外排泵有关,可能与外膜的通透性降低有关,但与DNA解旋酶和拓谱异构酶IV的靶位点改变关系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的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与分析2013年3月~2014年6月324例有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入院患者。结果患者主要采用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洛美沙星等喹诺酮药物。患者的喹诺酮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在神经、消化、皮肤、呼吸、泌尿、血液系统等。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因价格低廉,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较高,临床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不良反应的症状较多,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异丙嗪解热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异丙嗪解热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结果:(1)用1mg、5mg、10mg/kg体重三个剂量的异丙嗪给内毒素性发热的家兔注射后,产生了不同的解热效应。1mg组体温显著降低,双相热的第二峰被抑制;5mg组体温的上升被完全抑制;10mg组体温降至正常以下。(2)注射内毒素后5、30、130min给予同样剂量的异丙嗪(5mg/kg体重),产生各有特点的解热效应。5min组体温不再上升,30min组体温随着异丙嗪的注射迅速下降,并降至正常以下,形成负向曲线;130min组体温也随着给药而下降,第二峰被抑制。结论:异丙嗪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解热效应,体温上升期或体温已升达高峰时给药也能产生迅速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5.
喹诺酮类是一种人工合成抗菌药,其中氟喹诺酮类是第三代药物,抗菌谱较大,对葡萄菌等G+菌、G-菌均具有抗菌作用。主要应用于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前列腺炎、骨关节以及软组织感染、性传播疾病等治疗。由于氟喹诺酮的广泛应用,其新产品得到了大量的开发和应用。然而,不良反应也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和化学结果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地探讨腺病毒载体编码的已知抗原与其诱发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用不同MOI的编码鸡卵清蛋白MHCⅠ多肽SIINFEKL(OVA_(p257-264))与荧光素(lucif- erase,Luc)融合蛋白的腺病毒(Ad SIINFEKL-Luc)感染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在不同的时间点定量检测DC中Luc的表达;相应地,用表达不同水平SIINFEKL-Luc融合蛋白的DC皮下免疫C57BL/6小鼠,通过体内CTL杀伤试验和细胞内γ干扰素(IFN-γ)染色(ICS)定量分析CTL杀伤活性及其产生IFN-γ的能力。结果Luc在DC中的表达水平与Ad SIINFEKL-Luc所用剂量具有剂量效应关系,Ad SIINFEKL-Luc一次感染后在DC中持续4d仍然检测得到Luc的表达。分别用0.1、1、10和100 MOI的Ad SIINFEKL-Luc/5×10~5 DC免疫小鼠1周,体内CTL杀伤试验分析小鼠脾细胞4 h CTL杀伤率分别是14.4%±2.3%、32.6%±4.5%、86.7%±3.8%和99.8%±0.3%。ICS分析脾脏IFN-γ产生的CD8~ T细胞占总CD8~ T细胞比率分别是0.49%±0.12%、1.74%±0.21%、4.12%±0.34%和9.53%±0.58%。结论Ad SIINFEKL-Luc表达抗原水平的高低与其诱发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明显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抗原表达高低与其诱发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伟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22(3):46-47
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抗菌药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经过30多年对其化学结构改变与抗菌作用的研究,新品种层出不穷,现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如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克林沙星、莫昔沙星等)。由于本类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交叉耐药性较少、吸收好、分布广、多种品种既可口服又可注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是考察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拓扑异构酶Ⅳ (topoⅣ )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筛选甲氧西林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耐药的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从中选取 8株菌进行PCR扩增 ,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MRSA其耐药机制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金葡球菌topoⅣ基因 grlA 80和 84两个位点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水平最为相关 ,而grlB 4 32、4 5 2双位点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目的是探讨及考察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拓朴异构酶Ⅳ(topoⅣ)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筛选甲氧西林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耐药的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从中选取8株菌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例住院患者用药期间血糖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100例用药前血糖正常者50例,异常者50例。滴注加替沙星后血糖上升50例,下降58例,2例无变化。其中多例升高到异常水平;38例肝肾功能正常者用药前后观察,变化不明显,62例肝肾功能异常者,用药前后变化明显。结论加替沙星对血糖影响较大,血糖异常者或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