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能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卡介菌多糖核酸处理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并设立健康对照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卡介菌多糖核酸作用96 h后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IL)-4的水平。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经不同浓度卡介菌多糖核酸作用96 h后,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FN-γ明显增多,且随着卡介菌多糖核酸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接近健康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4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经不同浓度卡介菌多糖核酸作用96 h后,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4明显减少,且随着卡介菌多糖核酸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接近健康对照组。 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体外可促进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FN-γ,抑制淋巴细胞分泌IL-4,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各检测30例来源于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及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量。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银屑病组而高于正常对照(P<0.05),IL-4水平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通过降低IFN-γ的水平而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认为,Th1/Th2细胞亚群失衡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卡介菌多糖核酸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Ig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慢性荨麻疹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NF—κB和IL-4、IgE、IFN-γ、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F—κB p65 ELISA试剂盒检测NF—κB,所有细胞因子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PBMC经卡介菌多糖核酸干预后NF—κB活性降低(P=0.003),细胞因子IFN-γ、IL-12明显升高(P=0.000),而IgE水平下降(P=0.009),IL-4干预前后则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前后NF—κB活性变化量与IFN-γ、IL-12表达水平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与IL-4、IgE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上调IFN-γ、IL-12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白癜风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白癜风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检测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和IFN-γ的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比升高,IFN-γ水平降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患者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CD 8+百分比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IL-6水平无变化(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68.42%,对照组有效率31.5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32例,健康检查的正常人32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IL)-4、IL-6、IL-8、IL-10及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FN)-γ 和白介素( IL)-4 的影响.方法:观察咪唑斯汀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 法测定咪唑斯汀治疗前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FN-γ 和IL-4 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IFN-γ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经治疗后,患者血清IL-4 已经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血清IFN-γ 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IL-4 与IFN-γ 的浓度呈负相关(R = -0.825,P ≤ 0.05),随着外周血IL-4 浓度的降低,外周血中IFN-γ 的浓度逐渐升高.结论:咪唑斯汀能调控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L-4 与IFN-γ 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及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治疗组5例,对照组6例。结论: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与IgE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玉屏风散治疗组和咪唑斯汀对照组,观察疗效与复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玉屏风散治疗前后IL-4、IFN-γ和IgE水平。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1)。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IL-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而IFN-γ明显升高(P〈O.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可能与血清IgE、IL-4下降,IFN-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奥洛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片联合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2周。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片,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观察组。采用荨麻疹活动度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变化,同时与4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23%、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43)。12周时观察组外周血  CD3+, CD4+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上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t分别为9.79、38.00、12.28,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t分别为8.99、33.00、14.04,均P<0.01)。结论:盐酸奥洛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调节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趋于稳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二者联合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48例,健康检查的正常A.48例,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IL-2、4、6、8、10、12及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2、IL-4、IL-8、IL—12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细胞因子mRNA产生及其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LE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Th1型细胞因子γ于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及PBMC培养上清水平,并评估疾病活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SLE患者PBMC中IFN-γ mRNA表达低于正常,IL-4、IL-10mRNA表达仍高于正常;但处理组上述细胞因子产生水平均降至正常;而对照组IFN-γ产生水平低于正常,IL-4、IL-10产生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在转录后翻译或翻译后调控机制中某一环节对细胞因子蛋白质进行干预.从而对SLE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3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非索非那定口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结果非索非那定口服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慢性荨麻疹8周后总有效率达91.67%疗效明显。结论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富马酸氯马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口服富马酸氯马斯汀片1.34mg,2次/d,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隔日1次肌注,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有效率(86.67%和61.67%)和复发率(9.52%和4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氯马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35例,观察临床疗效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4,IFN-γ水平.结果: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明显下降,治疗后病例组IL-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IFN-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特异性免疫疗法对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特异性免疫疗法血清中IL-4、IFN-γ水平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SLE患者辅助T(Th)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将SLE患者分为处理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于治疗产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疾病活性。治疗后处理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均降至正常;治疗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正常,而IL-4、IL-10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BCG-PSN可作为SLE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对30例吸入组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疗效,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和IL-13的水平。病例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后IFN-γ水平上升,IL-13水平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血清IL-13与IFN-γ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128,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有效;过敏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理。方法 145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用穴位注射或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或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用症状评分法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2.5%,与对照1组和2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L-18在慢性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测定慢性湿疹患者皮损中IL-18、IFN-γmRNA表达水平,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8、IFN-γ蛋白水平。用EASI标准对慢性湿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结果 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IL-18 mRNA分别为(1.04 ± 0.29) pg/mL、(0.52 ± 0.15) pg/mL,IFN-γ mRNA分别为(0.96 ± 0.34) pg/mL、(0.47 ± 0.12) pg/mL。慢性湿疹患者皮损中IL-18 mRNA、IFN-γ mRNA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二者与慢性湿疹病情评分呈正相关。慢性湿疹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中IL-18蛋白分别为(475.8 ± 59.4) pg/mL、(123.6 ± 29.5) pg/mL,IFN-γ蛋白水平分别为(10.1 ± 7.0) pg/mL、(11.1 ± 3.4) pg/mL。血清中IL-18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IFN-γ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1),二者与慢性湿疹病情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18可能参与慢性湿疹的发病过程,在皮损局部,可能与其诱导产生IFN-γ等Th1型细胞因子,介导超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每2日臀部肌内深部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2ml及每日口服咪唑斯汀10mg疗程5周;对照组仅每日口服咪唑斯汀10mg,连服5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55.6%(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