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刘洋 《国医论坛》2018,(1):39-4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8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采用Brunnstorm分期、简式Fugl-meyer评价法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2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改善肢体功能,但观察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予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2)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剌对中风后遗症期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已被普遍认同,笔者认为如在急性期与后遗症期之间的恢复早期即介入针刺治疗,疗效将更好。  相似文献   

5.
对近5年应用体针、电针、耳针、头针、火针、经络针刺、针康协同、针药协同等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期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分期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1组使用普通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2组使用单纯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均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各组受试者经治疗前后FMA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经治疗前后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结合康复及康复组.  相似文献   

7.
分期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期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治疗组应用分期取穴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方法。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取穴针刺治疗方法,较传统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面检索截止2012年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共980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13篇文献.采用Jadad 量表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Man4.2.7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Meta分析不分级的文献,发现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针刺合并康复治疗有效率高于针刺、康复、西医等治疗,提示针刺合并康复功能训练的治疗方案较优胜.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但鉴于目前缺乏相关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献,尚需要更多设计良好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近5年应用体针、电针、耳针、头针、火针、经络针刺、针康协同、针药协同等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康复的分期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脑血管意外,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尽管目前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存活的患者中仍因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存在而致残,尤其是中风病所致的偏侧肢体瘫痪。据统计,发病后1星期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中,有73%~86%出现偏瘫或单瘫,71%~73%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自坐立[1]。因此,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中风偏瘫的恢复过程与中医学的认识目前研究表明中风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了其高位中枢的调控,使原始的、被抑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以下中枢的运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在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后进行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定。结果:老年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在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后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1)。结论: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恢复了经口摄食,促进自立能力,达到援助患者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均为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以针灸综合康复疗法进行规范化康复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规范化的康复治疗,但两组内科常规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和两个月后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评估量表(NC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个月后康复组在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和交流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3例只用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病例17个,优于对照组的10个(P〈0.05),明显好转病例18个,优于对照组12个(P〈0.05).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2例偏瘫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元显著性(P〉0.05);治疗1周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针灸及吞咽康复训练,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2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改善,A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B组。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90名,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病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药熨治疗,综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应用中药药熨治疗.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视觉类比评分法、肿胀评价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3.30%,治疗组为80.00%,综合组为93.30%,综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康复组及药熨组.  相似文献   

17.
头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语言障碍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头部穴位能迅速建立起脑血管侧枝循环,促进损害部位的血流量增加,激活语言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数量,促进和加强了脑功能代偿作用,可重建语言活动神经环路。以头针为主配合语言训练等综合治疗中风后失语,弥补了康复的不足,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配合功能训练对前又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8例,术后随机为分单纯康复训练组和针灸疗法配合功能康复训练组。经过术后3个月的康复训练,采用膝关节角度重建法对本体感觉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本体感觉较术前恢复(P〈0.05)。在单纯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前叉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尖足是痉挛型脑瘫患儿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站立和行走.笔者对推拿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尖足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