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室性心动过速(VT)易发展为心室颤动(VF)向致猝死。常规心电图难以测到短阵发作的VT。本文根据24h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监护中所检出的VT,结合临床和心电图所见进行分析,重点讨论VT的有关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患者384例,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和统计.结果 384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56%).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276例,占71.9%,其中含室早二、三联律147例,占38.3%;房性早搏311例,占81.0%,其中房早二、三联律112例,占29.2%;短阵室速14例,占3.6%;短阵房速71例,占18.5%;心房纤颤57例,占14.8%;窦性停搏7例,占1.8%;窦房传导阻滞4例,占1.0%;房室传导阻滞51例,占13.3%;束支传导阻滞31例,占8.1%.普通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173例,占45.1%,其中室早二、三联律29例,占7.6%;房性早搏187例,占48.7%,其中房早二、三联律59例,占15.4%;短阵房速17例,占4.4%;心房纤颤31例,占8.1%;房室传导阻滞14例,占3.6%;束支传导阻滞检出13例,占3.4%;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未检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短阵房速、心房纤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可用于评价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通常认为,器质性心脏病发生Lown分级3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心室颤动而致猝死,属恶性心律失常。笔者收集经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3例,现就其临床和心电图(ECG)资料作分析,旨在探讨DCG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71例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监测方法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对窦性停搏、室性早搏、心房纤颤、房性早搏、短阵房速、短阵室速、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二、三律与房性早搏二、三律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作出准确诊断,有利于疾病的及早发现治疗.  相似文献   

5.
朱虹 《中国医学创新》2007,4(8Z):170-171
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较为常见,我们对66例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VT)易发生心室颤动(VF)而危及生命。常规心电图难以测到短阵发作的VT,因此其病因容易被忽视。现就近年来本院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VT68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判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学特征 ,并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6例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均为窦性心律 ,共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4 89阵 ,其中 2 4h内发生 1阵室性心动过速 19例 ,2~ 10阵 12例 ,10阵以上 5例。结论 :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应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 ,充分认识高危因素 ,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80例冠心病(CAD)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受检者心肌梗塞(MI)90例,年龄38~78(平均58.2)岁,心绞痛(AP)190例,年龄31~77(平均57.2)岁,≥60岁者共127例。室上性早搏(PSVB)的发生频次在MI和AP组同无差异。MI患者复杂性室性早搏(PVB)及频发性(PVB)以及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均高于AP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在MI和AP组间则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54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及32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病窦综合征动态心电图显示:(1)24h总心率减少,(2)醒时最高及最低心率减慢,(3)睡时最高及最低心率减慢,(4)24h平均心率下降,(5)24h平均窦性心率下降,(6)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停搏>2秒、Ⅱ°窦房阻滞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及交界性逸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关系及潜在性心肌病的作用.方法 对560例住院患者采用美高仪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监护仪进行24小时监测,并对检出的33例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就其临床和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共检出单源室性早搏26例、多源室性早搏7例、成对室性早搏21例,RonT 2例,共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01阵,其中24小时发生1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0阵23例、10阵以上15例,ST-T改变28例,其中呈缺血性ST-T改变的有26例.结论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诱因,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符合"3个1"标准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从心肌缺血时间分布、频度、持续时间、ST段偏移幅度、心肌缺血总负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缺血发生在8时至20时60阵,发生在20时至8时102阵;24h发生1阵16例、2~3阵23例、3阵11例;每阵持续1~5min 82次、5~10min 58次、10min 30次;ST段上移10例,ST段下移40例;心肌缺血总负荷60mm/24h 31例,≥60mm/24h 19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发现和定量评价日常活动状态下心肌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检查持续时间不同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例冠心病患者,均展开常规心电图检查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结果:24h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检出率85.7%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7.1%(P0.05),且24h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房性早搏、短阵室上速、房室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周影  符庆春 《海南医学》1993,4(2):14-15
经1169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出26例短阵室速,其中20例(76.9%),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早搏型室速频率明显快于室性自主节律型,经测定所有短阵室连的提前指数均>1,而易损指数<1.4,且全部室建均自行消失。因此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速,一般不会发展为室颤。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998年 12月~ 1991年 12月对 2 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冠心病患者 2 18例 ,男 15 2例 ,女 6 6例 ,年龄 37~83岁 ,平均 5 3 1岁。其中起病后 4~ 8w ,病情稳定的急性期后心股梗塞 (MI) 2 2例 ,男 17例 ,女 5例 ,占10 1%。劳力或自发性心绞痛 (AP) 196例 ,男 135例 ,女 6 1例 ,占 89 1%。2 结 果2 1 心律失常检出情况 2 18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 412例次 ,其中以室早、房早、室早二联律、短阵房速最多风 (表 1)。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短阵性室速、室性停博、间歇工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1125例患者进行监测,并对其中发现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189例642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2阵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6.8%;且发生规律与生活状态有密切关系,迷走神经兴奋时发生率较高达64%;频率较慢,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多无症状。各年龄组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经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P<0.005),老年组检出率明显高于青年组。结论由于AECG检测时间长,易发现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AECG检出642阵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中以迷走神经兴奋时发生率较高,是一种保护性心律失常。老年人出现的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尤其发生在迷走神经兴奋时,为一种常见现象,不需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吴会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23-222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S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已确诊为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中,有缺血性ST-T改变87例,占总数的89%。87例中共检出465阵次缺血发作,其中384阵次(83%)为SMI发作,81阵(17%)为有症状发作,ST段压低0.1~0.4mV。结论:动态心电图明显提高了冠心病的检出率,是临床监测无痛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估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13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研究组采用24 h 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比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检出心肌缺血阳性患者62例,检出率为93.93%;对照组检出心肌缺血阳性患者48例,检出率为72.7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检出36例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4.54%;35例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3.03%;7例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10.60%;9例短阵室上速,检出率13.63%;研究组检出62例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93.93%;64例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96.96%;21例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31.81%;28例短阵室上速,速检出率42.42%;研究组的各项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出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能够更准确、更精细地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对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发作时心率变化及发作规律。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119例(92.25%),检出心肌缺血阵次628次,其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527次(83.92%),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率及ST段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高峰集中在6:00~12:00时段。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SM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时程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NYHA分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方法:3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NYHA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进行连续72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诊断为心房颤动,其中42例在既往已被确诊为持续性房颤,17例为本次新诊断患者,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确诊为持续性房颤。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169例(48.56%),48小时则为235例(67.53%),72小时达到255例(73.28%)。24、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显示随着NYHA等级升高,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在NYHAⅠ~Ⅳ级患者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动态心电图仅在NYHAⅠ级患者中检出率高于48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76例(21.84%),48小时检出95例(27.30%),72小时检出129例(37.07%)。24、48与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显示随着NYHA等级升高,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在NYHAⅠ~Ⅳ级患者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动态心电图仅在NYHAⅠ、Ⅱ级患者中检出率高于48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随着患者NYHA等级升高而升高,延长动态心电图监测时程可明显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但在NYHAⅢ~Ⅳ级患者72小时动态心电图与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相比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共监测了181例病人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其中发生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35例,检出率为19.3%。35例中,男性29例,女性6例。年龄为24岁一sl岁,平均年龄为62岁。采用仪器为深圳粤海世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世亨三导联动态心电图系统,选用模拟三通道VlV3V。做为监护导联,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信息,经286电脑主机回放,并打印结果。将35例病人24小时内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阵次按4小时为一时程进行统计,其结果表明:短阵性房速夜间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午夜最少,白天逐渐增加,中午达最高峰,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