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期别、不同部位食管、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单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32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资料。根据UICC(1997)食管癌分期标准,对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切取检验的淋巴结数目统计,计算出不同期别、不同部位食管、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结果T1、T2N1M0(IIB期)食管、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0%。其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1.82%,贲门癌为16.67%;T3N1M0、T4任何NM0(III期)食管、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7.5%。其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92.3%,贲门癌为81.82%。同一肿瘤浸润深度、不同长度的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别。病变在3cm以内,各浸润度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别不大。但大于3cm以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高分化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3.33%,低分化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1.43%(P<0.01);高分化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0%,低分化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5.37%(P<0.001)。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有各自的规律,贲门癌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肿瘤的长度不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系发生在胃贲门部的腺癌,对放射及化学治疗反应均差,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其手术方式主要有:(1)近侧胃次全切除术;(2)扩大的近侧胃次全切除术(包括胰尾部和脾脏);(3)全胃切除术;(4)扩大的全胃切除术(包括胰尾部和脾脏)等.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病理分期而定.近年来,多数作者主张在贲门癌手术中扩大切除范围,以期达到根治的效果.这一概念的建立,基于对贲门癌淋巴结转移途径、范围的病理解剖学研究.贲门癌一般就治较晚,根据手术标本统计,手术时有胃左淋巴结转移者占56%.贲门上淋巴结转移者80%,贲门下淋巴结转移者12%,胃网膜右淋巴结转移者40%,胰脾淋巴结转移者64%.因此,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特征的异同点.方法 收集36例腹段食管癌及28例贲门癌患者术前CT资料,观察记录淋巴结大小、优势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有无差异.结果 以淋巴结短径>110 mm为转移标准,腹段食管癌CT淋巴结检出率为73.5%(144/196),贲门癌CT淋巴结检出率为83.7%(170/203).腹段食管癌胸腔淋巴结转移率:7区11.1%(4/36),8区27.8%(10/36)、9区8.3%(3/36),腹腔转移以No.7组36.1%(13/36)、No.1组19.4%(7/36)及No.2组11.1%(4/36)为主.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以第1站的No.1组17.9%(5/28)、No.2组28.6%(8/28)、No.3组39.3%(11/28)、No.4组25.0%(7/28)及第2站的No.7组35.7%(10/28)为主.结论 CT以短径≥10 mm为淋巴结转移判断标准具有可行性,但存在一定假阳性率.腹段食管癌胸腔淋巴结转移以7、8、9区为主,腹腔转移以No.7组及No.1,No.2组为主.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以第1站的No.1~No.4组及第2站的No.7组为主.  相似文献   

4.
贲门癌胸内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贲门癌患者胸内淋巴结转移率。方法总结1999年至2006年5月期间51例贲门癌手术术中常规清除胸内淋巴结癌转移率。结果胸内淋巴结癌转移率为29.4%(15/51),转移度为19%(51/268)。结论贲门癌患者清除胸内淋巴结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辅助贲门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贲门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我院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及开腹贲门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获取的淋巴结数目。结果 39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贲门癌手术(腹腔镜组),63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2组患者术前合并症、病理学类型及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获取淋巴结(16.44±6.25)枚,其中第一站淋巴结(10.56±3.78)枚,转移率为74.4%;第二站淋巴结(3.82±1.82)枚,转移率为46.2%;第三站淋巴结(2.00±1.36)枚,转移率为5.1%。开腹贲门癌手术获取淋巴结(16.38±5.83)枚,其中第一站淋巴结(10.94±3.91)枚,转移率为71.4%;第二站淋巴结(3.71±1.55)枚,转移率为42.9%;第三站淋巴结(1.75±1.06)枚,转移率为3.2%,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贲门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效果满意,其远期疗效尚在继续观察中。  相似文献   

6.
手术径路对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影响(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底贲门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方案.传统胃底贲门癌术式包括经腹和经胸两种[1],各有优缺点.2000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两种径路行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患者126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腹与经胸入路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80例接受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为2组,各40例。经腹组行开腹手术,经胸组实施开胸手术,比较2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食管切缘癌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及2 a生存率。结果经腹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及食管切缘癌残留率高于经胸组;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及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经胸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和经胸手术入路实施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和病变的局部情况以及术者自身的技术特点,个体化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纳米碳标记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其中31例术前于胃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纳米碳组),余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获情况,并探讨纳米碳标记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肿瘤定位作用。结果:纳米碳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7.32±10.27)枚]明显高于对照组[(30.16±11.29)枚,P<0.05],直径≤5 cm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2.77±8.24)枚]大于对照组[(17.02±5.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胃浆膜层染色区边缘与肿瘤边缘在垂直于手术切线方向的距离平均为(4.08±0.37)cm,有助于术者在腹腔镜下进行肿瘤定位并确定切缘距离。结论:术前胃镜下纳米碳标记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仅有助于术者发现并清扫更小的淋巴结,有效提高淋巴结检出率,还具有肿瘤定位作用,在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检出淋巴结数目、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5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贲门癌螺旋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阅读,将CT检出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情况按照有无转移进行统计学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应用CT检出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指标诊断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转移组CT检出淋巴结数目平均为(14.20±7.72)枚,明显多于非转移组(6.86±3.37)枚。(2)No.1、3、7组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T检出数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分析,检出淋巴结总数8枚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2.4%,特异性71.4%;No.1、3、7组共检出5枚淋巴结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2.4%,特异性71.4%;CT检出最大淋巴结直径为12mm作为判断转移的最佳截割点,敏感性80.4%,特异性78.6%。(4)联合检出8枚淋巴结和最大淋巴结直径为12mm标准进行串联试验,敏感性72.5%,特异性92.9%。结论(1)淋巴结的总检出数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2)No.1、3、7组为贲门癌转移好发组,当三组检出总数>5枚时提示转移可能;(3)结合CT检出淋巴结数目、大小等相关影像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贲门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机器人或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11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其中机器人组50例,男1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3.0(46.0,60.0)岁;胸腔镜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1.0(53.0,67.0)岁。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34例患者。与胸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40.0(20.0,50.0)mL vs. 60(40.0,80.0)mL,P0.001],淋巴结清扫站数更多[7.0(6.0,8.0)vs.4.0(3.0,6.0),P0.001],淋巴结清扫个数更多[15.0(11.0,21.0)vs. 10.0(6.0,14.0),P=0.002],住院总费用更高[9.7(9.2,10.3)万元vs. 5.4(4.2,5.9)万元,P0.001]。结论机器人肺段切除术具有与胸腔镜手术相似的安全性,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腹经后纵隔进行贲门癌根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的患者进行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近端胃食管切除9例,根治性全胃食管切除17例.结果 本组26例均成功完成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89±39)min,近端胃切除(153±35)min;平均手术出血量:全胃切除(200±80)ml,近端胃切除(168±76)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腹腔淋巴结(23.3±7.3)枚/例,食管旁淋巴结(4.1±2.0)枚/例.术后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好转,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术后随访5~51个月,4例出现肝转移,2例发生肺转移,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情况良好,无吻合口癌复发.结论 经腹经后纵隔贲门癌根治术安全、可行,适用于膈肌没有受侵犯、食管受侵小于5 cm的胃上都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贲门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远端胃腺癌发病率则稳步下降,说明贲门癌有别于远端胃癌.而近年来淋巴结微转移在胃癌中的研究报道较多,在贲门癌中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常规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贲门癌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严重烧(创)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可经淋巴、血液途径移位,肠集合淋巴结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凋亡[1],提示肠道免疫屏障受损.笔者拟观察细菌经淋巴途径移位最后一个环节--肠系膜淋巴结(MLN)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肠源性感染时淋巴途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吻合口瘘治疗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是胸部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国内最新的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8%~5.2%[1],死亡率0.9%~44.9%,国外的发生率3.4%~20%之间[2],死亡率1.1%~3.8%[3].兹将近十年来食管胃吻合口瘘防治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与贲门癌外科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21.0%~29.0%,贲门癌为15.2%~19.0%[1].食管癌单纯放化疗效果更差,文献报道的5年生存率<13%[2-4],晚期贲门癌单纯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5%[5].食管癌与贲门癌预后差的原因,一是大多数患者症状出现较晚,一经诊断就已到中晚期;二是黏膜下淋巴管和血管较丰富,复发和转移发生较早[6].  相似文献   

16.
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在外科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Shao QS  Chen XR  Zou SC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38-740
目的 研究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在外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施行根治性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6例贲门癌病例,采用全胃切除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根治联合胰脾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者27例。近端胃切除根治术(D2以上)者19例。分析贲门癌的Borrmarm分型,癌肿浸润深度(pT)、生长方式,各组、站淋巴结转移的频度和术后5年生存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BorrmannⅢ型占76%(35例),5年生存率40%(14/35);Ⅳ型占18%(8例),5年生存率为0;Ⅱ型占6%(3例),5年全部生存。pT2占31%(14例),5年生存率64%(9/14),其中淋巴转移10例,占71%(10/14);pT3占15%(7例),5年生存4例,淋巴结转移6例;pT4占54%(25例),5年生存率12%(3/25),其中淋巴转移率92%(23/25)。癌肿呈浸润性生长者占87%(40/46),5年生存率28%(11/40);呈膨胀性生长者占13%(6/46),5年全部生存。结论进展期贲门癌应行全胃切除的D2以上根治术,必要时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的扩大根治术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严重烧(创)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可经淋巴、血液途径移位,肠集合淋巴结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凋亡[1],提示肠道免疫屏障受损.笔者拟观察细菌经淋巴途径移位最后一个环节--肠系膜淋巴结(MLN)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肠源性感染时淋巴途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严重烧(创)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可经淋巴、血液途径移位,肠集合淋巴结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凋亡[1],提示肠道免疫屏障受损.笔者拟观察细菌经淋巴途径移位最后一个环节--肠系膜淋巴结(MLN)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肠源性感染时淋巴途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罕见亚型,主要发生于肾脏,但可偶见于肾外,如肝、肺、淋巴结、腹膜后等部位[1],我们近期遇到3例肝EAML,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罕见亚型,主要发生于肾脏,但可偶见于肾外,如肝、肺、淋巴结、腹膜后等部位[1],我们近期遇到3例肝EAML,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