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将非慢性精神分裂症9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的良性行为采用“代币制”和“社会需求奖励法”进行阳性强化训练和行为塑造,并与对照组比较。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的总分和因子分的变化评价强化与不强化的效果。结果表明,阳性强化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不良行为,建立良好行为,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4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功能操训练,用阴性评定量表(SANS)及康复状态量表(MRSS)作前后自身对照比较评定。结果功能操训练前后各因子分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功能操有较好的康复效果。结论功能操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病人的康复状态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强化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心理治疗方法融入记忆训练内容,将短时记忆训练和瞬时记忆的再认、图片记忆、再生、联想、触摸、理解和背数等内容融在生活技能训练、文体活动训练和院内康复训练训练之中,入组时和完成认知强化训练后,分别测量一次记忆商,记录并比较两次记忆商.结果:认知强化训练前后记忆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间记忆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认知强化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工与车缝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及常规健康教育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手工技能训练,对照组予以车缝技能训练,观察6个月。训练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训练6个月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研究组关心和兴趣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手工与车缝技能训练均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但手工技能训练在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阴性症状、对外界事物的关心和兴趣等方面优于车缝技能训练,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行为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行为训练,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其治疗效果,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一次。结果训练后8,12周时阴性症状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行为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阳性强化行为疗法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 6 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研究组的良性行为采用“代币奖励”和“社会需求奖励”进行阳性强化训练 ,以SANS、SSPI、IPROS量表作为评定工具评价效果。结果 :阳性强化训练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社会功能 ,其中SSPI、IPROS、SANS、减分值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阳性强化行为疗法能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不良行为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开放病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4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取开放式管理,结合综合性康复治疗,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6个月末分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及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效果.结果 入组前后患者PANSS量表总分及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分,NOSIE量表总分、除抑郁和精神病外因子分及SDSS量表总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开放病房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行为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行为训练,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其治疗效果,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一次。结果训练后8,12周时阴性症状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行为训练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顾秀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35-1636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对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并以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护士观察量表(NO ISE)、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组训练后NO ISE评分在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SAN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PI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4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采用自编功能操训练,用阴性评定量表(SANS)及康复状态量表(MRSS)作前后自身对照比较评定。结果:功能操训练前后各因子分对照有显性差异(P<0.01),显示功能操有较好的康复效果。结论:功能操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病人的康复状态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社会生活技能训练时间为期6个月。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定。结果:6个月后,训练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病理症状分明显低于训练前(P<0.01),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训练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量表总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训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生活技能训练能够改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沈成亚  张亚玲 《护理与康复》2007,6(6):365-366,369
目的 探讨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对5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行为治疗,3个月为1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前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各因子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中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迟缓、抑郁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行为治疗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促进患者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交技能训练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8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社交技能训练组65例(SST组)与支持性心理治疗组65例(ST组),采用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QOQL-BRE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交技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盲法评定(0周)、第10周、20周评估.结果 SST组阴性症状评分下降低于基线(P<0.05),社交技能评定量表得分低于基线(P<0.05)而ST组患者仅环境因子有显著改善(P<0.05),其余社交技能因子差异无显著意义.第20周,两组在WHQOQL-BREF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因子分上组间差异明显(F=6.76,7.20,均P<0.05),SST组得分均高于ST组.结论 社交技能训练路径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改善阴性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0.01)、言语表达(t=4.32,P<0.01)和社交兴趣(t=4.36,P<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0.05)、社会兴趣(t=4.12,P<0.05)及退缩行为(t=4.30,P<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0.01)。 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工刺绣与绘画工娱治疗对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手工刺绣工娱治疗,对照组联合绘画工娱治疗,观察6个月.于工娱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工娱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工娱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工娱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工娱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生活能力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关心和兴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手工刺绣与绘画工娱治疗均能显著改善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手工刺绣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略优于绘画工娱治疗.  相似文献   

17.
程亮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12-213,24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临床康复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训练组训练12周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利培酮系统治疗,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SANS总分及其各因子分明显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疗效肯定,效果明显,应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内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对47例有明显阴性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院内职业康复训练,观察12周。于训练前及训练12周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人组患者院内职业康复训练12周末,阴性症状量表各因子分均较职业康复训练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结论院内职业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或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合并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利培酮治疗的同时施加高压氧治疗,时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2、3月末分别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2月后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阴性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2、3月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时照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合并利培酮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副作用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