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测定了74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CMSC).结果为单纯性肾病患儿血清CMSC无明显变化,急性肾炎、肾炎性肾病和紫癜性肾炎患儿血CMSC显著下降;除急性肾炎患儿血CM-SC与血CH_50、C_3、C_4呈正相关外,其他疾病患儿未发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肾脏疾患尿TNFα含量测定及其意义张开明,王春芳,尹国华,郭志杰,郑延玲我们应用ELISA法对114例肾病患者和相关疾病患者的尿和部分病例的血清进行了TNFα含量测定,以了解TNFα在肾脏病变中的作用。114例患者中肾脏病患者72例(肾小球肾炎、肾病...  相似文献   

3.
HA RIA在小儿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观察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透明质酸(HA)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正常对照组为本院幼儿园以及部分健康体检的儿童,经体检证实为健康儿童共35例(男21,女14),年龄3-9岁。按照统一标准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27例,肾病综合征单纯型20例;肾病综合征肾炎型18例。年龄2-12岁,其中男35例;女30例。1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于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尿常规正常时复查一次。6例单纯型肾病于激素治疗,浮肿消退,尿蛋白转阴后复查一次,同步查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肌肝(…  相似文献   

4.
bCI-2原癌基因是一种存活因子,具有阻止或延缓细胞凋亡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是了解bCI—2在系膜增生性肾炎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选择55例不同肾脏疾病患者肾穿组织切片进行h1一2、h一67、。一平滑肌肌动蛋白(。一SMA)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其中狼疮性肾病的膜增殖性肾炎(LN—MPGN)6例,lgA肾病24例,微小病变性肾病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川例石例体位性血尿作为对照。染色后分别计算每个肾小球中的阳性细胞数并加以比较。结果LN—MPGN及lgA肾病患者肾小球中hi一盯及a—SMA阳性细胞数…  相似文献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检测初步报告何秀琼,高凯收检8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血清进行唾液酸(Sialicacid,SA)含量检测,并与34名体检健康者血清唾液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IV阳性者血清唾液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  相似文献   

6.
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88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L-2R水平进行了检测,以探讨sIL-2R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变化及意义。88例患者分为三组:(1)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组50例,其中系膜增殖肾炎(MsPGN)及IgA肾病(IgAN)各12例,其它26例临床表现为活动期肾病综合征者(Ns)19例,非NS者31例。(2)慢性肾衰(cRF)组30例,其原发病为慢性肾炎者28例,糖尿病肾病2例。(3)狼疮性肾炎(LN)8例,其中7例为活动性。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1)慢性肾炎的…  相似文献   

7.
方法;本实验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对50例SLE患者血清中的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Ab)及肾小管抗体(Tub-Ab)进行检测。结果:GBM-Ab阳性率达62%,Tub-Ab阳性率达76%。与患者尿蛋白检查比较,上述自身抗体检出率较高。此外,GBM-Ab或Tub-Ab检测阳性患者与肾活检诊为狼疮性肾炎(LN)相符率达100%。结论:GBM-Ab或Tub-Ab的检出可为临床早期  相似文献   

8.
与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相关的肾小球疾病6例报告本文首次报告上海儿科所见6例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急进性肾炎、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各1例。继发性为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各1例。血浆AN...  相似文献   

9.
对30例肾病综合症(Ns)患儿与10例正常健康儿童所进行的CD系列阳性细胞与免疫球蛋白调节改变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纯性综合症18例(B组);肾炎性肾病综合症12例(C组);健康儿童对照组10例(A组)。B组平均年龄6.6岁,C组7.1岁,A组6.1岁。B组男女各9例,C组男性8例、女性4例,A组男性4例、女性6例。几种CD+细胞检测结果见表:从CD4+/CD8+的比值与IgG含量的关系看:单纯性NS组患儿CD4+/CD8+细胞比值与血清IgG含量水平无相关性(r=0…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肾小球肾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为探讨HBV感染于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50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或/和肾组织免疫组化证实HBAg阳性肾炎患者的肾穿刺组织,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和原位分子杂交观察HBVDNA的存在状态和定位。Southern印迹杂交阳性率为73.9%,其中82%属整合型;原位杂交显示肾小管和肾小球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2%和56.5%。其结果提示肾组织本身感染HBV,因而考虑沉积于肾小球上的HBAg除源于血循环(肝原)外,尚有原位合成的可能;认为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除HBV抗原、抗体在肾小球沉积导致的体液免疫损伤机制外,应考虑因肾组织感染HBV而导致的细胞免疫机制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变化及其与PAI-1含量改变的关系及该药的效果。方法: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肾炎大鼠模型,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疗程组的大鼠肾组织中的FN、LN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肾组织中PAI-1含量变化,并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价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FN、LN及PAI-1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且FN、LN与PAI-1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肾小球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的FN、LN及PAI-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不同程度减轻,但未达到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大鼠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免疫复合物肾炎大鼠细胞外基质积聚与PAI-1含量升高密切相关,甲基强的松龙可能通过干扰PA/PAI-1系统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积聚并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基膜蛋白多糖(perlecan)在不同病理改变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组织中表达变化,探讨其参与蛋白尿发生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阿霉素肾病大鼠在阿霉素注射后第7、14、28天时肾组织perlecan的表达变化,并与24h尿蛋白进行相关分析。在69例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血尿患儿的肾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erlecan表达,并分别与尿蛋白肌酐比值及电镜下平均足突宽度(FPW)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阿霉素肾病大鼠中随着蛋白尿的加重,perlecan在肾小球内染色强度明显减低,且与24h尿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1)。Perlecan在正常肾组织中沿肾小球血管襻及肾小管基膜分布。肾小球perlecan的表达在MCD、FSGS中分别较正常对照或TBMN显著减低,而在MN中沿增宽的GBM分布,表达显著升高。在IgA肾病中,肾小球内可见perlecan沿血管襻及系膜区分布,蛋白尿组的肾小球中perlecan表达量较单纯血尿组显著减低(P〈0.05)。MCD肾小球中perlecan免疫组化指数与尿蛋白肌酐比值呈负相关,与FPW无显著相关。结论 Perlecan在肾小球内表达减低与阿霉素肾病大鼠及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Dixon方法制造血清病型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进而研究其发病机制,模型AESSR血清C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CMS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sIl-2R,IL-8,IFN,TNF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CIC与CMSC呈高度负相关,r=-0.943(P〈0.05),CIC与IL-8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829(P〈0.05)。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14.
方法:本实验采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对50例SLE患者血清中的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Ab)及肾小管抗体(Tub-Ab)进行检测。结果:GBM-Ab阳性率达62%,Tub-Ab阳性率达76%。与患者尿蛋白检查(阳性率为48%)比较,上述自身抗体检出率较高。此外,GBM-Ab或Tub-Ab检测阳性患者与肾活检诊为狼疮性肾炎(LN)相符率达100%。结论:GBM-Ab或Tub-Ab的检出可为临床早期诊断LN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成人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伟  陶雅非 《医学信息》2007,20(7):1236-1238
目的 回顾分析73例IgA肾病(IgA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及其内在联系。方法 经常规肾穿刺活检获取年龄大于18岁的IgAN忠者的病理结果,并将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同时获取IgAN的病理资料。结果 成人IgAN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为常见。占30例(41.1%).其次是无症状血尿/尿检异常及肾病综合症。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常见,占39例(53.4%)。其次为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血尿/尿检异常及肾病综合症常见症理类为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节段硬化型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以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急进性肾炎主要表现为新月体肾炎.肾病综合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AN的病理特点以轻系膜增生为主,伴有部分及全球的硬化及间质的慢性化表现。结论 成人IgAN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最常见,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见.慢性肾炎除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外,其余各种病理类型均可以见到。急进性肾炎仅见于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除新月体肾炎外。各种病理类型均可见到。IgAN的病理特点以轻系膜增生为主,同时中度及重度系膜增生占一定比例,并伴有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提示预后差,建议早期肾活检。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抗心磷脂抗体 (A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本文测定了 6 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ACA ,并加初步分析。1 检测对象和方法1 1 受检者 临床确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6 8例 ,按内生肌酐清除率及治疗方法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尿毒症未透析组和尿毒症血透组 ,具体病例数见表 1,另以正常健康人2 2例作为对照组。1 2 检测方法 常规取患者血清 ,用酶联吸附法结合指数(BI)方式测定血清ACAIgA、ACAIgG和ACAIgM。药盒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所得数据值以 x±s表示 ,并作t检验和相关分析。2 结果2 1 慢性…  相似文献   

17.
在大鼠肾毒性血清性肾炎(NSN)的发病早期,肾小球合成的白三烯(LT)增高,伴有肾小球增殖性核抗原(PCNA)(+)细胞及肾小球增殖活性(GPA)升高。用花生四烯酸5-脂氧化酶抑制剂MK886处理肾炎大鼠,可抑制肾小球LTB4的合成及PCNA(+)细胞、GPA的升高。用X线照射去除外周血白细胞,也可抑制PCNA(+)细胞及GPA的升高。由于肾小球合成的LT来源于浸润的白细胞,本研究证实肾小球白细胞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抗体增高通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瑞典学者Westman等研究发现,一些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有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h)及血清TSH增高。为进一步了解甲状腺抗体增高是否属于一过性增高或为持续存在,以及甲状腺抗体与肾小球肾炎抗体之间的关系,作者对42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在肾活检时,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不同程度存在TPO—A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Ah)、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蛋白酶3一ANCA、髓过氧化物酶一ANC…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变化,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慢性肾衰的原发病,避免或延缓其发展为慢性肾衰。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1月339例住院患者慢性肾衰的病因进行分析,了解其病因特点。结果339例慢性肾衰患者中因糖尿病肾病引起者居首位,共114例(33.63%);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共81例(29.90%);高血压肾病48例(14.16%);慢性间质性肾炎42例(12.39%);梗阻性肾病28例(8.26%);多囊肾11例(3.24%);其他痛风肾、过敏性紫癜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共15例(4.42%)。结论慢性肾衰竭病因的构成比例与现有的文献质料有差异,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慢性肾衰竭的首要原因,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梗阻性肾病明显上升,而慢性肾盂肾炎所占的比例在减少。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炎患者sIL-2R水平、IL-2活性及mIL-2R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ELISA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同时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及白细胞介素2活性进行观察。结果患者sIL-2R水平为634.8±142.9u/ml,高于正常人295.0±165.7u/ml,P<0.001;mIL-2R阳性率为25.6±4.3%,低于正常人45.5±5.2%,P<0.001;IL-2活性为2.85±1.61u/ml,低于正常人7.06±4.53u/ml,P<0.001。并且sIL-2R与BUN呈正相关,r=0.470,P<0.02。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