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及治疗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证据表明,放射诱导EGFR的信号通路活化,促进EGFR核转位并介导DNA损伤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产生放射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西妥昔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西妥昔单抗、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耐药机制"为关键词,检索1990-01-2010-02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 1)EGFR旁路信号传导通路与西妥昔单抗抵抗的关系;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西妥昔单抗耐药;3)EGFR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西妥昔单抗抵抗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分析34篇文献.结果: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调节多种细胞功能,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耐药现象可能与多个传导通路紊乱有关,包括旁路信号途径的激活、受体突变、配体自分泌/旁分泌的产生以及下游信号蛋白的组成性活化.结论:目前对西妥昔单抗产生耐药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要想解决其耐药问题,进一步提高西妥昔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尚需进行更多项进一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对其进行靶向调控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乳腺癌干细胞、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关键词,检索1997-01-2008-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4 191篇和中文文献25篇.纳入标准:1)乳腺癌干细胞的起源及其特点;2)乳腺癌干细胞的分选及富集方法;3)调控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4)EGFR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根据纳入标准,精选60篇文献,最后纳入分析29篇文献.结果: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故传统的化疗药物很难对其杀伤,通过阻断癌干细胞中激活的信号通路,如EGFR信号通路可以有效抑制干细胞的生长.结论:根据乳腺癌干细胞的自身特点,靶向于其中激活的信号通路对其进行抑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肿瘤放射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肿瘤放射敏感性影响因素与调节机制及其目前研究进展.方法:应用NCBI的PubMed和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放射敏感性、肿瘤和放疗”等为关键词,检索1999-01-2011-11相关文献1 209篇,纳入标准:1)放射敏感性相关因素;2)放射敏感性调节机制的研究;3)影响放射敏感性的药物、方法与增敏治疗.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0篇.结果:肿瘤放射敏感性主要与肿瘤细胞固有的内在敏感性及肿瘤细胞微环境相关,目前已知与放射敏感性差异相关的因素包括细胞乏氧、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等.与辐射生物效应过程相关的各种基因变异、基因多态性及袁观修饰,都可造成放射敏感性的差异.结论:研究肿瘤放射敏感性,对临床预测放疗疗效及肿瘤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存在过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呈负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阻断EGFR表达的靶向抑制剂能够增加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细胞周期分布、延长DNA的损伤修复有关.因此,运用EGFR抑制剂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人们在不断寻找新方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等新一代生物靶向治疗有很多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EGFR抑制剂可以增加放疗的敏感性:EGFR活化后具有广泛的作用,能促进细胞的转录、增殖,影响细胞周期进程,诱导血管生成,在促进细胞的放射损伤修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EGFR抑制剂能阻断细胞DNA损伤的修复,增加肿瘤细胞放射后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肿瘤放射敏感性是影响肿瘤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在众多影响放射敏感性的因素中,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发挥重要作用.E2F基因家族通过编码E2Fs转录因子家族,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命活动.本研究旨在总结E2F基因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CNKI等数据库,以“E2F,放疗敏感性,辐射敏感性”等为关键词,检索1990-12-2017-05的中英文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 560篇,中文文献634篇.纳入标准:(1)E2F的结构其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DNA损伤调控的相关研究;(2)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影响因素的临床、基础研究;(3)E2F基因与肿瘤放射敏感性关系的基础研究.排除标准:(1)讨论与辐射敏感性因素关系不紧密的研究;(2)探究不与E2F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和细胞因子的研究.符合分析的文献126篇,72篇纳入分析.结果 E2F基因通过PRb/E2F通路调控G1/S期转变,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细胞DNA损伤后,E2F1通过p53依赖型和非p53依赖型方式诱导细胞凋亡,成为肿瘤放射治疗的潜在靶点.结论 探究E2F基因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将可能成为未来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DNA损伤诱导的细胞DNA修复和凋亡通路,以及相关因子在其中所起作用。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DNA损伤、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等为关键词,检索200601—201112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826篇,中文文献579篇。纳入标准:1)细胞对DNA损伤的监测;2)DNA损伤触发的DNA修复;3)DNA损伤触发的细胞凋亡。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1篇。结果:细胞的DNA损伤应答是复杂的过程,DSBs或DNA复制阻滞是最常见DNA损伤性结构改变,其能启动多种信号通路,涉及的损伤识别因子主要有MRN、P13激酶ATM及ATR等,最终触发细胞周期抑制、DNA损伤修复或诱导细胞凋亡。结论:细胞能够识别具有潜在致死性的DNA损伤,进而激活特异的损伤通路以抑制细胞周期,增强DNA修复或诱导细胞凋亡。而因子p53和NF—KB的促细胞凋亡和促细胞存活双重作用对细胞的凋亡或者存活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人们在不断寻找新方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等新一代生物靶向治疗有很多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EGFR抑制剂可以增加放疗的敏感性:EGFR活化后具有广泛的作用,能促进细胞的转录、增殖,影响细胞周期进程,诱导血管生成,在促进细胞的放射损伤修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EGFR抑制剂能阻断细胞DNA损伤的修复,增加肿瘤细胞放射后的死亡。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成员包括EGFR、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HER3、HER4,在配体诱导下相互结合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二聚体发生交联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多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通路、RAS/MAPK通路、c-Src通路),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