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校诂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个别词语, 如"余子万民"中的"子", 认为当解释为"字"的通假字, 是"养"的意思;"令各有形, 先立针经"的"形"是指"针灸实践归纳的理论著作";"粗守关, 上守机"中"关"本义是"保护扳机的部件", "机"本义是"扳机", 在文中是比喻用法;"挂以发"中的"挂"是"挂住"之义, "发"是指"头发", "挂以发"是指"用头发挂住"。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医是什么"的身份认定,在时下的语境中,有着多种说法,诸如:"前科学"(有潜力发展为科学)、"后科学"(现代科学不能解释中医,只有科学的将来才能认识中医)、"史前文明"、"外星文明"、"象科学"、"复杂性科学"等.攻击批评者又指为"反科学"、"伪科学".王一方先生新作<医学是什么>.在导言中又提出中医是"如科学"的观点,认为"如科学"是一个境界,是一个包含中田智慧的"类知识".  相似文献   

3.
护理理念是护士行动的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牢固的信念,护理理念是护理专业的价值和专业信念,是由"人"、"环境"、"健康"、"护理"4个概念搭筑构成的,是护士一切行动的指南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半表半里"不是《伤寒论》的内容,《伤寒论》条文中只有"半在里半在外"。"半表半里"是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里提出来的。仲景的"半在里半在外"不是指"表里之间",而是"必有表,复有里"之意,即"亦表亦里",是指表证未解,阳郁气结;而成无己的"半表半里"则是指"表里之间",是"非表非里"。二者迥异。  相似文献   

5.
"筋"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古至今关于"筋"的名词不少,如"筋节"、"筋膜"、"筋骨"、"经筋"等等.《辞海》中对"筋"的解释有:一是附在骨上的韧带,引申为肌肉的通称.二是静脉的俗称,如青筋暴露.三是植物中的脉络状的组织,如筋叶.四是中医学中筋统指大筋、小筋、筋膜等,包括现代的韧带,肌腱,筋膜等.由此可见,筋是生物形体的组成部分,呈阡陌交错状分布于生物体内,具有联络组织的作用.中医中"筋"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生理病理特性.  相似文献   

6.
从"学科特区"建设的内涵、特征、要素界定入手,以南京大学"学科特区"建设实践为案例,对"学科特区"建设新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一是鼓励优先发展,科学选取"学科特区"建设对象;二是加强统筹规划,成立"学科特区"建设管理机构;三是促进交叉融合,紧紧围绕"学科特区"组建特色学科群;四是完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学科特区"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历史看图书馆本质属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问题是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有关这一问题,在图书馆界历来是众说纷纭,其主要论点大致有: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文献信息交流的中介";是"收藏图书与提供利用";是"收藏借阅图书";是"系统地交流客体知识";是"知识积累,知识的交流";是"知识的中介者";是"文献资料的检索性";是"藏用性";是"工具性"等十几种.其中"文献信息交流的中介"说占主要地位,比较权威的图书馆学基础教材都采用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学的传统.张仲景首创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创制出了一系列的名方,如"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后世医家沿此理论继续发展,又研制出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补肾阳的"右归丸"、补气的"四君子汤"、补血的"四物汤".  相似文献   

9.
王海莉  吴少天  耿方方 《中医学报》2020,35(8):1643-1645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本质突出体现在"辨证论治"理论和实践之中,而"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证"是临床中医对疾病本质把握的集中体现,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证"对疾病本质的把握不是机体局部器质性改变的认知,而是对疾病状态的把握。"证"的核心是病机,病机反映着疾病发生发展的状态。病机的生动性、动态性和整体性充分体现着以"证"为核心的中医临床理论的鲜明特色。临床治疗中,"证"使"施治"有的放矢,是制定治则的纲领,也是选方遣药的依据。通过"证"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状态和转归,为疾病的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型,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示范高职建设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工程,它更具有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示范高职建设具有多层面的"均衡性"和多角度的"示范性",并以资源共享、对口支援、对口交流为切入点,构建其"均衡发展"价值。"均衡发展"理念全程化、"均衡发展"平台整体化、"均衡发展"任务明晰化是保证示范高职建设"均衡发展"价值实现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