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子宫脱垂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及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随访对比两组子宫脱垂的复发率、术后症状。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有效率、尿道感染发生率、1年复发率及随访症状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VSSLF比腹腔镜下骶棘韧带固定术低(P〈0.05)。结论:对子宫脱垂这种疾病,经阴道的骶棘韧带固定术和腹腔镜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这两种术式都能达到较好效果,而VSSLF经济、简易,器械要求不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于2009年11月26日~30日在北京举办第五届北京大学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手术研讨会(国家卫生部继续教育项目I类学分10分)。研讨会特邀瑞典Karolinska大学专家著名盆底专家ChristianFalconer和DanielAltman教授及国内著名盆底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重点演示常用的各种盆底重建手术。手术方式包括TVT—O、TVT—secure、改进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补片加固术、阴道穹隆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阴道旁修补术、子宫脱垂保留子宫的手术、盆底整体悬吊术以及腹腔镜下盆底修复手术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HUS)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治疗年轻子宫脱垂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年轻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HUS和SSLF两种术式,采用POP-Q评估手术治疗效果,行生活及性生活质量评价。23例患者中,11例采用SSLF,其中9例为子宫脱垂Ⅲ度,2例为Ⅱ度;12例采用HUS术,其中9例为子宫脱垂Ⅲ度,2例为Ⅳ度,1例为Ⅱ度;HUS术中7例联合腹直肌固定术。结果:两种术式的出血量分别为50.0±10.5 ml、52.0±8.2 ml,手术时间分别为60.0±8.6分钟、64.0±9.6分钟,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0.8天、4.5±1.0天。术后随访时间均为24个月。术前两组患者子宫C点分别为+2.58±0.20 cm、+2.61±0.14 cm,D点-4.20±0.61 cm、-3.89±1.20 cm;术后C点-5.69±0.60 cm、-5.72±0.51 cm,D-7.00±0.30 cm、-6.88±0.32 cm,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0例中18例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均是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年轻子宫脱垂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术后对性生活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加单纯阴道前后壁折叠修补术、曼氏手术、骶棘韧带固定术、髂尾肌筋膜悬吊术和高位宫骶韧带缝合术等。目前国际上较推崇的全盆底重建术为一种行盲法穿刺的微创手术。现对盆底重建术的发展及使用不同套装器械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穿刺盆底重建术的手术路径、手术风险及相关解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阴道顶端脱垂是子宫切除术后一种严重的远期并发症 ,多数发生在子宫切除术后 2~ 13年中[1,2 ] 。随着子宫切除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妇女预期寿命的日益延长 ,阴道顶端脱垂的问题日益突出 ,已受到国内外妇产科界的关注。矫正阴道顶端脱垂的方法有 4 0余种 ,但尚无一种效果持久 ,同时又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解剖功能者。目前 ,国外较多采用骶棘韧带固定术 (sacrospinousligamentfixation ,SSLF) [1] 。我院妇产科在行阴式子宫切除术 (transvaginalhysterectomy ,TVH)时 ,对阴道顶端脱垂高危患者同时行SSLF术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在子宫及阴道穹隆脱垂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SLF手术,治疗32例有临床症状、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进行分期(POP-Q)、确定为子宫及阴道穹隆脱垂的患者,同时进行其他盆底修复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进行主观(患者主观满意率)及客观(客观治愈率)评价.结果:32例患者行SSLF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30±0.6分钟,术中出血量50±12 ml.32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3个月(1~32个月),子宫及阴道穹隆脱垂症状改善满意,主观治愈率为100%.有2例患者术后3月下蹲时感阴道口扪及块物,经检查为膨出的阴道前壁,POP-Q分期Ⅰ期,因无不适未予处理,客观治愈率为93%.结论:SSLF对于治疗、预防子宫及阴道穹隆脱垂和改善阴道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子宫脱垂Ⅲ~Ⅳ期中盆腔缺陷为主行骶棘韧带悬吊术45例盆底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 4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5.6±7.2)岁(38~69岁),均成功施行了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骶棘韧带悬吊术,并酌情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或)会阴体修补术,手术时间(125±52)min,出血量(108±59)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仅一例短暂尿潴留,3例臀部不适,对症处理均好转;2术后随访10~44个月,术后POP-Q分期与术前相比,除阴道总长度(tvl)外,其余各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POP-Q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出现阴道前壁无症状复发,无顶端复发病例;3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简表-20(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中盆腔缺陷为主的脱垂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但应注意阴道前壁脱垂复发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与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因重度POP行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患者45例和行全盆底重建术的患者33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位置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组和全盆底重建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4.7±19.5)min和(114.0±11.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3.1±37.6)ml和(148.0±56.0)ml,术后病率分别为4.4%和9.1%。随访3年,POP-Q指示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3年PFDI-20、PISQ-12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有1例复发,均为中盆腔脱垂;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组有2例网片暴露,全盆底重建术组有1例网片暴露,均在阴道前壁。结论:与全盆底重建术相比,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短期及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新型盆底穿刺引导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使用新型盆底穿刺引导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的42例患者(研究组),以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24例女性为正常组。研究组患者术后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测量阴道仰角并与正常组比较;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使用新型盆底穿刺引导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患者,术后与正常组比较MRI测量的阴道仰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提示术后阴道仰角与年龄、孕产次、BMI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无明显相关性。患者术后PFDI-20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行经阴道高位骶棘韧带固定术是具有创新性且便捷、高效、安全的术式,术中可通过使用器械到达高位解剖点,术后能保留正常的阴道轴向,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5例单纯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其中17例施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联合组),18例施行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重建组),20例施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传统组)。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3,6个月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重建组术后无血肿发生,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传统组术后有3例出现尿潴留,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较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可更有效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修补缺陷,恢复盆底结构,短期疗效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应客观评价腹腔镜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盆底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腹腔镜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的有腹腔镜下膀胱颈悬吊术(Burch),阴道旁侧修补术,骶前阴道固定术,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和腹腔镜下骶棘韧带悬吊术。与经阴道和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有一定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收治的84例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腹腔镜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组(LSC组,n=44)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组(SSLF,n=40)。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盆腔脏器脱垂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术后性生活质量、脱垂复发率。结果 (1) 2组VAS评分、术后PISQ-12评分及脱垂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C组较SSLF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少、自主排尿时间短(P 0.05);(2)两组术后C、Ap、Bp指标水平均优于术前(P 0.05),LSC组C点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SSLF组(P 0.05)。结论 SSLF和LSC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均疗效较好,术后脱垂复发率均较低,但SSLF手术时间短,更适于年龄较大一般情况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正>孙智晶,朱兰(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1复发的原因首先从患者初次手术方式的选择说起,患者阴道前壁、阴道后壁及子宫均为Ⅳ度脱垂,适合选择经阴道的全盆底重建术,达到三个腔隙的重建。初次手术选择了保留子宫的骶棘韧带固定术和前盆腔的改良重建及阴道后壁修补,从手术方式选择上基本合适。当然也有专家认为,保留子宫的骶棘韧带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2例POP患者,其中38例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前盆底悬吊术+阴道顶端固定术+阴道后壁修补术(观察组),24例采用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尿管保留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POP-Q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12)。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下降率为5.26%,低于对照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1例和3例术后出现下肢轻度疼痛,给予热敷治疗后缓解;分别有2例及3例发生膀胱颈过度活动症,保留导尿管3~7d后缓解。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POP较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骶主韧带复合体-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应用骶主韧带复合体-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48例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均以中盆腔、前盆腔缺陷为主,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均为Ⅲ期以上,均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骶主韧带复合体-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术+骶棘韧带悬吊术+阴道后壁修补术+会阴裂伤修补术,5例(10.4%,5/48)术前有压力性尿失禁者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术后对患者的主、客观疗效进行分析,包括围手术期情况以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 48例患者手术时间(95±20)min,失血量(150±50)m L,随访时间(22±12)个月。随访时间内1例患者解剖学复发,客观治愈率为97.9%(47/48),主观满意度为97.9%(47/48),PFDI-20、PFIQ-7调查问卷中位评分分别为5、6分,均较术前(分别为65、67分)明显降低(P0.01)。术后3 d1例患者(2.1%,1/48)出现尿量减少,予拆除骶主韧带复合体-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缝线后排尿恢复正常。结论骶主韧带复合体-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主、客观治愈率高,且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2月60例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研究组)或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30例,包括研究1组TVH+改良盆底重建术20例,研究2组单行改良盆底重建术4例,研究3组子宫切除术后POP行改良盆底重建术6例;对照组30例。结果:(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研究1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保留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术后临床疗效比较:4组患者出院前测评POP-Q,分度均为0度或Ⅰ度。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研究组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3)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研究组随访率100%,对照组随访率96.67%。POP-Q分度Ⅱ度及Ⅱ度以上判定为复发,研究组1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5例复发(16.67%)(P<0.05);研究组3例出现性交不适,对照组7例诉性生活质量下降(P<0.05)。结论:TVH+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均是治疗POP的有效方法。改良盆底重建术作为一种新术式,能更好地修补缺陷、实现结构重建和组织替代,其复发率低,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一生中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风险是10%.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等中盆腔缺陷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现在常用的有骶骨阴道固定术、骶棘韧带固定术、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后穹隆成形术、全盆底重建术等.本文就这些手术方式的适应证、手术要点、效果、并发症及防治复发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盆腔器官脱垂(POP)在临床上日益多见,了解其发病原因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意义。近年研究发现,除常见的分娩损伤、腹内压增加和衰老外,遗传和医源性因素也是重要的高危因素。结缔组织疾病、先天性阴道直肠膈缺损或有POP一级家族史者患病率增加,提示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出现阴道穹隆脱垂,前盆腔重建术时,如阴道前壁修补术、阴道旁修补术、Burch手术和阴道无张力吊带类手术将使阴道轴向前移位屈曲,易促发肠膨出;而阴道后壁修补术,尤其是骶棘韧带固定术则有可能使阴道轴向后移位,易发生阴道前壁膨出。  相似文献   

19.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的发生率<5%,其发生原因与盆底支持结构的破坏有关.目前的手术治疗有骶棘韧带固定术、后穹窿成形术等经阴道方法,骶骨阴道固定术等经腹腔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尽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Ⅲ~Ⅳ度子宫脱垂且合并阴道前壁膨出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84例,采用腹腔镜下简易子宫腹壁悬吊+阴道前壁修补进行治疗,伴有阴道后壁膨出的患者术中同时行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后随访12~72月(平均36.8月),记录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阴道前壁修补术的手术时间为(47.75±6.73)min,术中出血量(49.41±14.44)ml,无术中脏器损伤。术后1年随访客观治愈率97.6%(82/8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14%(6/84)。术后1年POP-Q评分中Aa、Ba、C、Ap、Bp各点的值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前PFIQ-7评分(116.29±17.97)分,术后6月评分(25.31±10.15)分,术后1年评分(26.32±7.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简易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近期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