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9,(6):842-846
目的:为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肝纤维化""信号通路""Chinese herbal medicine""Flavonoids""Hepatic fibrosis""Signaling pathway"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2年1月-2018年8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草药黄酮类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分子信号通路[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Wnt/β-联蛋白(β-catenin)、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9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肝纤维化是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受多个分子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柚皮素、槲皮素、荔枝核总黄酮、白杨素、葛根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能干预与肝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的TGF-β/Smad、Wnt/β-catenin、TLR4/NF-κB、JAK/STAT和PI3K/Akt信号通路。该类化合物治疗肝纤维化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环节的特点,同一化合物可影响多个信号通路。今后应对黄酮类化合物对分子信号通路介导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7):1004-1008
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3):427-432
目的:了解抗心力衰竭中药活性成分的药效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中药活性成分的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活性成分""心力衰竭""作用机制""心功能""心肌重构""Chinese medicine""Heart failure""Component""Heart function""Remodell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8年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抗心力衰竭中药活性成分的药效基础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89篇,其中有效文献61篇。抗心力衰竭的中药活性成分有黄酮类(葛根素、淫羊藿苷、木犀草素等)、皂苷类(人参皂苷、三七总皂苷、黄芪甲苷等)、酚酸类(丹酚酸A、丹酚酸B、姜黄素等)、生物碱类(小檗碱、川芎嗪等)、多糖类(黄芪多糖、枸杞多糖等)等,其作用机制包括减少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肥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再生、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重构、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心肌损伤等;目前,抗心力衰竭的中药活性成分在应用上存在体内吸收率不高、血药浓度过低的局限性,研究者应利用现代技术优化中药活性成分的药效结构,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将有利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合理利用与研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8):1148-1152
目的:了解天然产物通过增加活性氧(ROS)抗肿瘤的研究进展,为发掘新的天然产物类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然产物""活性氧""抗肿瘤""Natural product""ROS""Antitumor"等为关键词,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13-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ROS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天然产物通过增加ROS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12篇,其中有效文献46篇。ROS由线粒体、内质网或药物、射线刺激等生成。ROS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来发挥抗肿瘤作用。黄酮类(柚皮苷、黄岑素、小豆蔻明等)、生物碱类(血根碱、粉防己碱、辣椒碱等)、多酚类(白藜芦醇、香芹酚等)、醌类(紫菜素、白花丹醌等)、皂苷类(地榆皂苷Ⅱ、原薯蓣皂苷等)、萜类(PAG、穿心莲内酯等)以及其他类(如天麻素、鸦胆子苦醇等)天然产物均可通过刺激ROS的生成来调节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调控凋亡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增强细胞内氧化应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肿瘤细胞对其他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最终实现抗肿瘤的目的。目前,该领域尚缺乏有力的临床研究证据,故仍有待持续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9):2718-2723
目的:为进一步研发落新妇苷提供参考。方法:以"落新妇苷""药理学""药理活性""植物来源""Astilbin""Pharmacology""Pharmacological activity""Botanical origin""Plant sourc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5-2016年在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落新妇苷的药理活性及植物来源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9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落新妇苷系二氢黄酮醇苷,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大子类,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抑制排异反应、保肝护肾、抗氧化、镇痛、抗水肿、抗菌、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活性。世界范围内有12科15属26种植物中均可分离出落新妇苷。基于植物资源分布情况、蕴藏量、落新妇苷含量以及开发的可持续性考虑,国内可用于开发的植物种类首选黄杞,次选土茯苓,两者主要分布于粤、桂、湘、云、贵、川等省区。  相似文献   

6.
<正>染料木素(genistein)因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可防治一些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如延缓女性衰老、改善更年期症状等,也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等药理活性~([1])。槐角苷(sophoricoside),即染料木素4’-葡萄糖苷,是中药材槐角和方剂"槐角丸"中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具有与染料木素相似的药理活性~([2])。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槐角苷在体内被代谢为染料木素后才能发挥药理作用~([3]),染料木素比槐角苷具有更好、更广的药理活性。目前,虽然对染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23):3302-3307
目的:归纳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保护急性肾损伤(AKI)的中药有效成分,为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急性肾损伤""中药""有效成分""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Acute kidney inju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tive ingredient""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Signaling pathwa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年1月-2019年5月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综述Nrf2与AKI的关系,并归纳基于Nrf2信号通路保护AKI的中药有效成分。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20篇,其中有效文献63篇。Nrf2信号通路与肾缺血再灌注所致的AKI、重金属诱发的AKI、药物性AKI以及脓毒症引发的AKI有重要关系,药物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有效改善上述AKI的发生。基于Nrf2信号通路保护AKI的中药有效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黄腐酚、橘皮素、橙皮苷、木犀草素等)、生物碱类化合物(青藤碱、氧化槐定碱、长春碱、小檗碱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桦木酸、茯苓酸等)、苯丙素类化合物(五味子乙素、芝麻素)、多酚类化合物(厚朴酚、丹皮酚、姜黄素等)、多糖类化合物(如香菇多糖、枸杞多糖、黄芪多糖等)等。基于Nrf2信号通路研究防治AKI的中药有效成分,对深入研究Nrf2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肾疾病的关系和治疗AKI的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临床治疗AKI提供新思路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8,(8):1145-1149
目的:为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药""COPD""AECOP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7-2017年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在简述COPD炎症机制的基础上,就中药单体成分对COPD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COPD的发生发展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结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等酶类以及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白藜芦醇、黄芩苷、淫羊藿苷、七叶皂苷、木犀草素、黄连素、丹皮酚主要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κB、IL-8、TNF-α等炎性介质来延缓COPD的进展;淫羊藿苷、黄芪甲苷、葛根素主要通过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来实现抗氧化作用,改善患者肺功能;竹节参多糖等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改善COPD症状。但目前绝大多数中药在化学单体成分和分子水平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故中药单体成分治疗COPD的具体途径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芹菜素、根皮苷、原花青素和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在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10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芹菜素组、根皮苷组、原花青素组、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组。给药5周后采血并处死小鼠,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肝组织中的羟辅氨酸(HYP)的含量,计算小鼠的肝指数,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4种黄酮类化合物均可使模型小鼠血清中ALT、AST的含量、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降低;病检也证明各组小鼠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芹菜素、根皮苷、原花青素及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有抗CCl4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富含于苹果、洋葱、浆果等食物中,与心血管疾病负相关。最近动物和人类试验均表明,槲皮可以降低高血压个体的血压,机制可能涉及抗氧化应激、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以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方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本综述将系统阐述槲皮素的降压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9,(15):2150-2155
目的:了解内质网应激(ERS)在药物致肝毒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药源性肝毒性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药物""中药"及"毒性""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Signaling pathways""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ver toxic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内质网应激在药物致肝毒性机制中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4篇,其中有效文献59篇。药物致肝毒性与肝ERS密切相关,ERS可通过下游肌醇需酶1通路、活化转录因子6通路和PKR样内质网调节激酶通路参与药物的肝毒性过程,涉及药物包括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类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奈非那韦等)、抗2型糖尿病类药物(曲格列酮和环格列酮)、抗抑郁类药物(舍曲林、茶法嗤酮)、抗结核类药物(利福平、吡嗪酰胺)、解热镇痛药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抗菌类药物(氟氯西林、氯唑西林)、抗炎类药物(来氟米特)、免疫抑制类药物(环孢素A)和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苦参(苦参碱)、补骨脂(巴伐辛)、黄连(延胡索)等]。目前对于ERS与肝毒性的因果关系尚未明晰,如相关肝毒性研究中多集中在ERS的下游通路,对其上游通路的研究较少,此外肝细胞ERS激活后与线粒体等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药物致肝毒性中的综合作用也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9,(5):717-720
目的:综述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骨质疏松症机制""锶""骨细胞""雷奈酸锶""Osteoporosis""Strontium""Strontium Ranelat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及含锶的药物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78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包括结合钙离子敏感受体、上调转化生长因子水平、调节成骨相关标志物表达等促进骨细胞形成;调节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调节κB抑制蛋白α(IκBα)等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达成骨相关基因、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MSCs成骨分化;改善骨的微观结构,增强骨强度。临床常用含锶药物为雷奈酸锶,其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与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相比,雷奈酸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而目前尚无理想的抗肝纤维化特效药物。黄芪药用历史悠久,经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该文通过检索文献,梳理近年来黄芪及其活性成分作用于肝纤维化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为黄芪抗纤维化的药物开发及机制探讨提供依据和思路。结果显示,黄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p38MAPK、TGF-β1/Smads、NF-κB、PPARγ、Notch、PAR2、PGE2/EP2/cAMP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等作用,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显示出从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相互作用的机制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9,(6):851-856
目的:了解藏药红景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景天""药理作用""机制"等的中英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限设置为2007-2017年。结果共获得文献15 027篇,并筛选出835篇文献作为基础数据,就红景天对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典以大花红景天为红景天的基源植物。红景天及其活性单体(以红景天苷为主)具有改善心肌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重度抑郁症、创伤性颅脑损伤及缺血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能治疗肺动脉高压、肺组织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具有护肝、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其机制多与抗氧化应激、抗炎及抑制凋亡等有关,涉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相关的线粒体信号通路、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un氮端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信号通路、细胞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3通路、腺苷受体A2a相关的线粒体通路、Janus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等的调控。但目前对红景天及其活性成分的体内生物学过程及在各组织、靶器官中的分布等尚缺乏研究数据,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应集中关注其优势病种,尤其是缺氧诱发的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进行机制研究,找出红景天或其主要单体成分的关键调控靶标等,为其治疗高原缺氧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确切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6,(6):1201-1206
女贞子及其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具有提高运动耐力和抗疲劳作用。它们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对抗疲劳引起的组织器官中的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水平下降,保护细胞膜免遭自由基攻击,从而对抗疲劳引起的骨骼肌、心、肝、肾、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并维护它们的生理功能。女贞子的另一类活性成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也具有抗氧化应激和保护骨骼肌、心、肝、肾、肺、脑作用。女贞子、红景天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都能提高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促进NO合成和释放,具有保护血管内膜,松弛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作用,以及调控脂糖代谢,提高运动时的能量供应,可延缓疲劳产生和加快疲劳恢复。女贞子、红景天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促进骨、肌肉生长,增强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是抗疲劳的基础性作用。综述女贞子及其活性成分红景天苷提高运动耐力和抗疲劳作用的文献,对其研究进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7,(25):3582-3586
目的:为寻找能增强三氧化砷抗肿瘤作用及降低其毒性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提供参考。方法:以"三氧化二砷""中药""单体化合物""抗肿瘤""增强疗效""降低毒性""Arsenic trioxid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titumor""Increase efficacy""Attenuate toxic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0年1月-2017年2月在Pub 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单体化合物增强三氧化二砷的抗肿瘤作用及降低其毒性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0篇,其中有效文献37篇。淫羊藿苷、金丝桃苷、青蒿素、鼠尾草酸、粉防己碱等中药单体化合物能增强三氧化二砷的抗肿瘤作用,而白藜芦醇、青蒿素、粉防己碱等中药单体化合物能降低三氧化二砷的毒性。今后研究重点是探讨中药单体化合物增强三氧化砷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即研究中药单体化合物增强三氧化砷抗肿瘤作用的信号通路和发现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苜蓿素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许多天然可食性植物中,其生物活性主要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过敏、抗肿瘤、抑制微生物生长(巨细胞病毒、利什曼虫和胃肠道线虫)、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且安全性好,可成为新药开发的方向。本文综述近些年国内外文献,对苜蓿素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为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7):986-989
目的: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ARB)的认知保护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血管紧张素""突触""淀粉样蛋白""炎症""凋亡""缺血""神经发生""认知""Angiotensin""Synaptic""Amyloid""Inflammation""Apoptosis""Ischemia""Neurogenesis""Cognitiv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6年7月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ARB作用的生理基础与机制、ARB的认知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01篇,其中有效文献29篇。ARB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其下游通路的生物效应。除了循环系统的RAS外,脑内也存在局部组织的RAS。ARB的认知保护作用包括改善脑缺血,保护血脑屏障,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促进神经发生,保护海马功能;同时还具有抑制β-淀粉样蛋白产生、抗炎、抗凋亡等作用。ARB有许多制剂,虽然同属一类,但不同制剂在认知保护的作用上存在差异。ARB在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时候,血管紧张素Ⅱ的前体、一些重要的代谢产物如多肽会出现变化,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通路代偿性激活,而人们对这些多肽及AT2R通路对认知保护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高血压患者在经历特殊的病理过程时(如创伤、手术或合并糖尿病等),常常加重认知损害,关于ARB对其认知保护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合成具有较强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衍生物。方法灯盏乙素苷元与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在偶联剂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二甲基吡啶(DMAP)的作用下缩合后者经过酰氯/甲醇体系脱保护基,获得目标化合物(6a~6c)。并对受试化合物进行了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活性研究。结果合成的化合物及中间体均经过1H-NMR,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证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受试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6c活性明显好于维生素E、灯盏乙素。结论 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前药设计方法能用于灯盏乙素苷元结构修饰,所采用的合成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用于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部分黄酮类化合物的Ⅱ相代谢产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为一大类广泛存在于食物和药物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来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主要以苷元的Ⅱ相代谢产物形式存在,包括不同取代位点的一系列苷元的葡糖醛酸苷、硫酸酯及混合结合物。其中一些Ⅱ相代谢产物已被证明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影响代谢酶和转运体等方面的药理活性。文中对文献报道的黄酮、异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黄烷-3-醇和花色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Ⅱ相代谢产物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