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两种固定桥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盘荣福 《新医学》1996,27(5):255-256
两种固定桥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盘荣福固定义齿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经粘接后,是不可摘的一种修复体。临床采用的修复体可分为铸造固定桥和锤造固定桥两种,两种桥体制作材料和方法有不同,其修复效果也不一样。本文着重探讨两...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 女,59岁。6a前因左上56缺失在当地医院做铸造固定桥修复,近0.5a食物嵌塞不适,于2007—12来我科求治。检查:左上56缺失,左上45678铸造固定桥修复,桥体松动Ⅰ度,左上8腭侧边缘不密合,探针可探入4mm,无探痛和叩痛。  相似文献   

3.
固定桥桥体与牙槽嵴的关系有两种:接触式和悬空式。一般认为悬空式桥体因与牙槽嵴分离,降低了固定桥的舒适性,患者难以接受,故临床上较少采用。作者在工作中将传统的悬空桥进行改良,并有选择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62岁,上颌第一磨牙5例,下颌第一磨牙9例;缺牙区牙槽嵴明显萎缩,呈低平或凹陷状,牙槽嵴顶到(牙合)平面距离平均10mm,其邻牙符合固定桥  相似文献   

4.
CT扫描建立下颌后牙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后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采用CT扫描建立下颌后牙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后基牙的应力分布,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健康人下颌骨、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下颌后牙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相同垂直和水平载荷情况下,分析两基牙牙槽骨不同吸收程度时固定桥各基牙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固定桥两侧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固定桥各基牙应力分布均匀;当一侧单根基牙牙槽骨吸收达20%时,此基牙出现应力集中;当一侧多根基牙牙槽骨吸收达30%时.此基牙出现应力集中;当两侧基牙牙槽骨均有吸收达25%时,两侧基牙均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下颌后牙固定桥基牙应力分布与基牙牙槽骨吸收程度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临界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根桩做单端固定桥的桥基牙失败病例进行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方法 通过18例单端固定桥修复后3~6个月脱位,3例牙根折裂的单端固定义齿行力学分析。结果 作进一步分析脱位原因与受咬合力、桥体的设计死髓牙的机械感受器的敏感度等有关。结论 为单端固定义齿基牙(桩)受力复杂,临床设计一定要慎重。用根桩作单端固定义齿的基牙,其对骀牙为天然牙,这种设计不可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桩核做单端崮定桥的桥基牙失败病例进行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方法:通过18例单端固定桥修复后3~6个月脱位,3例牙根折裂的力学分析。结果:分析脱位原因与咬合力、桥体的设计和死髓牙的机械感受器的消失等因素有关。结论:单端固定桥的基牙受力复杂,临床设计一定要慎重。用桩核作单端固定桥的基牙,这种设计不可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脱敏剂对牙列缺损行固定桥修复牙体预备后牙本质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牙列缺损就诊且行固定桥修复的患者90例,根据在固定修复牙体预备后采用的不同脱敏剂将患者分为保护膜和 Gluma 脱敏剂组,每组4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感、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感均显著降低,而保护膜组患者疼痛感明显的低于 Gluma 脱敏剂组患者;保护膜组疗效显著的患者数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的高于 Gluma脱敏剂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的分布以及总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牙本质保护膜措施应用于牙列缺损行固定桥修复牙体预备后患者改善疼痛和敏感的疗效明显的优于 Gluma 脱敏剂涂抹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女,59岁.6 a前因左上56缺失在当地医院做铸造固定桥修复,近0.5 a食物嵌塞不适,于2007-12来我科求治.检查:左上56缺失,左上45678铸造固定桥修复,桥体松动Ⅰ度,左上8腭侧边缘不密合,探针可探入4 mm,无探痛和叩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牙半切除术保留牙根裂的近期疗效。方法参照X线片将患牙健侧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银汞将髓腔充填。观察一周无症状者,拔除患侧冠根,三个月后与邻牙进行固定桥修复。结果41颗牙半切除术后临床观察1年后,成功35例,修复体松脱2例,牙齿松动3例,牙周袋加深1例。成功率85.37%。结论应用牙半切除术保留牙根裂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采用CT扫描建立下颌后牙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后基牙的应力分布,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健康人下颌骨、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下颌后牙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相同垂直和水平载荷情况下,分析两基牙牙槽骨不同吸收程度时固定桥各基牙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固定桥两侧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固定桥各基牙应力分布均匀;当一侧单根基牙牙槽骨吸收达20%时,此基牙出现应力集中;当一侧多根基牙牙槽骨吸收达30%时,此基牙出现应力集中;当两侧基牙牙槽骨均有吸收达25%时,两侧基牙均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下颌后牙固定桥基牙应力分布与基牙牙槽骨吸收程度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临界区。  相似文献   

11.
后牙纵裂固定保存修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懿  顾斌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695-1696
【目的】观察32例(36颗牙)牙根纵裂的修复及疗效。【方法】采用牙体半切术切除32例(36颗牙)纵裂牙根,余留牙体分别以单端固定桥修复(12例)和双端固定桥修复(20例)。【结果】修复治疗后6~12个月复查,疗效为成功35颗,失败1颗,两种修复类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牙体半切术结合固定修复方法,可有效地保留老年人牙根纵裂的患牙。  相似文献   

12.
套冠及固定桥是修复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等的常用方法 ,但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患者年龄的增加 ,基牙的生理代偿功能及局部或全身的变化 ,或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 ,修复体设计、制作的错误 ,导致固定修复体出现问题而被拆除。本文作者自 1 998~ 2 0 0 2年以来对拆除各类型冠桥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68例中男 43人 ,女 2 5人 ,套冠 4件 ,占 6 %。双端固定桥 49例 ,占 68% ,单端固定桥 7例 ,占 1 0 % ,复合固定桥 1 2例 ,占 1 6 %。烤瓷 2 3例 ,占34 % ,高熔合金 1 9例 ,占 2 8% ,中熔合金1 8例 ,占 2 6 % ,塑料…  相似文献   

13.
铸造部分桩核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桩核冠修复以往只限于前牙,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精密铸造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使牙冠严重破坏的牙也得以利用,要求保存患牙的患越来越多。本介绍的铸造部分桩核是利用铸件恢复牙体缺损,并保护残存的薄弱牙体组织,以延伸的铸桩加强固位的一种个性修复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铸造桩-核-冠治疗残根残冠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铸造桩-核-冠技术对70颗(70例)残根残冠患牙进行治疗修复。结果:经两年临床观察,有3颗牙出现松动,其中中切牙1颗,双尖牙1颗,磨牙1颗。其余均良好。结论:保留残根残冠可提高牙的咀嚼功能和美观,使患牙增加冠外抗力和咬合力的保护,提高口腔修复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1.1 对象 我科2000-03~2003-10施行牙半切除术后剩余牙根采用双端连冠固定桥修复治疗的下颌磨牙共26例(第1磨牙22颗.第2磨牙4颗)均无松动。年龄21~58岁,男21例,女5例,术前均经临床及X线片确诊欲保存牙根牙槽骨吸收不超过1/2、根尖无明显病变、牙周膜腔无明显增宽。所有欲保存的牙体均经过完善的根管充填治疗,后行牙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前牙铸造核桩冠脱落原因,并探讨再修复设计方案。方法:对540例648颗上前牙铸造核桩冠追踪观察,对核桩冠脱落的患牙,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牙片判断是否可保留牙根再修复。结果:其中48例48颗核桩冠脱落,原因有核桩过细折断、核桩松动、根管口处折裂、根管口处龋损等,其中35颗牙根可保留,再修复时,加强固位形和抗力形的设计。结论:上前牙铸造核桩冠修复应根据牙体残留情况和患者咬合状况选择设计方案,修复完成后调整咬合。  相似文献   

17.
李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9):4654-4654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和固定修复技术日臻完善,临床上多数残根残冠可得以保留,并加以修复,利用治疗和修复后的残根残冠为基牙作固定桥修复缺失牙,可以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和固位力,且固定义齿异物感小、咀嚼效率高,也更美观方便。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伴牙列不齐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80例牙列缺损伴牙列不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固定桥修复治疗,实验组接受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满意度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牙列缺损伴牙列不齐患者接受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马兰  倪健 《山西临床医药》2000,9(6):430-431
目的:为了尽最大可能保存牙列的完整性,提高修复的成功率。方法:采用树酯桩核加铸造金属全冠的方法修复患牙62颗。结果:经1a~2a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较好。结论:树酯桩核加铸造金属全冠是临床上保存后牙残冠的一种简例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前牙龈下断根13例正畸牵引与桩核冠修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周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73-3974
临床上对前牙外伤或龋齿引起的牙齿断端位于龈下,其牙根长度仍适合桩冠修复的患者,进行桩冠修复时有一定难度。此类牙常被拔除,或用有较深龈下边缘的冠修复,但此种修复易形成较深的牙周袋,继发龈炎和牙周袋。或行冠延长术,暴露根折断面,此种修复方法导致患牙与邻牙的牙龈缘不对称,影响美观。我们对此类患者,采用正畸牵引断根至龈上后,进行铸造桩核及烤瓷冠修复的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