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胃癌患者69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胃癌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病理学分级、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因素与胃癌手术预后存在相关性,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而性别、年龄、根治方式、术后辅助化疗等因素与胃癌预后无关(均P〉0.05)。结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肿瘤TNM分期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数目和TNM病理分期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53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病理类型、TNM分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间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印戒细胞癌的转移度最高达到73.91%;肿瘤直径〉8cm的5年存活率仅为47.24%;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48.24%和35.13%。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肠镜活检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2例中青年直肠癌患者(中青年组,年龄〈60岁)和65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老年组,年龄≥60岁)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中青年组直肠癌家族史发生率较老年组高(P〈0.05),首发症状中黏液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发生率较老年组高(P〈0.05),便秘发生率较老年组低(P〈0.05).发病至确诊时间较老年组长(P〈0.05)。两组在腹痛、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中青年组肿瘤多位于腹膜返折下(P〈0.05),腺癌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黏液和印戒细胞癌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高分化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低分化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肿瘤Dukes分期、平均生存时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直肠癌患者较老年患者发现晚.恶性程度高,受遗传因素影响大,首发症状较老年患者有明显差异,如能及早诊断和手术治疗,两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6年1月1日-2012年9月1日就诊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1286例鼻咽癌患者的病理类型、血清EBV-IgA检测结果、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复发、远处转移等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组间生存率差异。 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是影响鼻咽癌的预后因素( P<0.05),而性别、病理类型、血清EBV-IgA阳性、治疗方式等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综合治疗比单纯放疗预后好,性别、病理类型、血清EBV-IgA阳性对鼻咽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HS-AFP对原发性肝癌病情及手术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前后检测肝癌特异性甲胎蛋白(HS-AFP)对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PAGE)结合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离检测,对40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前后的血清HS-AFP进行动态观察,并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病理分级、预后及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肿瘤≥5cm组、临床分期Ⅱa+b期组、病理分级Ⅱ~Ⅲ级各组中术前HS-AF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肿瘤〈5cm组、临床工期组、病理Ⅰ级各组(P〈0.05)。术后发生复发转移者在HS-AFP阳性组为90.9%,而阴性组为20.7%(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术后HS-AFP与患者预后有关(P〈0.01)。结论HS-AFP有助于术前肝癌的病情判断,对肝癌术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中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CYP2E1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间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标本50例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鳞状上皮中CYP2E1与VEGF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中CYP2E1较正常食管上皮明显增加(P〈0.05),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CYP2E1和VEGF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中CYP2E1、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CYP2E1、VEGF可能参与了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并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16基因蛋白、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黏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进行P16基因蛋白、Ki-67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癌旁正常黏膜中,P16阳性表达率为89.29%(50/5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42.86%(24/56),经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黏膜中,Ki-67阳性表达率为8.93%(5/5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3.93%(19/56),经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高分化组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均P〈0.05);食管癌组织分化差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好者(p〉0.05);P16、Ki-67阳性表达率在有、元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生存期〉3年者P16阳性表达率57.69%(15/26)显著高于术后生存期≤3年者30.00%(9/30)(x2=4.36,P〈0.05),术后生存期≤3年者Ki-67阳性表达率46.67%(14/30)高于术后生存期〉3年者19.23%(5/26)(x2=468,P〈0.05)。结论P16、KJ-67可作为反映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可作为评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进展、预测其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评估二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检测124例有明确病理诊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按性别、年龄、病理、分期、ECOG评分、KPs评分分组,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年龄、病理分期、ECOG评分、KPS评分有关(P〈0.05),与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D—D=-0.612;rFIB=-0.399,P〈0.01)。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年龄越大、分期越晚、体力状况评分越差,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的120例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因素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3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60.3%、49.3%;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2%、41.7%、3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血管侵犯、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P〈0.05);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血管侵犯、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无瘤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血管侵犯、病理分级越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PRKAC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09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中对应的20例癌旁组织内PRKACB蛋白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 PRKACB在10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蛋白水平下调,低表达率(69.7%)显著高于20例癌旁肺组织(10.0%)(χ2=25.217,P<0.05);PRKAC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χ2=9.664,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430,P<0.05)、肿瘤分期(χ2=4.430,P<0.05)相关;PRKACB蛋白的低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不良相关。结论 PRKACB在非小细胞肺癌内呈现低表达,并与临床相关,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期因子及MV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和CD34的表达,并以31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作对照。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随访资料,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预后结果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的中期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MVD为32.74±6.46;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期因子0.00%,MVD为14.55±4.07,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表达率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1)。中期因子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592,P〈0.01)。MVD与胃癌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1)。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胃癌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中期因子表达与胃癌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等与预后无关(P〉0.05)。但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肿瘤的病理分期、MK表达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K过表达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从而指导胃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秦建文  周静敏  马淑萍 《天津医药》2007,35(12):897-899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HSA法测定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和PDGF的含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PDGF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1),Ⅲ期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DGF高于Ⅱ期患者(P〈0.01)。血清VEGF和PDGF测定值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无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PDGF测定值之间呈正相关(r=0.641,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PDGF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57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三阴性乳腺癌组和三阴性乳腺癌组,回顾性研究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79例乳腺癌患者中91例(15.72%)患者是三阴性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组和非三阴乳腺癌组相比较,平均年龄较小,分别为(48.63±10.81)岁和(51.32±11.47)岁;平均肿块较大,分别为(27.86±11.32)mm和(24.434±13.24)mm,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相比较,三阴乳腺癌组绝经前比例较高(P=0.011),有乳腺肿瘤家族史比例亦高(P=0.020)。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66.28%),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80.85%,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73.26%)明显低于非三阴性(84.04%,P〈0.05)。而两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和肿瘤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三受体阴性是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发病年龄较轻、肿块较大、绝经前比例高,预后差、缺乏特异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Np73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它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手术的食管癌患者47例,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用△Np73多克隆抗体对细胞进行染色,应用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织中△ND7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P均〈0.01)。△ND7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相关(P〈0.05,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因素无关(P均〉0.05)。结论△Np73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食管癌的发哇右展右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Stat3和Jnk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70例)中Stat3和Jnk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tat3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鞍.3%和72.9%,而Jn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55.7%。 Stat3和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 P <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tat3、Jnk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 P >0.05)。结论随着食管癌的出现,Stat3和Jnk的表达增加,提示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的117例且病理检查确诊ER,PR、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采取多因素分析,单因素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用SPSS15.0软件统计学处理,以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5年无瘤生存率与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121,P=0.538);与P5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28,P=-0.014);与病理分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P=-0.003);与Ki-76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23,P=0.006)。结论病理分级、Ki-67、P53均为影响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病理学因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存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小细胞癌Cox-2、nm23和MMP-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组织芯片技术,观察63例直肠小细胞癌Cox-2、nm23和MMP-3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MMP-3阳性表达率与直肠小细胞癌的浸润深度、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有关,随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率增加而升高(P <0?.05)。 Cox-2、MMP-3阳性表达率与直肠小细胞癌的TNM分期无关( P >0.05),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肠系膜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增加而减低( P <0.05),与浸润深度无关( P >0.05)。 Cox-2、nm23和MMP-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P >0.05)。结论直肠小细胞癌的nm23、Cox-2和MMP-3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预测直肠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食管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在54例食管癌中的阳性率61.11%,显著高于3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13.33%(P〈0.05)。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相关(P〈0.05)。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对血管生成、食管癌的侵入转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作为食管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对治疗及预后有相当好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能手术切除行同期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67例不能手术切除同期行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资料,采用Cox回归法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通过Cox分析法,显示M分期(t=-0.014,OR=2.523),近期疗效(P〈0.001,OR=2.187),食管穿孔(P=-0.025,OR=1.146),再治疗方法(P=-0.023,OR=3.214)。结论不能手术切除行同期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有近期疗效、M分期、在治疗方法以及食管穿孔。  相似文献   

20.
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与贫血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贫血程度构成比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P〈0.05);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贫血程度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与胃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间存在相关性,可以根据贫血的发生及贫血的程度大致估计胃癌的病理分期.因此贫血是胃癌的一个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