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脂、血糖、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为(130.3±2.8)mmHg,舒张压为(81.4±3.1)mmHg,总有效率为88.1%,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B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6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0例,150mg/d)和贝那普利组(30例,10mg/d)。疗程为6个月,服药前后测血压和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厄贝沙坦组血压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LVDD、LVST、LV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5)。且厄贝沙坦组LVD、LVST、LVPWT及LVMI稍低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贝沙坦能有效降低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谢梦  王远方  徐敏  涂清源  王梅 《贵州医药》2004,28(7):593-595
目的对比研究依拉普利与厄贝沙坦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92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厄贝沙坦150nlg·d-1)46例,B组(依拉普利5-10mg·d-1与厄贝沙坦75mg·d-1)46例,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测定血压(BP)、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Ⅳ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和A/E峰值。结果两组治疗后BP、IVST、LVPWT、LVDd、LVMI及A/E峰值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B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拉普利、厄贝沙坦均能逆转LVH,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二者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向前  张涛 《安徽医药》2017,21(6):1094-1097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压、心率,血清B型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86.67%)总有效率与对照组(6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2.33±4.92) mm vs (59.46±5.57)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40.24±4.13) mm vs (46.95±4.87)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8.62%±7.13%) vs (42.4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血压、心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舒张压(75.36±3.54) mmHg vs (85.47±4.09) mmHg,收缩压(130.65±8.74) mmHg vs (139.22±9.35) mmHg,心率(76.72±10.56)次/分钟 vs (82.59±11.34)次/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NP、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BNP(1.71±0.34) μg·L-1 vs (2.48±0.57) μg·L-1,hs-CRP(6.26±1.03) μg·L-1 vs (8.79±1.12) 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用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68例初发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40.3±5.5)岁,予厄贝沙坦片及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8周,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舒张压(103.6±5.7)mmHg,治疗后舒张压(88.0±4.8)mmHg,总有效率93.33%,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肾功能及心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 E峰值)、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更为有效的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和心功能,是社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翠云  刘厚林 《中国药房》2012,(32):3007-300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最初3d给予卡维地洛5mg,bid,若无异常反应,后增至10mg,bid;同时给予坎地沙坦8mg,qd,若血压未得到理想控制,可增至12mg,qd),观察组40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卡维地洛的用法同观察组;同时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qd,若血压未理想控制,可增至10mg,qd)。观察2组24h平均心率(HR)和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各项心脏结构指标,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HR和SBP、DBP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VPWT和LVMI减小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有显著降压作用,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并能有效保护高血压靶器官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先维 《北方药学》2020,(1):124-12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与小剂量氢氯噻嗪共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实施小剂量氢氯噻嗪与厄贝沙坦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BP(132.05±11.40)mmHg、DBP水平(83.69±7.13)mmHg均优于对照组的(139.74±12.60)mmHg、(87.42±7.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观察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氢氯噻嗪与厄贝沙坦共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仅使用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显著,且不影响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9.
黄燕 《中国医药》2006,1(2):65-6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共40例,给予卡维地洛2.5mg,2次/d,每7~10d增加2.5mg;逐渐增加至患者最大耐受剂量(本组为10mg,2次/d)后维持用药2个月以上,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心率及心律失常变化。结果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EF)增加,由34.6±11.0增至46.6±10.2(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缩小(P<0.01),总有效率90%;在心室率控制方面,由治疗前的平均心率(116.0±11.2)次/min降至治疗后(68.1±7.2)次/min(P<0.05)。结论提示CHF的治疗在常规利尿、扩血管、对因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厄贝沙坦的降压效果,以及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和心功能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65例口服厄贝沙坦疗程20周,观察血压心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厚度及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心率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心排血量、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厄贝沙坦有良好的降压效应,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可以作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抗心肌梗死药)合并厄贝沙坦(抗心力衰竭药)长期应用治疗伴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对左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入选42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卡维地洛并厄贝沙坦治疗,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采血检测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随访2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各组患者在用药前后心室重构的逆转、心脏功能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激素水平均显著下降,2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D下降和LVEF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卡维地洛并厄贝沙坦治疗可以降低激素水平,长期用卡维地洛并厄贝沙坦治疗对2组患者左室重构及左室功能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 5 0例 ,采用厄贝沙坦 (15 0~ 30 0mg·d-1,po)治疗 8mo,治疗前后各检查 1次超声心动图 ,比较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左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后 ,SBP和DBP明显下降 (从 15 9/ 10 1mmHg降至 14 2 / 89mmHg ,P均 <0 0 1) ,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 (P均 <0 0 5 ) ,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极显著 (P均 <0 0 1)。结论 :厄贝沙坦可使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显著逆转 ,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早期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早期入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53.56±5.02)%大于对照组的(45.52±5.31)%, LVESD(34.31±7.02)mm、LVEDD(52.02±4.44)mm小于对照组的(37.56±5.24)、(58.59±4.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早期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对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SBP研究组为(140.3±6.1)mmHg,对照组为(138.5±7.2)mmHg;DBP研究组为(81.2±0.9)mmHg,对照组为(82.1±0.3)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效果。方法4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厄贝沙坦组、硝苯地平组、联合组,各140例。厄贝沙坦组采用厄贝沙坦片口服治疗,硝苯地平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治疗,联合组采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联合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97.86%均高于厄贝沙坦组的89.29%、硝苯地平组的8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患者SBP、D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硝苯地平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VEGF(90.24±6.33)pg/ml均低于厄贝沙坦组的(110.36±11.33)pg/ml、硝苯地平组的(110.25±11.29)pg/ml,Hcy(12.07±1.33)μmol/L均低于厄贝沙坦组的(17.51±1.26)μmol/L、硝苯地平组的(17.56±1.17)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与硝苯地平组血压控制效果、SBP、DBP、HR、VEGF、Hc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及心率效果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与厄贝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48例分成A、B组,各24例。A组接受厄贝沙坦治疗,B组接受厄贝沙坦加别嘌呤醇治疗。入组第2天及别嘌呤醇治疗满12个月后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尿酸、hs-CRP和vWF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A、B组血尿酸、hs-CRP、vW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B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A、B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B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别嘌呤醇可改善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与厄贝沙坦联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心可舒片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处理,各46例,入选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分别予以厄贝沙坦+安慰剂治疗(空白组)和心可舒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组间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和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BP和DBP水平分别为(132.54±6.43) mmHg(1 mmHg=0.133 kPa)、(89.75±6.43)mmHg,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房颤、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的几率为4.35%,较空白组的30.43%下降明显(x2=4.36,P<0.05).结论 心可舒片与厄贝沙坦联合疗法,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及心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2组。I组(n=159)予以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159)只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在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冈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I组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左旋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龙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4,(23):76-77,8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平均动脉压及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肌酐水平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及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单独使用厄贝沙坦和联合氨氯地平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数字表法随机性选出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内就诊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用药治疗方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厄贝沙坦单独用药和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HT5"H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含量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对照组和观察组SBP分别为(141.8±14.2)mmHg、(136.2±13.1)mmHg,DBP分别为(85.7±8.3)mmHg、(80.5±8.4)mmHg,观察组SBP、DBP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单一用药效果更加明显,用药后患者血压、血糖和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