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市儿童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济南市儿童甲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状况。方法:对部分7岁以下儿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抗-HAV、HBsAg、抗-HBs采用IRMA法。结果:抗-HAV、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6.88%、1.57%,72.58%、5.22%。结论 儿童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未形成免疫保护屏障;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均有发生和流行。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例,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携带率达975%,推算约1亿2千万人。约25%可发展为慢性肝炎,部分病人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HBV携带者的...  相似文献   

3.
山东滨州地区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调查山东省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51700)李子文熊德栋梁玉兰韩增林苏新张秀铮为了解我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布情况,对75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了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庚型肝炎病毒(HGV)及经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疾病。对各型肝炎宜力争早发现、早诊断、...  相似文献   

5.
3047名新生HBsAg检出情况分析姚卫民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为掌握我校新生乙肝感染情况,1991年以来每届新生入学体检约检测HBsAg,阳性者再检测其抗-HBsAg、HBeAg、抗-HBe及抗-HBC(乙肝两对半),现将1991...  相似文献   

6.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职业性危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以平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2):208-209,225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职业性危险何以平病毒性肝炎至少由五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即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传染途径是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丁型肝炎病毒(HDV)也是通过这些途径传播的,而且仅发生在...  相似文献   

7.
母婴间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流行病角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方法,对210例产妇血清及新生儿 脐带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其结果为: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65.5%,HBeAg阳 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81.8%,抗-HC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75.0%,HBV-DNA及 HCV-RNA双重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100.0%,说明母婴间存在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 (HC)及双重感染,其垂直传播可发生于宫内及围产期,是婴幼儿患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由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能从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得以诊断,所以建立敏 感、特异的实验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建立围产期保健制度,分娩过程中对婴儿加 强保护,阻断传播途径,是目前可行的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母婴间传播,有利优生 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8.
曲梅  刘铭 《实用预防医学》1996,3(4):196-197
齐齐哈尔市献血员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调查分析曲梅,刘铭,张轶停病毒性肝炎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特别是以血液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严格筛选献血员是预防输血后肝炎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是一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易于慢性化、重症化。据WHO估计[1],全球有20多亿活着的人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HBsAg携带者为3.5亿,其中有6000千万人死于肝癌及4000万人死于肝硬化。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74例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了调查分析。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98年1月~1999年12月5岁以下的住院患儿,均符合1981年武汉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23例。1. 2方法:对患儿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HBsAg)(RANA)、乙肝核心抗体(抗-HBc)(SPRIA)、乙肝e抗体(抗-HBe)(ELISA),免疫球蛋白M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 HBcIgM)(ELISA),免疫球蛋白M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ELIS…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围产期HBV传播的主要途径,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妇及新生儿均有严重危害。因此,了解HBV在围产期的感染率和垂直传播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1994~19...  相似文献   

12.
Pres蛋白与HBV的活动性复制及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姚瑞平,叶春萍综述冯福民周煜清审校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乙肝对人类的危害极大,近几年来乙肝发病呈回升的趋势,目前医学界在乙肝的防治工作中已开展了诸多的研究,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87年2月~1988年2月在四川监测211639人中获得的87例非甲非乙型(HNANB)急性肝炎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共收集到48份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CV及抗-HEV。同时检测血清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体(抗-EHFV)。结果显示:抗-HCV检出率为43.75%(21/48),抗-HEV为8.33%(4/48)两者的比为5.251.6。本文首次在国内报导了汉坦病毒致肝炎的可能性,文中1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全部阴性,仅抗-EHFV阳性,2例同时抗-HCV及抗-EHFV阳性,提示肝炎可能为汉坦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多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 对1996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237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住院的2735例病毒性肝炎,单一肝炎病毒感染者2142例,占78.325,其中甲型肝炎(HAV)19.45%;乙型肝炎(HBV)39.30%;丙型肝炎(HCV)8.4%;丁肝型肝(HDV)3.845;戊型肝炎(HEV)7.68%;庚型肝炎(HGV)0.69%。病原不明  相似文献   

15.
汶川县1241名厂矿职工乙肝表面抗原测定陈家和,王林四川省汶川县卫生防疫站623000乙型肝炎(HBV)是病毒性肝炎感染较高的一种传染病,被人们普遍关注。其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病毒携带者,而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意义更为重要。为了解我县厂矿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了1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1例HBsAg携带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基因含量。结果显示123例乙型肝炎患者及31例HBsAg携带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范围在101至109拷贝/微升,17例其它类型肝炎及30例健康正常人均未检出HBVDNA;与定性PCR及分子斑点杂交检测比较,定量PCR的灵敏度更高。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定量PCR技术,可用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构成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方法ALT改良赖氏法,抗-HAVIgM、HBsAg、抗-HBc、抗-HCV、抗-HEVIgM均采用ELISA法。结果137例急性肝炎病例,甲型肝炎占40.1%(55/137),乙型肝炎占16.8%(23/137).丙型肝炎占11.7%(16/137).甲乙、甲丙、甲戊、乙丙混合中重叠感染率分别为6.5%(9/137)、1.5%(2/137),5.8%,(8/137),0.8%(1/137),暂不能分型占16.8%(23/137)。结论 在本地区甲型肝炎占首位,其次为乙型、丙型、戊型。甲型肝炎8—11月份为发病高峰,且以儿童为主,乙型肝炎15岁以下占30.4%。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尽快将乙肝疫苗纳入常规计划免疫制度。  相似文献   

18.
急性散发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分型研究福建省龙岩地区卫生防疫站(364000)李立俞新莲英海何春荣黄开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王成钦赵莉莱龙岩地区第二医院吴梅江伍通和邹淑珍据近年各级医院临床收治病例血清学检验报告,甲型(HA)和乙型(HB)肝炎分别占45...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毒性肝炎分型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100083)彭宜红,应辉目前已确立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等五型肝炎(即HA、HB、HC、HD、HE等),分别由相应的五型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等)所致.此外,可能还存...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全球性分布的传染病。根据1979~198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至少有6亿人已感染过HBV,约1.2亿人携带HBsAg[1]。后者约25%最终将转化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现有慢性肝炎病人约1200万例。每年因肝病死亡约30余万例,其中50%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因此,乙肝已成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1 乙肝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就世界范围而言,乙肝可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三类流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