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63%(P0.05),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两种技术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技术实施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防旋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内固定;观察组则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评估比对两组各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2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4例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13例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7.62±5.61)d]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不同阶段的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后一个月的Harris评分更高(P0.05)。结论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和DHS均是常用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方案,两者均能够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顺利愈合,其中PFNA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10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固定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采用DHS内固定术),观察组(54例,采用PFNA内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组)、动力髋螺钉(b组)、锁定加压钢板(c组)进行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b组和c组。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瑞林 《中国新医学》2011,(12):1124-1125
目的 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70例,PFN-A组30例,DHS组40例,对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5例,全部患者均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经6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恢复行走能力,未出现断钉、螺旋刀片退出等现象。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90.73±6.14)分,总优良率91.11%。结论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且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临床模拟技能教学在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校2014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模拟技能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比例。结果观察组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是(82.00±5.67)分较对照组(72.70±8.10)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科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各分数段中,观察组60~69分数段医学生人数较对照组少,但80~89分数段医学生人数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1)。结论临床模拟技能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我国医学学位教育的一次战略性举措,对于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临床科研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相关体系进行构建,是当前口腔医学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科研选题、课程设置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在新的模式下,培养出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优质的高级应用型口腔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应用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和治疗组(30例,进行腹腔镜外科手术),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可取得显著性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常规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清醒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麻醉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5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与平均静脉压,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可以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接收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比组为8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协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增强患者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