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1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6例女性保守治疗无效的膀胱颈梗阻患者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后,手术有效率90.4%。术后最大尿流率增大,残余尿减少。随访3例出现轻度的尿失禁,13例排尿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无尿道阴道瘘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陈权  朱正万  尹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710-1711
目的:报道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病例84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并联合a1-受体拮抗剂治疗。结果:84例随访3~30个月,排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Qmax>15ml/s,IPSS评分为5.4±1.8(术前25.8±4.4),生活质量评分为1.5±0.6(术前4.2±0.8)。病理检查显示84例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其中78例有慢性炎性改变。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压力-流率测定和膀胱镜检诊断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简便有效,TURBN联合a1-受体拮抗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7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诊断和腔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术后残余尿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无术后尿失禁及尿瘘。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1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TVP)术后出现膀胱颈部梗阻(BNO)患者进行尿道膀胱颈部切开术(TUIN)、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TURN)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7例,均为男性,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3.4±3.1)岁。TVP手术史4个月至5.5年,平均(1.7±1.3)年。均有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症状,因尿潴留就诊11例。合并尿道狭窄7例,膀胱结石1例,泌尿系感染10例,双肾积水、肾功能不全4例。尿流率检查6例,最大尿流率(MRF)2.2~7.0ml/s,平均(5.6±0.6)ml/s。术前B超测残余尿量50~800ml,平均(3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BPH52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有3种,12例单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为单纯TURP组;18例行TURP+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为TURP+TUIBN组;22例行TURP+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为TURP+TURBN组。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残余尿(PVR)对3组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TURP组:术后有3例并发膀胱颈挛缩,术后IPSS为(12.2±3.2)分,MFR为(11.7±2.6)ml/s,PVR为(27.6±13.0)ml。TURP+TUIBN组:术后1例并发膀胱颈挛缩,术后IPSS为(8.6±3.2)分,MFR为(16.7±3.0)ml/s,PVR为(20.0±8.0)ml。TURP+TURBN组:术后IPSS为(6.2±3.0)分,MFR为(22.7±3.1)ml/s,PVR为(8.0±4.0)ml。3组比较,术前IPSS、MFR、PVR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IPSS、MFR、PVR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RP+TUIBN组疗效优于单纯TURP组,TURP+TURBN组疗效最佳。结论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BPH,TURP+TURBN疗效比TURP+TUIBN疗效更确切,应作为首选术式。手术的关键是既要切除增生的腺体,又要彻底切除膀胱颈部的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得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初始感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参数,对以上数据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15.97±5.71)ml/s,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8.75±4.20)ml/s,P<0.01],膀胱容量增加[(472.5±32.9)ml,P<0.01],残余尿量增多[(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有膀胱尿道的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膀胱颈挛缩采用膀胱颈后唇楔切除术或后唇楔切除术加Y-V成形术与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的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方法 对33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3例患者中19例膀胱颈挛缩患者,行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术治疗为A组,B组(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14例,并随访3~15月,比较2组手术疗效.结果 B组平均住院日及手术持续时间均较短,且出血量少.随访3~15个月,A组症状改善率为73.7%,B组为92.9%.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N)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挛缩,其梗阻解除彻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气化电切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05年6月,在持续硬膜外麻下,采用气化电切镜,经尿道气化电切膀胱颈部4~8点,深达膀胱颈肌层,长约1~1.5cm,深度1cm左右,切断增生的纤维组织。结果术组共21例,术后随访1年,21例均排尿有力,尿线粗,残余尿消失,无血尿,无尿失禁,术中未见膀胱穿孔及电切综合征发生。结论应用气化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损伤小、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颈出口梗阻的较理想治疗方法。方法自1996-01~2005-01共收治小体积前列腺增生69例,其中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27例,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22例,TURP加膀胱颈内切开术(TUIBN)20例。三组患者年龄、病程、术前前列腺重量及手术切除重量均无明显差异。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 ax)及膀胱残余尿量(PVR)三个参数来比较三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术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分别为开放手术组IPSS由(24.6±3.8)降至(15.1±3.8),Qm ax由(8.2±3.1)m l/s升至(10.5±4.2)m l/s,PVR由(96.0±36.0)m l降至(54.0±27.0)m l。单纯TURP组IPSS由(22.3±5.6)降至(11.7±2.7),Qm ax由(8.5±3.6)m l/s升至(11.4±4.2)m l/s,PVR由(105.0±39.0)m l降至(32.0±14.0)m l。TURP加TUIBN组IPSS由(23.6±5.7)降至(6.4±2.3),Qm ax由(9.1±3.8)m l/s升至(19.5±6.2)m l/s,PVR由(98.0±37.0)m l降至(8.0±5.0)m l。TURP加TUIBN组与另两组比较,术后IPSS、Qm ax及PVR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TURP加TUIBN是目前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颈出口梗阻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90 - 1999年 ,共收治女性膀胱颈梗阻 15例 ,采用定期尿道扩张 ,经尿道电切及开放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例 ,年龄 5 0~ 79岁 ,平均 5 9 6岁 ,病程 3~ 15a ,平均 4.2a,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 ,表现为排尿等待、费力、尿线细、排尿时间长、尿末淋漓、充盈性尿失禁 ,部分病人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其中 2例病人多次出现尿潴留。 15例病人均有残余尿 ,残余尿量在 6 0~ 80 0ml,平均 2 0 0ml,其中 4例在 6 0 0ml以上。膀胱镜检查 ,见膀胱均有不同程度的小梁增生改变 ,其中 6例膀胱颈口僵硬 …  相似文献   

11.
陈俊生 《现代医院》2013,13(1):29-30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使用α受体阻滞剂预防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采取双盲对照试验,按照入院顺序以数字表格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术后第1天给予特拉唑嗪2 mg顿服,用药30 d,对照组不使用,观察两组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68.00%,日发生次数(3.12±1.26)次,每次持续时间(3.24±1.96)min,VAS评分(5.47±1.77)分,对照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92.00%,日发生次数(6.83±3.49)次,每次持续时间(5.38±3.27)min,VAS评分(7.14±3.36)分,两组在膀胱痉挛发生率、日发生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及VAS评分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受体阻滞剂的术后预防应用能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TURP结合TU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高危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的效果。方法TUVP联合TURP治疗42例BPH。根据sohlege手术危险分类:Ⅰ级25例,Ⅱ级17例。所有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4±2,最大尿流率为(3.0±2.2)ml/s。残余尿量120~360 ml。结果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0.0min。4例术后输血300 ml,1例先兆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平均留置尿管5.0 d。4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1.0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4±2)下降至术后平均(8±3),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3.0±2.2)ml/s升至术后平均(13.0±2.6)ml/s。术后暂时性尿失禁2例。结论联合应用TUVP及TURP治疗高危重度BPH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杨磊  程斌  俞辉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182-182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诊疗方法。方法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15例,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确诊,采用经尿道病变和膀胱颈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并行丝裂霉素膀胱腔内灌药化疗二年。结果”例随访6—48个月,复发5例,并发腺癌2例,治愈率为66.67%。结论经尿道电切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电切后行膀胱腔内灌药化疗能预防复发及恶变。  相似文献   

14.
于松英 《工企医刊》2002,15(6):120-120
我院于1999年购进12stroz经尿道电切镜后,已成功开展了此项手术.已收治女性膀胱颈口梗阻病人49例,均采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针对手术特点,加强了各个环节的护理,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条件,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99年购进12stroz经尿道电切镜后,已成功开展了此项手术。已收治女性膀胱颈口梗阻病人49例,均采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针对手术特点,加强了各个环节的护理,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条件,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梗阻性慢性前列腺炎尿动力学表现及手术治疗前后疗效分析。方法对16例慢性前列腺炎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该疾病,术后对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进行随访。结果该疾病患者尿动力学检查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逼尿肌收缩力改变,Qmax下降及尿道压增高;经手术治疗后,患者复查Qmax明显提高,IPS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梗阻性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敏感性。方法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在门诊检查的45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膀胱适度充盈及排尿两种状态下,分别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扫查膀胱颈部,测量其前、后唇厚度,并测量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进行分组对照,残余尿量≤12 ml为A组,残余尿量13~49 ml为B组,残余尿量≥50 ml为C组。结果对A组及C组患者,经腹及阴道途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组患者,尿道内口测值敏感性,经阴道超声检查明显大于经腹部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膀胱颈梗阻早期,经阴道超声诊断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能迅速诊断中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并能判断其病变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正位新膀胱的疗效.方法 对10例膀胱肿瘤及结核性小膀胱患者行膀胱全切、应用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形成储尿囊替代膀胱并吻合于膀胱颈.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8小时,平均输血量400ml,患者一般术后20天即可拔管排尿.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电解质紊乱,无尿失禁发生,手术后6个月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400±20ml,最大尿流率18.5±3ml/s,剩余尿量10±5ml,充盈期膀胱压力2.5±0.4KPa,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手术后6个月行IVP(排泄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未发现肾盂及输尿管扩张,并且新膀胱完全位于盆腔内.结论 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正位新膀胱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新膀胱容量大,内压低,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能够正常控制排尿,并发症少,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认为该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BPH)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PKRP)治疗重度BPH 2 30例 ,随访 3~ 18个月。结果 前列腺质量平均 74 .6g,平均手术时间 5 5min。术后平均留置尿管 3d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4d。最大尿流率 (Qmax)由术前的 (6 .3± 1.5 )ml/s,上升至术后 3个月的(15 .1± 4 .7)ml/s(P <0 .0 1) ,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术前为 (2 9.7± 1.2 )分 ,术后 3个月降至 (5 .1± 1.0 )分 (P <0 .0 1)。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重度BPH效果好 ,并发症少 ,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α受体阻滞剂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患者按照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前5d停用或从未用过α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应用α受体阻滞剂至术后拔除导尿管,排尿良好后逐渐减量至停药.观察两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顺利完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75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45%(27/60)和80%(48/60),发生频率分别为(3.2±2.1)次/d和(8.3±6.7)次/d,持续时间分别为(3.1±2.7) min和(5.7±2.6) min,VAS分别为(5.30±1.34)分和(6.10±1.2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α受体阻滞剂可以明显降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