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发现在诸多老年患者中,贫血的病人在不断增多。为了解老年患者贫血的一些特点,我们对曾来本院住院的172例老年贫血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72例均来自本院1990年3月~2000年6月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9例,女性83例,年龄在60~80岁之间。60~70岁的病人113例;71~80岁的59例。 1.2 方法 我们将172例病人的骨髓涂片进行了复查,并对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老年痴呆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01月10日至2017年11月08日,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中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痴呆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44%(38/3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2.05%(32/39),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结论:老年痴呆病主要发病因素在于基因突变及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缺失,若是给予中西结合治疗,则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出血管病采用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治疗的60例老年缺血性脑出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药物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通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均显著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使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出血管病患者采用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痛苦,而且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使得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性。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进行诊治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其中将60例出现偏头痛的患者作为甲组,将40例单纯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作为乙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比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而言,不但具备了同癫痫患者类似的临床特征,另外还具有偏头痛的特点,疾病情况非常繁杂,所以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必须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具体病状,从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徐灵 《工企医刊》2007,20(5):15-16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胆石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2例60岁以上老年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者痊愈78例,好转4例。结论:老年胆石症患者具有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并存病及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对其处理应更加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6.
陆凤余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905-1906
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老年冠心病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照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分类,总结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冠心病多发年龄在60至87岁之间,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有25例,其中15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11例心律失常,12例心绞痛结合心律失常,33例心肌梗死结合心力衰竭。结论老年关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的无症状患者居多,心律失常明显、心绞痛现象不明显特征,合并症病发率高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65岁以上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选择120例脑梗塞患者均行头颅CT确诊,65岁以上患者为观察组,60岁以上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多个梗塞灶、双侧脑梗塞发病率、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65岁以上老年脑梗塞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伴冠心病等,该年龄段患者不仅能脑梗塞面积较大,且并发症很多,致残率与病死率都比较高,必须及早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院内诊治(2013.6~2016.6)的老年痴呆病患者97例做数字标准分组,其中观察组49例,针对病症发病特点实施中西医联合用药,对照组48例,仅采取吡拉西坦片用药,评估资料效果。结果:观察组惠者在智力恢复、痴呆症状改善以及自身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痴呆病的治疗中针对病理特征,实施中西医联合用药,效果明显,副作用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8月-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1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特点包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辅助检查及治疗的分析。结果 1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中9,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出院,1例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老年病科缺血性肠病以慢性缺血性肠病为主,患者基础疾病多,起病隐袭,症状不典型,内科保守治疗可取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其相应的临床诊断、鉴别依据。方法:以120例2011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保健科收治的癫痫患者为例,按照是否并发偏头痛情况将其分成对照组(单纯癫痫)与观察组(癫痫并发偏头痛),各60例。分别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中女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女性占比,且患者病程明显更长,其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上差异较小,P均>0.05。结论:与单纯癫痫疾病患者相比,癫痫并发偏头痛病情复杂,其癫痫病程明显较长,癫痫发作次数更多,女性患者比例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为口腔黏膜白斑病提供临床治疗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的120例口腔黏膜白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为预防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观察这120例口腔黏膜白斑病的临床特点和比较分析采用四种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口腔黏膜白斑病主要分布在50岁至60岁的男性患者中,并且这些患者都喜好吸烟喝酒,并且吸烟喝酒的年数较长,在所有口腔黏膜白斑病类型中,颊部口腔黏膜白斑病最为常见.预防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8.9%、86.0%、90.6%、95.8%.结论:禁止抽烟喝酒,尽量少吃辛辣食物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黏膜病的发病率.采用激光治疗法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愈效果,可以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单用及联用血塞通治疗老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老年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方式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应用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氟桂利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偏头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偏头痛发作次数为(4.05±0.75)次/月,少于对照组的(9.72±1.46)次/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用血塞通治疗老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氟桂利嗪单用方案,其可有效减少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可作为老年偏头痛治疗理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合并西比灵对6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病诊断标准按国际头痛协会1988年拟定偏头痛标准~(〔1〕)。参照标准选自我们医院门诊偏头痛患者120例。曾有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史除外。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17岁~46岁,平均年龄31.5岁。病程1年~20年,平均4.5年。频率:1个月~2个月发作1次者39例,3个月以上发作1次者21例。对照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5岁~44岁,平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12月收住我院呼吸科的134例老年患者予以基泰、日达仙和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发现肺部真菌感染率较低。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呼吸科2004年6-12月入院60岁以上老年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1例,男5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小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头痛病人给予护理干预具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特点,观察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骨密度。方法:选择2000年9月~2006年9月在该院确诊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15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全部患者口服来曲唑2.5 mg/d,部分患者手术及放化疗,观察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单纯内分泌治疗肿瘤反应及骨密度。结果:绝经后≥70岁组患者单独内分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临床获益率为80.0%。≥70岁组患者骨密度降低(T-score=-2.93),对比50~5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发生率最高(12.0%)。结论:内分泌治疗可作为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年龄增长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成的骨密度降低越来越严重,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53例鼻息肉及鼻息肉病患者组织GM-CSF、IL-5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检测鼻息肉及鼻息肉病患者组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探讨了其在鼻息肉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53份鼻息肉组织标本来源于2003年2月~2005年8月在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其中30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为初发、单发或多发,但有明显蒂部,男17例,女13例,年龄15~55岁,平均35岁;鼻息肉病患者(鼻息肉病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7~69岁,平均47岁;另选择15例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肥大而行部分下鼻甲切除术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0~50岁,平均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和中青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596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结果 4 45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共2 553例,其中糖尿病足患者413例(16.2%),中青年患者共1 906例,其中糖尿病足患者183例(9.6%),老年糖尿病足患病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较中青年组患者体质指数高、自发溃疡多、下肢血管差、足病更严重、住院时间长,且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差,并发症多,足病更严重,自发溃疡多,需要提供更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0.
边雯雯  李颖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356-1356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戊酸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丙戊酸钠治疗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