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妇产科领域里,现在大家都注意到卵巢癌之死亡率较子官颈癌为高。此乃因卵巢癌患者多在已有自觉症状(如腹痛或扪及包块时)始就医,以致诊断太晚之故。为了寻找癌症的原因和早期诊断的方法,对高发病人群,尤其是家族性高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可能对本病的及早发现有所补益。 本文报导吉林省永吉县谭姓一家中八个女儿相继在八年中发现有三个女儿均在青春期患  相似文献   

2.
王欣宁  王亚丽 《中外医疗》2008,27(17):142-142
目的 探索卵巢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卵巢癌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病例与对照组进行卵巢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查询.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测年龄、足月妊娠史、哺乳史、服用避孕药史及一级亲属肿瘤史等因素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结论 卵巢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仪 《国外医学情报》2003,24(10):42-42
一项由来自于瑞典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大学的Kjell Bergfeldt医生及其同事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报告表明,早期患有乳腺癌的年轻妇女可能具有很高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发病风险最高的是那些在40岁以前患乳腺癌且具有卵巢癌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研究结果表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  相似文献   

4.
启东市1972~2000年卵巢癌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启东市1972~2000年卵巢癌发病趋势。方法 根据启东市1972~2000年癌症发病登记数据库及历年人口资料,计算卵巢癌发病粗率、中调率、世调率、截缩率及占全癌的比例,分1972~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三时段作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三时段比较,卵巢癌发病粗率、中调率、世调率、截缩率及所占百分率均有所上升,发病高峰年龄组前移。结论 卵巢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卵巢畸胎瘤是卵巢较常见的肿瘤之一种,畸胎瘤有少数病例会发生恶变。1857年法国Perch氏首先报导卵巢癌样皮样囊肿。以后此种病例在国内外文献亦不断有较全面报导。卵巢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发现时已达中晚期。因其扩散速度快,治疗效果不好,因此病死率很高。根据国内外资料报导,妇女恶性肿瘤中以卵巢癌为平均疗效最差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防治、预后等正在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以求达到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材料和方法本院从1970年1月~1980年1月,收治卵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目前国内外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肿瘤。发病率为妇癌15%,死亡率却为首位。第三次国际癌联调查估计70个新生女婴中有1~1.4个于其一生中可发生卵巢癌。报导最大为93岁,最小为30周的胚胎。恶性卵巢肿瘤最高发病的中位年龄是53岁。一、卵巢癌特性 1.病理学特点: 卵巢癌种类繁多,居人体之冠。因卵巢组织发生学特点,卵巢肿瘤分类复杂,WHO于1973年按组织学分类有90多种,共分九大类:上皮性卵巢肿瘤、性索间质肿瘤,脂质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性母细胞瘤、卵巢非特异性软组织肿瘤、未分类肿瘤、继发性肿瘤、瘤样病变。 2.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时致和 《吉林医学》2000,21(5):259-260
2.3.1 基础研究 :近年来 ,抑癌基因和癌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在全国许多单位开展。如 P5 3 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 ;抑癌基因 P1 6在卵巢癌中的缺失可能是部分卵巢癌的发病原因。有人提示多种癌基因联合监测更有助于判断卵巢癌的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 ;有人进行了卵巢癌耐药机理的研究 ;关于卵巢癌的基因治疗 ,近年来也有一些较高水平的研究。对卵巢癌的免疫基础研究亦有新的进展 ,为卵巢癌的高效疫苗和主动免疫治疗打下基础。近年来关注卵巢癌患者的激素替代治疗 ,表明治疗剂量的雌激素可轻度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原发生性卵巢上皮癌(卵巢癌)发病的高危险因素进行配对研究。共选用卵巢癌病例62例,对照124例。详细了解病例和对照的月经史、生育史、嗜好和某些病毒感染情况等。发现月经不规则、不育和孕次较少以及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感染均与卵巢癌发病有关。怀孕次数越少患卵巢癌的相对危险度(RR)越大。似乎随怀孕次数的增加,卵巢癌患者相对比减小,对照组相对比却有增大的趋势。经ZxC表线性回归检验,差别显著。提出妊娠可能是卵巢癌的保护因素之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被称作"沉默杀手"。卵巢癌病因、起源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且有争议。孕激素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中的作用仍是研究的重点课题,相当多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孕激素在卵巢癌变过程中发挥保护卵巢的作用,口服避孕药和妊娠能够降低卵巢癌发生风险得到一致认可。孕激素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作用介导发挥生理学效应,非基因组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认为孕激素受体阳性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好,孕激素受体B亚型可以独立地作为卵巢癌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0.
卵巢恶性肿瘤尚无特殊早期诊断方法,70%卵巢癌患者属晚期,对妇女生命健康威胁很大。文献报导卵巢癌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对卵巢癌诊断、治疗效果及复发的可能性提供根据。为了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对卵巢癌诊断价值,我们检查14例卵巢恶性肿瘤及  相似文献   

11.
最近研究显示,携带有突变的BRCA1基因的女性在她们的一生中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机会为85%。德国研究发现,月经初潮过早和第一胎生育过晚的女性,其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病年龄提前。海德堡德国肿瘤研究中心Jenny Chang-Clande等对43个家庭中至少有两名女性在6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家庭进行了研究。DNA分析发现,10个家庭中有59名女性携带有缺陷的BRCA1基因,她们中有42名有的早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旨在研究绝经后使用性激素是否与卵巢癌发生有关,不同激素所致发病风险是否不同。研究设计:研究资料来自一项北卡莱罗纳州卵巢癌的人群病例对照研究(364例病例,370例对照,均为绝经后妇女),分析绝经后使用激素与卵巢癌发病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使用各种激素时的OR值和95%C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更多病例长期(≥10年)应用了非对抗性雌激素(OR2.2,95%CI1.2~4.1)。联合应用雌激素及黄体酮者未发现相关性。结论:根据目前推荐剂量所进行的激素替代疗法,不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临床医师应留意长期进行雌激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卵巢癌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缺乏针对我国卵巢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的研究。目的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描述和分析该时期我国女性卵巢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为我国卵巢癌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05—2016年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每年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和年龄别死亡率。运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我国卵巢癌发病与死亡随时间(年度)的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7.25%,P<0.05),历年城市的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农村,35~岁年龄组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出现在55~岁年龄组。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死亡率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6.06%,P<0.05),历年城市卵巢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35~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快速上升,75~岁年龄组以后死亡率逐渐下降。结论2005—2016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在年龄和城乡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制订卵巢癌防治策略,降低卵巢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死亡率较高,因约70%患者发现时已至晚期。文献报导,其5年生存率仅25~30%,故提高卵巢癌的疗效甚为重要。现将1972年6月~1977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卵巢癌患者(原发性84例、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卵巢恶性肿瘤是妇女疾患中最主要的死因,1980年有11,000以上的妇女死于该病,据估计,妇女一生中每70个便有一个发病。无妊娠的频繁的排卵可能是卵巢癌的诱发因素,与环境毒性物质接触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卵巢癌早期常无症状,且缺乏一种敏感的筛选方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常丽  吴延佳 《广东医学》2008,29(8):1369-137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卵巢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0例卵巢癌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组TGF-β1的基因多态性,包括TGF-β1基因启动子-800G/A,-509C/T位点,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基因-800G/A位点多态性在卵巢癌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702倍,携带T等位基因的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1)。结论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卵巢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卵巢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TGF-β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崔开颖  杨舒盈  朱根海  王雁 《海南医学》2013,24(16):2420-2422
微小RNA(miRNA)是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影响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从而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同时存在着致癌或抑癌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miRNA的水平在正常组织与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但可以作为探索卵巢癌发病机制的新途径,而且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的新靶点。随着对miRNA功能与机制的研究不断完善,将发现更多与妇科肿瘤相关的miRNA,也将促进miRNA在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核心在于大规模的对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对蛋白质所执行的生理性、病理性生命活动做出最精细、最本质的阐述.目前蛋白质组学已在卵巢癌的多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对卵巢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卵巢癌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卵巢癌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及协助诊断、协助卵巢癌分类、寻找治疗靶点等等…… 。随着人们对蛋白质组学认识的深入,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将会日渐明了,卵巢癌诊疗中的种种难题也将在这一进程中逐步解决,本文就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FSHR基因第10外显子Ala307Th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浆液性卵巢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48例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组织和30例非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采用PCR RFLP技术对样本中的FSHR基因第10外显子Ala307Thr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FSHR基因第10外显子Ala307Thr在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0 4),经年龄调整后两组的307Ala携带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OR值为6.525(95%CI =2.202~19.335)。结论 FSHR基因第10外显子Ala307Thr与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相关,307Ala携带可能会增加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健康妇女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是1-4%,但携带BRCA1突变基因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则高得多,大约为40%,携带BRCA2突变荩因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约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